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贾樟柯:拍电影也是一种劳作

贾樟柯:拍电影也是一种劳作

时间:2021-07-31 14:41:15

相关推荐

贾樟柯:拍电影也是一种劳作

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从7月25日持续到8月2日,在上海的29家电影院播放300余部电影。电影节开幕后还不断发出了加映的信息。

除了放映数百部优秀电影,这次的上影节还延续了往年的传统,邀请世界各地的电影人举办“电影学堂”,面对面和观众交流电影心得。

这次上影节“电影学堂”的嘉宾包括了贾樟柯、詹姆士·沙姆斯(对谈徐峥)、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河濑直美(特邀嘉宾白百何)、拉夫·迪亚兹、丹尼斯·维伦纽瓦和是枝裕和。

7月25号的第一场“电影学堂”由中国导演、制片人、作家贾樟柯开启。贾樟柯导演从“村里”来到“城市”,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和线上线下的观众谈起了电影、文学和生活。

文字整合思想,文学是一切的基础

贾樟柯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执导的电影获得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三峡好人》)、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天注定》)等。

贾导是一个非常看重文字工作的导演,他曾把自己十余年来从事导演工作的感想和经验梳理总结成电影手册《贾想》。今年他还和“看理想”合作了节目《电影,我略知一二》,为此撰写了数万字的文稿。

在这次“电影学堂”上,贾樟柯说:“文学是一切的基础”。人物、事件,也正是电影和文学重合的部分。

贾樟柯导演所说的文字性工作,不仅仅是指电影前期需要完成的剧本,更是一种帮助创作者和读者梳理思想、整合碎片化信息的过程。

“生活碎片化程度越来越高,坐下来读和写是把每一天收集的信息转化为对日常生活深刻理解的一种方法。”

无论是什么职业,工作总是开始于着笔思考。

贾樟柯导演提到自己的电影创作,有一个阶段叫做“下生活”,在这个时期收集到的资料、采访、笔记是分散的,最后只有在他坐下来重新审视、阅读的时候,一切才能升华成为他自己的意识。

从人物出发,用一部电影再现一种生活

贾樟柯的电影总是从人物出发的,无论是无法接受时代变革的“小武”,还是坚守旧时“江湖道义”的巧巧,电影中强烈的真实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些角色的真实性。

《小武》剧照

《江湖儿女》剧照

对于电影的戏剧性,贾导在“电影学堂”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剧情叙事上,电影创新的维度可以有很多,但最难的其实是“发现新的角色,塑造有着时代印记的新人。”

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卓别林的流浪汉、王家卫电影里漂泊无根的阿飞......他们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在他们身上可以窥见一个时期的特征。

《遇子寻仙记》剧照

《阿飞正传》剧照

“我觉得我拍一部电影,是希望让观众过一段沉浸式的生活,体验一种人生。当你带着这样的理想去拍电影的时候,你就能找到你电影中人物所有需要的细节、质感。因为过一段日子不是抽象的,要面临柴米油盐,所有这些形成了你跟观众之间的一种默契。”

贾樟柯在家拍摄短片

从人物到人物关系,再到故事,贾樟柯导演用电影让观众体验另一种生活。

电影工作者,要永远不忘劳作

在记者提问环节,有人问贾樟柯导演为什么更愿意称呼自己是“电影工作者”,他提到了最关键一个词:“劳作”。

贾樟柯在家爆爆米花

拍电影不是仅有风光和荣誉的工作,真正拍电影的人其实和所有劳动者是一样的,“一个一个字写剧本,一张一张脸选演员,一个景一个景选场景,坐在那思考、拍摄;到后期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剪起来。”

把创作也当作一种耕种,贾樟柯导演把中国近几十年来各样的小人物搬上银幕,记录下每一个时代不同的故事,让观众看见那些平凡又特殊的生活,甚至在电影里看见自己。

《三峡好人》剧照

上影节接下来还有6场由不同导演参与的“电影学堂”,将在晚上与观众见面。

7月26日的“电影学堂”由《卧虎藏龙》和《色,戒》的编剧詹姆士·沙姆斯对谈徐峥;7月27日的嘉宾是戛纳最佳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曾执导《私人采购员》、编剧《五月之后》)。

除此之外,“电影学堂”的嘉宾还有戛纳评审团大奖得主河濑直美,本场“电影学堂”还特邀白百何作为现场嘉宾;威尼斯金狮奖得主拉夫·迪亚兹;《降临》、《银翼杀手2049》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以及日本电影导演是枝裕和。

一起期待接下来各位大师们为我们带来的“电影干货”吧!

责编:Timmy

撰文:Greedy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