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漫步新仓老街 穿越历史时空

漫步新仓老街 穿越历史时空

时间:2022-10-08 06:03:22

相关推荐

漫步新仓老街 穿越历史时空

花开花谢,潮起潮退,大自然永恒的法则。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见证过老街的兴盛与衰落。曾经的繁华,早已成为过眼云烟,留给世人的也许是那些即将消失的记忆。——题记

在楚风文化弥漫的故乡,在曾经农事繁忙、蛰居多年的家园---新仓老街,这个让我梦魂牵挂的地方。说不清楚,为什么我对它总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百结于愁肠。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独自一人漫步于新仓老街的小巷。已是烟花三月的晚春,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泥土与紫云英花草的气味。转弯处,残缺的马头墙,挂满蛛丝的屋檐、斑驳的标语字迹以及杂草丛生的庭院映入眼帘,何处去寻找老街曾经辉煌的踪迹?小巷寂静无人,不知是谁家的小院里飘散着桃花的芳香,袅袅炊烟升起,将我的思绪带回老街那并不久远的历史。

漫步老街,穿越历史时空

据民国《太湖县志》记载:“县东三十里,有石山潭。水次有北粮乡仓,东南乡民输纳漕粮于此。”民国初,建新粮仓于官子山,新仓就此得名。新仓境内有一条河流,她就是太湖的母亲河---长河。古时长河上游水流湍急,流经新仓镇境内时向左拐了一个弯,河道一下子变宽,河水流速减缓,利于船只停泊,新仓老街借此地利依河而建,旧称渡船口。花园隔河相望,两岸风景秀美,阡陌纵横,屋宇相连,新仓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从老街向东步行约二里,有一座古寺悄然静卧,宝刹庄严,飞阁流丹。庙门上书“河南寺”,乃赵朴初先生所题,俗名:河南庵。该寺历史上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据《何氏宗谱》记载:始祖何真公偕长子清、次子杰、三子重、四子宣于明朝初年自山东迁居新仓,于傅家包旁的一处荒园建何氏香火庵堂一座,不知何时变为佛教庵堂,有僧侣住持其间,咸丰年间遭兵燹而毁。同治六年,乡绅严炳南、何熏棠、何玉函、朱鸿年等倡捐重建。解放前,无为县人王海诚逃荒至此,一直在庵内侍奉香火。“古庵晨钟”曾经是新仓的四景之一。可惜河南庵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今天的河南寺是九十年代在原址上重建的。河南庵后有一条小河就是泥河,一年四季流水淙淙,河上一座石拱桥横跨东西,桥名:周公桥。该桥乃周氏始祖周兴公子孙所建,年代已不可考。传说当年聘请了一位技艺精湛的石匠主持修建此桥,鸠工庀材,长虹飞架,石桥快要完工,却迟迟没有合龙口。一日,太湖县令微服巡查至此,见石桥还未竣工,便问石匠何故,石匠颇有难色,答曰:大人未到,此桥难成。县令随口接话:本官乃堂堂七品大人……话音未落,石匠将一石楔悄悄插入龙口,石桥即成。数日,县令坐堂上突然口吐鲜血数升,暴毙而亡。

河南庵旁的周公桥

周公桥西头曾竖立一座清同治时期的汉白玉“贞节坊”石牌坊。相传那时新仓有一位周姓女子,嫁给花园一位秀才鲁象枢,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后丈夫因病去世,她二十五岁守寡,含辛茹苦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冰霜苦节守寡五十年,晚岁孙曾绕膝,七十四岁时无疾而终,为了褒奖她,县府上奏朝廷,特赐建此坊。过桥百余步,新仓粮站大路上,还有一座清乾隆时期的“百岁坊”,该牌坊是六脚双柱冲天式,据老人们回忆,该牌坊上刻有“圣旨” 二字,过去新仓曾有一位百岁老人,仙风道骨,德高望重,声名远播,后来乾隆皇帝下旨建坊。牌坊在封建社会具有褒扬功名,旌表节烈,倡导民风的作用;同时为家族带来过无上的荣光。“牌坊望月” 过去是新仓的四景之一。听老人们讲,那时每到夏夜,当月光初上,附近的居民都不约而同搬把椅子坐在牌坊下乘凉,享受习习凉风,三五成群,谈论那些久远的故事。这两座历史文物,可惜均在1954年期间被毁,其中“贞节坊”上的残碑半掩在新仓中心小学老校址的草丛中,贞节二字至今依稀能辨。

贞节坊上的残碑

新仓故事下期:陈氏义渡,便捷两岸交通。

敬请期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