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清风文苑】 怀念那份淳朴的乡情

【清风文苑】 怀念那份淳朴的乡情

时间:2021-08-22 20:26:54

相关推荐

【清风文苑】 怀念那份淳朴的乡情

——点击上方↑↑蓝字清风正阳关注我们———

“清风正阳”(微信公众号:zgzyxjwwx)是正阳县纪委监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时间为您发布正阳县权威时政信息,全方位传播正能量,扬清风正气,促廉洁正阳。订阅请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清风正阳”进行关注。

我童年生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豫南农村,当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填饱肚子是当时每家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正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亲邻之间相互帮助的那份淳朴乡情。饥饿在童年如影随形,那时一天两顿红薯干稀饭,喝得我至今一提红薯就胃里反酸。能吃顿可口的饱饭是当时最大的奢望,我父母整天总是为吃喝发愁。可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邻里之间谁家要是改善一次生活,都不是一家人关起门来独享,而是与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共同分享。记得我家东侧的大嫂最擅长做“甜麦糟”和晒黄豆酱,尽管每年新麦和黄豆下来她只做一次,可每次做好都是东邻西舍每家送上一小碗,并说:“给孩子们尝尝。”收到大嫂送来的美食甭提多开心了,我和妹妹把那一小碗黄豆酱视若珍馐,每天吃一点点,能吃上很长时间。有时还能吃上西院邻居做的煎“小毛鱼”、邹二嫂包的荠菜饺子......我小时候,外婆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她在有限的条件下,总是想着法儿改善生活,炕野菜饸子、蒸榆树叶,煎红薯面煎饼,把难以下咽的食物尽量做得让人食欲大开。她最拿手的是烙玉米面南瓜饼,烙好的饼金黄酥香,人见人爱。因为食材有限,每次和一小团玉米面,配蒸好的南瓜烙两个盘子般大小的饼,然后用刀切成小块,留下两三块,剩余的放竹箕里让我端着挨家送,让邻居家的孩子都品尝品尝。给邻居送饼也是一件很有尊严的事,邻居大嫂大婶那时都会夸上我几句,让我很是满足。看到邻居家小伙伴开心的样子,我比吃饼还开心。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科技很不发达,粮食产量很低,各村民组每年完成国家征粮任务后,粮食所剩无几,分到各家各户一年的粮食多则一二百斤,少则几十斤,特别是小麦这种“细粮”更精贵,家家户户都舍不得吃,磨成面后都是掺杂着“粗粮”吃。一年中难得吃上两顿净小麦做的“白面馍”。小孩子要是看到有谁拿着“白面馍”,都会馋得口水直流。我有位表姨是汝南马乡(现在的梁祝镇)的,她和表姨父结婚后一直没生过孩子。那些年,每年他们分的小麦都是半布袋。每次分过小麦,表姨都说我们兄弟姊妹多,长身体需要“细粮”,让表姨父扛着小麦送到我家,换半袋“粗粮”回去。每逢表姨父来送小麦,我父母都感到很过意不去,要给他多装些“粗粮”,可表姨父都是死死地攥着布袋口说:“你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我们两口子日子好对付。”至今想着那时的场境也是万分感慨,这是多么善良的人和多么淳朴的感情啊!有一对人称“为包”的盲人夫妇在我童年记忆里印象比较深刻。他们以乞讨为生,相扶相携相依为命,他们清脆悠扬的梆子声是大家熟悉的乞食信号。我曾经在一次网络诗词大赛中写过这对老夫妇,诗还获得了优秀奖。诗是这样写的:忆盲人为包夫妇老夫老妻一对盲,敦衣百结发苍苍。相扶相携竹探路,棉被雨伞作行囊。行乞可知家远近?寒暑哪堪世炎凉。檐底无奈苦雨骤,雪中怎禁寒风狂。未见花红柳条绿,又听征雁已成行。惯舞长杆战恶犬,常饮清水充饥肠。食遍千村农家饭,尝尽万户粗粝汤。......一到中午,村中大柳树下的梆子声响起时,庄上各家各户不约而同地端来各种不同的饭食,倒在盲人夫妇面前的饭碗或布袋中。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农户们宁愿自己少吃点儿,也要省出一碗饭接济更困难的人,拿自己的美食分享给左邻右舍,让孩子们分享到美食的同时也分享到爱,种下善良的种子,这种淳朴的乡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回忆,去传承。(正阳县纪委监委邹国华)(来源:清风驻马店微信公众号)(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正阳县纪委监委“清风正阳”微信公众号;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为“清风正阳”建言献策!)

欢迎关注正阳县纪委监委官方微信

● 联系方式:0396--8832766

● 新浪微博:@清风正阳zy

● 投稿邮箱:zyxjwxjs@

● 添加微信朋友-->查找公众号:清风正阳,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