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旧影识陵丨孝庄文皇后之昭西陵

旧影识陵丨孝庄文皇后之昭西陵

时间:2022-09-14 00:45:48

相关推荐

旧影识陵丨孝庄文皇后之昭西陵

这两天在微博上看到冯方宇老师(微博:@望京西-南京西)发了两组昭西陵的照片,我也跟着蹭个热度,发几张昭西陵的旧影,因为昭西陵损毁严重,所以这些能看到局部原貌的老照片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说到昭西陵呢,必须要说一下,它的墓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我孝庄”)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一说到孝庄文皇后,大多数人都能够联想到《孝庄秘史》啊,“太后下嫁”啊,还有多尔衮等等。昭西陵的选址,就有与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有关的“野史故事”。

孝庄文皇后半身像,故宫博物院藏

孝庄文皇后去世后,按说应该去沈阳的昭陵,与太宗皇太极合葬,但是最后却葬在了遵化清东陵(当时没有东陵这一称呼,雍正皇帝在易县建立自己的泰陵后,才有东陵、西陵之分,为表述方便,下文多用东陵。)的风水墙外,大红门东南侧的一块高地上。为什么孝庄文皇后没有去昭陵,而是葬在了东陵呢?而且,规模宏大的清东陵,在孝庄文皇后入葬后的二百年里,还营建了许多座陵寝,说明陵区里并不是没有地方,但怎么单独把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建在了风水墙外呢?伴随着这样的疑问,种种传说故事便如雨后春笋,一段接着一段的……

昭西陵与大红门的位置关系,画面左侧为顺治皇帝孝陵,右侧为昭西陵,红框及红线为东陵总门户大红门及风水墙。小满拍摄

其中最野的一个说法,就是“太后下嫁”,孝庄文皇后在太宗皇太极去世后,下嫁给了她的小叔子多尔衮,所以在她百年之后,不能再去昭陵,和皇太极合葬了,而且她还因下嫁,被罚葬在了东陵的风水墙外,大红门旁,让她永远为爱新觉罗家的墓园,看守大门!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了!抛开是否下嫁,咱们不提,单说孝庄文皇后为什么没有与太宗合葬在沈阳的昭陵,而是葬在遵化的东陵。这其实是出自她本人的意愿,在她弥留之际,孝庄文皇后曾经对康熙皇帝说:“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城,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通过她临终前对康熙皇帝说的话,就能知道为何没有去沈阳昭陵了。一来太宗已经安奉那么久了,“我”去了还得再打开地宫,惊动他,不合适。再一个,要单独在昭陵边上建个陵,又劳民伤财的,也算不上是合葬。而且“我”也惦记着你们爷儿俩,不想离开,干脆,就在遵化东陵边上,选个地方就行了,让“我”一直陪着你们。就这样,康熙皇帝听了祖母的话,没有让她去沈阳,而是留在了遵化。

《昌瑞山万年统志》中记载孝庄文皇后临终前的谕旨,国家图书馆藏

至于为什么昭西陵建在了东陵的风水墙外,也并非是罚她看大门,而是,墙里已经没有适合她的位置了。因为整个东陵风水最好,最尊贵的位置,已经让她的儿子,顺治皇帝的孝陵占据了,无论葬在风水墙内的哪个地方,都不如孝陵尊贵,堂堂的康熙皇帝,能够不懂这个道理?既然墙内不行,那么就在墙外选个地方建陵吧,至于选在哪儿呢?以后再议吧!

金星山顶俯瞰清东陵,孝陵位于整个陵区最中心,最尊贵的位置。小满拍摄

陵址还没有选好,孝庄文皇后的梓宫怎么办呢?思来想去,只能先在风水墙外选个好地方,暂安一下,等吉地选好了,建好了陵,再让她入葬吧。同时康熙皇帝想到之前在慈宁宫东边为祖母建的五间大殿,祖母住着很舒服,经常跟自己夸,干脆,把这个大殿拆过来,还让祖母“住”在这里。所以将宫内的五间大殿,拆到了现在昭西陵的位置,此殿应该就是后院之暂安永设殿,在前面又建立了五间飨殿。可能因为是宫里拆来的缘故,所以大殿的屋顶为庑殿顶而非歇山顶,成为清陵之唯一。

也不知康熙皇帝是怎么想的,孝庄文皇后暂安之后,就没考虑建陵的事儿,就让孝庄文皇后一直暂安,一直暂安。一直到了他去世,他儿子雍正皇帝才把这个问题解决,雍正说:“……自孝庄文皇后梓宫安奉以来,我圣祖仁皇帝历数绵长,海宇乂安,子孙繁衍,想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为安妥……”,所以这地方风水应该也不错,就将暂安奉殿改建为陵,是为昭西陵。

昭西陵这个名字,也体现出它和皇太极的昭陵是一个系统,这是清代皇后陵特有的命名方式。而且也因为昭西陵距离昭陵太远,特意在陵前建了神道碑亭,用以显示昭西陵和东陵属于两个系统,和昭陵是一体的,虽然远了点吧……

昭陵旧影,Wilson, Ernest Henry拍摄

昭西陵虽然建在了东陵的风水墙外,但是地位一点没有降低,先一个,古代左(东)比右(西)尊贵,昭西陵建在东陵大红门外的左(东)侧。再一个,建在大红门外,所有人来谒陵,第一站要到昭西陵,去了昭西陵,之后再进风水墙内,谒其余诸陵。

但是……也正因为昭西陵在风水墙外,所以陵寝建筑在清亡后遭受的破坏,远甚于墙内的各座陵寝。

在1928年乾隆、慈禧的裕陵、定东陵被盗后,清室派员来东陵处理善后事宜,他们记载了东陵各座建筑残损的情况,下方截图为昭西陵部分的内容。

《东陵盗案汇编》记载的1928年昭西陵残毁情况,国家图书馆藏

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出,当时昭西陵的惨状。可惜当时社会情况比较混乱……对昭西陵并没有太有效的保护,导致它的保存状况越来越差,等到建国后,昭西陵多数建筑损毁严重,隆恩殿只剩下了一半,为了安全及保护,不得已对隆恩殿进行了落架,现在仅剩下了遗址,所以,现存的昭西陵老照片,就更显得更加珍贵了!

闲言说了这么多,下面进入主题,旧影识昭西陵~

△昭西陵前景旧影,此时应该是清亡不久,周围仪树海树还比较茂密,陵寝建筑保存完好。徐广源老师提供

△与上图同角度,具体年代不详,应为1928年后,建国之前,此时仪树海树被砍伐一空,碑亭隔扇不存,东朝房前檐装修不存、前坡屋顶受损严重。来自网络

△此图为目前见到的昭西陵最全之全景照片,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激动了好久!此图拍摄时间与上图相差应该不远,碑亭与东朝房受损程度相同。引自刘敦桢《易县清西陵》

△1928年盗案发生后的昭西陵旧影,从右往左建筑依次为西朝房、西值班房、西配殿、隆恩殿以及明楼。引自1928年《图画时报》

△1939年昭西陵西侧面旧影。来自日本华北交通写真

△1950s昭西陵东侧面旧影,卢绳先生拍摄。卢绳先生在五六十年代去过不止一次东陵调查、拍照、测绘,应该留下了大量的珍贵资料。真期待能够见到!

△现在的昭西陵东侧,与上图相比,只剩下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其余建筑均仅存遗址了。小满拍摄

△北向南拍神道碑亭,此图与第一幅老照片时间相差应该不远,仪树还没砍光,碑亭隔扇还有,有可能拍于1928年前。碑亭前方为东陵的朝山金星山。喜仁龙拍摄

△南向北拍摄神道碑亭及其余建筑,1939年。碑亭前已垦为农田,后方重檐庑殿顶的隆恩殿很清楚。来自日本华北交通写真

△被烧毁后的神道碑亭。昭西陵神道碑亭在建国前被火烧毁,据传为一羊倌放羊时,在碑亭内点灯所引燃,真实与否存疑。图片引自《大清皇陵旧影》

△昭西陵神道碑亭现状,小满拍摄

△昭西陵三座门旧影,1939年。昭西陵与其他陵寝不同,在隆恩殿前设置了一组三座门,且三座门均为琉璃花门,精美异常。现中门保存较好,旁边两门损毁严重。

△现在的昭西陵三座门,小满拍摄

△昭西陵隆恩殿旧影,1939年,这张照片非常珍贵,完整的隆恩殿照片很少见,这时能够看到前檐装修均不存在了。

△1928年昭西陵隆恩殿内柱子惨状,被人将柱脚砍细,等待大殿倒塌,来掠取建筑材料。更有甚者将耕牛拴在砍细的柱子上,希望在牛的作用下,加速大殿倒塌……图片来自当时报刊

△建国后的昭西陵隆恩殿惨状。昭西陵隆恩殿倾倒大半,不得已于六十年代进行落架保护,将材料拆卸以便日后修复,上四图为落架前隆恩殿的样子,摇摇欲坠,非常危险。于善浦老师提供

△现在的隆恩殿遗址。小满拍摄

△隆恩殿西侧面与西陵寝门间的卡子墙,1939年。昭西陵的陵寝门位于隆恩殿两侧,为琉璃花门样式。隆恩殿后可见方城及明楼。画面中的陵寝门、卡子墙、隆恩殿今全部为遗址。来自日本华北交通写真

△现在的西陵寝门及卡子墙遗址。小满拍摄

△过陵寝门后即为石五供与方城明楼、宝城宝顶,此幅照片即为昭西陵方城明楼,还可看见部分宝城。这一组建筑保存良好,现已修复。1939年,来自日本华北交通写真。

△现在的昭西陵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小满拍摄

△方城上南望,1939年。此幅照片可看到隆恩殿背部以及昭西陵的西侧建筑,由近及远分别为陵寝门、西配殿、焚帛炉、西朝房。最远处为金星山。画面中的隆恩殿后坡保存状况较好、陵寝门保存状况较好,西配殿前坡瓦面受损严重,焚帛炉保存较好。来自日本华北交通写真

△现在的方城上南望,满眼都是遗址……小满拍摄

看罢这些照片,心里突然觉得不是滋味,规模这么大,等级这么高的一组建筑,埋葬的还是如此着名的一位女性,竟然落得个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啊!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感谢您的观看。

感谢文中老照片的拍摄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