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散文世界】刘红娟:又见城墙

【散文世界】刘红娟:又见城墙

时间:2018-12-21 23:13:57

相关推荐

【散文世界】刘红娟:又见城墙

中州作家文刊立足中原沃土,放飞文学梦想关注

【第14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又见城墙

河南西峡刘红娟

陈旧的摆钟嘀嗒嘀嗒,慢悠悠,规律节奏的走动着。分分秒秒、时时刻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钟摆摆动,时光流逝。

儿时的田埂、房前屋后开满蔷薇的村庄;环绕村庄的用棤槿竹篮下手就能捞到鲫鱼虾米的清澈的小河;大人干活、小孩玩耍口渴时捧一手心就可以直接喝的清甜的河水;村中高大的开满粉红色鲜艳的状如喇叭花的泡桐和曾经无数次爬上去摘槐花的院中的歪脖儿刺槐树;一同随着娘家儿时的四合院白墙蓝瓦房子扒了、消失了。我的命运行迹也如钟摆摆动,流离不定。

儿时家中堂屋的条几上就摆放着那座锃亮陈旧的摆钟。从我记事摆钟就黑夜白天的嘀嗒嘀嗒。钟摆摆动的似乎沉闷无力,如我生命的钟摆。但光阴,却不为谁稍作片刻停留。生命的钟摆也把我从儿时摆动到了不惑沧浪之年。回首,感觉无奈无力。许多记忆,随钟摆的日复一日缓缓却又紧锣密鼓泰然有定的摆动声渐渐模糊。

有一样东西,我竟把它遗忘了三十多年,忘的那么干净。仿佛有些伤害了你,你不愿看见想起的讨厌的人,若不是意外遇见,恐怕是记不起来的。

暑假前的一天早上,我去城关一小给女儿送复印的卷子,下楼时在教学楼三楼的转身台,从窗户无意间就看到了它。我惊讶,驻足,呆呆地注视了一会儿,已不是我儿时的模样、印象。下楼到了大门口,我贴近院墙抬起脚跟走进它,想好好地端详看清楚它,却也不能了。只能隔着院墙和加固的水泥墙隐隐的看见它被荒草乱枝掩盖着,看到露头的一点儿流失的黄土。就这么一眼,我记忆的洪水瞬间决堤,仿佛又回到了儿时。

小学时光是在城关一小就读的。不管那时候还是现在,一提起城关一小,人们会想到窄卡拥挤、把骡子拴在路上的脏乱的礼堂小城,过去会想到仅剩的那一截城墙,而今好多人却视若不见想不起来了。历史见证的那一截仅存的城墙被水泥钢筋封存起来了,也被人们渐渐遗忘了。

记忆中的城墙,宽厚的黄土墙,圈围着一小浑然天成了一小的北院墙和西院墙,长约500米,坑洼不平。被小叶国槐、榆树、酸枣树、杂草乱刺疯抢着覆盖点缀。儿时曾猜想城墙上那些坑洼洞穴该不会是古时和抗战时期留下的疮孔和迹痕吧。那时候男生好像“不到城墙非好汉”。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们只是是羡慕感慨,但能胆大到上课时不听讲逃学跑到城墙上对着教室吼叫做鬼脸蹦哒,把老师气的往窗外扔粉笔,那甭提多神气多威风了。当然免不了老师的严厉批评、罚站,但年幼“英雄情结”的同学们却是很崇拜眼气的。说来也怪,那时逃课上城墙调皮捣蛋胆大妄为的同学,现在在社会上混的倒挺开的,还挺能耐的。应了老人们长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那时候,小学中学的男生爬城墙,在城墙上烤红薯、烧花生、摘酸枣,掏个洞烧叫花鸡……有的男生上城墙摘酸枣失足掉下去门牙磕掉,嘴巴挂豁,鼻青脸肿刺破皮。我胆小如鼠,始终没登上城墙,难怪我一生平庸无为。有一次学校大扫除,我看到高年级的女生从学校前院城墙下面的下水道钻过去又钻回来,我忍不住好奇,终于鼓足勇气猫着腰从那个下水道钻了出去。直起身,眼前一片开阔,好美啊。从石门分流下来的清澈见底的一道河、二道河;纵横有致的菜园;绿莹莹的青菜,黄灿灿的油菜花,粉嫩嫩娇艳的桃花,看不到边的苹果园梨园;还有随风摆动的芦苇,远处起伏的山峦;感觉恍惚踏入世外桃源,闭上眼睛吸入的空气都是香的。也许经过了屈就、隐忍、黑暗,挺直后看到光明才感觉实际充盈在你生活中的平常的景致原来这么美好。

一个地方的渊源、历史痕迹,一方面通过斑驳陆离的文化遗址还原再现;另一方面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描述给它渲染增色流芳。李白笔下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国人无不知晓庐山幻想庐山;明朝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一生游遍四方,考察记载描绘华夏大好山川风景。他笔下的黄山、嵩山、五台山、华山、恒山、石鼓山、天台山、雁荡山、庐山使多少名山大川增辉广为人知。元朝元好问乘舟途经西峡登上寺山燃灯寺题诗《临江仙·内乡寄崇前故人》中“放船直到淅江西”里的淅江指的就是西峡现在的老鹳河。

城墙并不算高。但它从明朝修筑到现在已六百多年的历史。听长辈们讲:城墙环绕着小县城呈长方形,四个方向四个城门。城墙外环绕着护城河,过去从山区来县城多筏舟走水路。进城由看守从城墙上放吊桥进城门。东至现在的白羽路;南至现在的仲景路刘巷;西边就是现在一小的院墙西环路;北就是现在的一小大门。可想而知西峡过去的辖区范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墙不在巍,众坚则固。城墙默默守护着保卫着西峡一方的安宁。我想在过去那山高林密、野兽出没、人烟稀少的岁月里,正是有了城墙的守护,祖辈们心理上才有了安全感,好像多了一份保障。

过去西峡归内乡县衙管制。清末民初内乡司令别廷芳(1883—1940西峡县阳城乡张堂村人)号召西峡人民疏通河道,用黏土、沙、石灰、米汤混在一起夯实加高加厚加固城墙。1934年别廷芳亲自主持参加修筑起石龙堰大渠,又称别公堰,用来发电。别公堰除了发电最大的功劳是灌溉沿途的稻田。使西峡培育出了优质的“九月寒大米”。别廷芳还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治河改道。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西峡,兵败西坪乡操场。1958年西峡遭百年不遇的洪水。大水快淹没了城墙,人们站在城墙上俯身可以捧起水洗脸,大水终还是没漫过城墙。如果没有城墙,恐怕西峡小城就不存在了。城墙又一次保护了西峡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7月24日西峡又一次涨大水,因为有石门湖蓄水和石门大坝的保障,大水虽来势汹汹终还是惊涛拍岸虚惊一场。

如今的城墙仅剩城关一小大门西拐向南那一截了,仅存几十米米了,岁月的风雨冲刷得低矮了很多。被频临着它的居民寸土不让的潜移默化的侵占着消磨着。圈锁在水泥楼房内,除了一掊黄土。除了能看见它的那一溜居民虽司空见惯但还知道它,在繁华与喧嚣之中,还有多少人记得、知道守护我们人老几辈的城墙呢。

我看不见它,它被钢筋水泥圈围了起来;我看不清它,我的视界被阻挡,在夏日雨天登上16层高楼楼顶俯瞰它,它还在。那么倔强、那么固执地默默静静的存在着。看到它静寂的残存在水泥鸽子笼的夹缝里。我的心莫名的悲恸感伤。我依稀看到了城墙在战火烽烟中承受的枪林弹雨,沧桑;所承载的厚重文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明。如今雨中漫步独叹,循城墙脚下回味古城今昔,回忆童年,不免感慨时光变迁物是人非事事休。仅存的一截城墙在风中雨中,从城墙平坦的顶部流淌下来的浑浊的泥水是不是它无声的眼泪,我的心一下子虔诚了起来。它如今只当一个巨型的土堆存在着,它的价值也只是土了。近处的居民在城墙上种上了菜。我不是英雄,三十多年后我再一次走进它,怜惜它。重踏上这对厚土,重捧一把城墙的黄土,寻找自己曾经和未经的足迹。城墙上记寻着昨天。荒芜的是历史却依然清晰可辩。把千年的语言与思想尘封在拔地而起高耸的楼房里。城墙又是一部家乡的历史书籍,记载着这片地域夏秋春冬的风景!

远离了远离了我童年的童贞、记忆、梦呓、恋恋回味游离到了中年;从漂泊辗转的城市游离到了故乡;繁华的生活、喧闹的城市、污浊的空气、紧张的节奏,使得我们在一天天欣喜着的日子里忙碌着,竟然终于忘却了默默守护我们人老几辈的城墙,幼时的乡村,却在不经意的某一刻又发现我们的小腹不断隆起,我们的步履日渐缓慢。

伫立在城墙上,我如一颗顽石。岁月风化侵袭了城墙,城墙和我都衰老了,安详和沉静,我的心也沉静下来,在四面轰鸣着工业文明的声响中,我在声响中沉思。

站在低矮的城墙上,我看到了不远处的沉睡黛墨的山峦、如丝如带的鹳河、蓝天、白云,还有如蚂蚁一样搬运食物的人们……

作 者 简 介

作者:刘红娟

70后,河南西峡人,乐山水,爱静思,喜爱诗词文学书法,西峡作家协会成员。诗歌、纪实报道曾发表于《中国城乡金融报》《河南青年报》《厂长经理日报》。屡有诗歌、散文发表在《中州作家文刊》《四季文学》《中外文艺》《当代文摘》《最美作家》《河南文学》《文学同期声》《花洲文学》《刁河文苑》《西峡经典》《奔马先生微刊》等公众平台,不求闻达,聊以抒怀慰藉灵魂。《四季文学》《当代文摘》《中外文艺》特邀专栏作者。

中州作家文刊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主编:张静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景自卫范荣振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史锋华杨乐才曾权伟 孙光旭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主编微信:cgzjingjing作者须先关注《中州作家文刊》微信公众号。凡投稿者视同作者授权发布,来稿必须是原创首发。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