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历史学统考经典复习笔记之中国古代史④

历史学统考经典复习笔记之中国古代史④

时间:2020-06-06 18:53:53

相关推荐

历史学统考经典复习笔记之中国古代史④

昨天,有童鞋希望小编能继续更新中国古代史笔记,小编一定满足她的要求!今天继续为同学们带来历史学统考经典复习笔记之中国古代史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

第四章 秦汉

第一节 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一篮子理论)

一、秦王朝立国的指导思想

1、前期法家

A:术:郑国人申不害强调君主统治的权术。

B:势:赵国人慎到强调君主的权威。

C:法:卫国人商鞅强调“法”是治国的根本手段,“以刑去刑”。重法指导下的改革促进了秦的强盛,但忽视道德与老化(软性政策),使社会处于高速动转、高度紧张中,缺乏调节和弹性,容易导致国家崩溃。

2、杂家治国方针的尝试

吕不韦召集门人编写《吕氏春秋》,“兼儒、墨,合名、法”,内容兼及哲学、政治、历史、社会伦理、自然科学各方面。哲学上受道家影响较大,主张法天地,顺自然。政治观点更复杂,即赞同法家进化历史观,希望用战争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又吸取了儒家爱民思想,提倡行德政、用贤人,具有反专制的倾向。说明吕不韦认识到,即将建立的统一王朝,仅有法家理论远远不够,尚须兼综儒、道。吕不韦被杀,其政治主张被束之高阁。

3、韩非法、术、势并重的思想

A:发展的历史观:仁义适用古代,当今依靠暴力和法治。

B:法、术、势并重:实行专制主义的准则。

C:人性恶:“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D:禁止百家:文化专制主义;“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的政治思想偏激、冷酷,缺乏回旋余地和灵活性。这些策略全部实行的结果,导致秦王朝速亡。但其思想也为新出现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王朝提供了理论依据,不乏实用性。秦亡后,历代王朝的政策大多是“阳儒阴法”、“儒表法里”。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名号

2、三公九卿制

3、废封建,立郡县

史料(附)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第。”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整齐制度: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活动之一

1、根据:

受到了阴阳家的影响。阴阳家是战国“百家争鸣”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代表人物为齐国的邹衍。对“五行”说加以发展,认为万物由五种元素构成,五种元素又与历代上的朝代相对应,相生相克,循环不已,称为“五德”。周为“火”,秦代周应为“水”,宣扬合法性。“水”时间上代表冬季,颜色尚黑,数字尚六,属阴,主杀。

2、内容

A:补充、修订法令:《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系治狱案例的汇编)。统一后,以此为基础,制定通行全境的法律。《龙岗秦简》保留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B: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书年”、“傅籍”、“更籍”、“使黔首自实田”。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E:统一货币

四、焚书坑儒: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活动之二

五、南征北讨: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活动之三

1、征匈奴:蒙恬击匈奴,收“河南地”,修长城。

2、讨南越:

“百越”是长江下游直至南海交州湾沿海地区居民的泛称,又称“百越”。屠睢讨南越,战死;监禄开灵渠,沟通湘水与漓水;始皇设南海、桂林、象郡,遣人前往戍守,开发江南。

六、其他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活动之四

1、销兵器,铸铜人

2、坏城防,去险阻

3、迁豪强,实关中

4、修驰道,通四方

5、行封禅,天授命

6、巡郡县、示威强

7、刻石碑,颂功德

七、秦的急政与灭亡

1、急政表现

A:赋役繁重:男子服兵役至少两年,徭役频繁。开疆拓土,修阿房宫、骊山陵。

B:法网严密,条目繁杂,百姓动辄得咎。“法繁于秋荼,纲密于凝脂”。

C:秦二世残暴:始皇死,赵高与李斯密谋矫诏杀其长子扶苏,立幼子胡亥为皇帝。

2、秦朝的覆亡

A:陈胜、吴广起事:前209年,“大楚兴,陈胜王”;“张楚”。

B:项梁、项羽起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巨鹿之战

C:刘邦起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D:秦朝灭亡:刘邦入关,二世出降。

E:楚汉相争:项羽分封18诸侯,混战爆发。刘邦自汉中占领关中。前202年,垓下之战。

史料:

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选自陆贾:《新语·无为》)

第二节 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

一、汉承秦制(思考秦的制度)

1、继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A:皇帝专权

B:以丞相为核心的官僚体制

C:郡县制

D:御史监察制

E:官吏考核制度:上计。

2、继承秦的法律制度

A:《九章律》:以秦律为主,在六章基础上增《厩》、《户》、《兴》三章。

B:《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内有《二年律令》、《奏谳书》。前者为吕后二年以前发布的汉初律令的部分内容,共有27种律和一种令;后者是议罪案例的汇编,其中有汉高祖时郡县上报廷尉的16件疑难案例。反映汉初法律大量继承了秦律的内容,只是量罪处刑较秦缓和。

3、继承秦的户籍与赋役制度

A:户籍:年龄、体貌、更籍、财产。

B:赋役:田租。“至秦则不然,……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兴,循而未改”。

4、继承秦的兵制

A:中央军:南、北军分别由卫尉、中尉统领。

B:地方军:材官和骑士由郡守、郡尉掌管。

C:兵役:“(秦)用商鞅之法,……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汉兴,循而未改。”

5、历法

“(秦)自为为获水德,乃以十月为正,色尚黑。汉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秦正朔。”

二、文景之治

1、对秦政的反思

陆贾著《新语》,将秦亡原因归结为暴政,认为以暴力得天下,必须改用宽缓手段治理天下。《无为篇》、《至德篇》是“无为而治”方针的总结,其内容即顺民之情,与民休息,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

2、无为而治的表现

A:恢复经济:士兵归乡务农;按爵授田宅;一段时间内免除徭役;流亡者各归本土,归其田宅;因饥饿自卖为奴者免为庶人;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抑制商人。

B:与匈奴和亲:白登/平城之围;娄敬;冒顿(音末毒)单于;开放关市。

C:任用“重厚长者”为官:萧规曹随

D:约法省禁:惠帝、吕后废秦“挟书律”、“妖言令”、夷三族等苛法。

3、无为而治的性质

不同于法家的严刑峻法,也不同于儒家的繁文缛节,是道家思想的体现。当时的道家思想称为“黄老之学”。但扬弃了道家消级、悲观的思想,对仁义、道德、贤能、知识也不再予以否定,说明吸收了儒、墨的思想。适应汉初希望安宁、清静的普遍社会心理,有助于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

4、文景之治(注意连续性)

文帝、景帝时期,继续“与民休息”,社会经济逐渐发展,称“文景之治”。

A:经济方面,轻徭薄赋:田租;算赋、口赋、献费;力役(践更与过更);“弛山泽之禁”;除过关用“传”制。

B:法律方面,轻刑慎罚:以笞刑代肉刑;废“收孥相坐律令”、“诽谤妖言之罪”改不定期刑为有期刑。缇萦

C:边境政策方面,和亲、安抚。南越王赵佗撤帝号,重为汉朝藩属。

D:提倡节俭。

结果与影响:户口增繁息,小农发展;粮价回落,国库收入增加。统治巩固。减免田租,地主获利;入粟拜爵,商人政治地位提高。助长兼并势力,加剧社会矛盾。

史料:

1、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选自陆贾:《新语·无为篇》)

2、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鸡不夜鸣,(选自陆贾:《新语·至德》)

第三节 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一、削弱王国势力

1、诸侯王的状况

A:异姓诸侯王:七个。只有长沙王得以保留。

B:同姓诸侯王:辖地39郡,中央只有15郡。中央任命丞相,王国自置御史大夫以下官吏,自征租赋,自铸货币,自行纪年。文帝即位,同姓王势力更大。

2、文、景削弱诸侯王的措施及结果

A:众建诸侯:贾谊《治安策》;文帝(前164年),分齐为六,淮南为三。

B:削藩策:晁错;景帝3年(前154年)削藩。

C: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为首,“诛晁错,清君侧”。周亚夫。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继续损黜王国官制及职权,诸侯王不治民。中央集权巩固。

3、武帝的措施

A:推恩令:主父偃。

B:左官律与附益法:淮南王刘安、衡山王赐被告谋反,武帝颁此律。

C:酎金律:

结果:“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对中央威胁解除。统一集权国家得到巩固。

二、削弱丞相权力

1、武帝前丞相的权力:曹参与惠帝;申屠嘉与文帝;田蚡与武帝。

2、由列侯为相到拜相封侯:公孙弘

3、中(内)朝官的形成(注意史料题):入宫侍从左右,参预决策,与外朝对应。霍光录尚书事。

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俱上书曰……

三、设刺史,察地方

1、监察区的划分:13州部。

2、刺史的地位与监察标准:六条问事

3、司隶校尉:最初率官徒“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兵,察三辅、三河、弘农。

四、任酷吏、严刑法

1、迁徙、打击豪强与游侠。

郅都、宁成;张汤、杜周。朱家、剧孟、郭解。

2、律令的繁杂:

惠帝时、叔孙通撰《傍章》。武帝时,张汤撰《越宫律》,是警卫宫禁的法律规定;越禹撰《朝律》,是诸侯百官朝会制度的法律规定。律令359章、大辟罪409条1882事,死罪决事比(死罪判例)13472事。

五、加强中央军力

1、汉初的军队

A:兵役和徭役结合:男子服兵役两年。服役一月,称“更卒”,或在本县,或在外地,称“践更”;不愿服役的可纳钱300,使人代役,称“过更”。

B:地方军:材官、楼船、骑士称正卒;都试。发郡国兵用虎符。

C:中央军:北军守京师,多由三辅选调,由中尉率领。南军卫皇宫,多由郡国选调,称卫士,由卫尉率领。另有郎中令率领的侍从皇帝的郎。

2、武帝增加中央军力

A:八校尉:建屯骑、步兵等七校尉,常驻京师,统于原有的中垒校尉,隶于北军。

B:期门、羽林军:选三辅、陇西、天水等六郡“良家子”充当,归郎中令掌管。为名将摇篮。将从军战死者的子孙养于羽林军中,称“羽林孤儿”。

六、统一货币

1、西汉前期的币制:

货币混乱,大小不一,私家盗铸,影响交换,不利于国家统一。

2、武帝改革币制:

铸币权收归中央。铸五铢钱,禁私人盗铸,取消郡国铸钱权利,令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五铢,又名“三官钱”。行用700年。

七、筦盐铁和实行均输法、平准法

1、盐铁专营:大盐商东郭咸阳、大铁商孔仅主持,在各产地设盐铁官,隶属于大农。

2、均输法:调剂运输,由桑弘羊主持。郡国设均输官。

3、平准法:平稳物价,在京师设平准官。

八、算缗与告缗

1、算缗:主要针对商人征收的财产税。

2、告缗:杨可主持告缗,杜周处理案件。

九、行察举,立太学

1、汉初任官制度

A:任子

B:赀选

2、察举的渊源

A:孝弟力田:惠帝以来实行。

B:诏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文帝实行,对象为官吏。

3、察举制的推行

A:察举制的内容:元光元年(前134年)实行,最初由董仲舒提议。一年一举,郡国各举孝、廉一人。“元光元年臣瓒曰:‘以长星见,故为元光。’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师古曰:‘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汉书·武帝纪》)

B:升迁方向:先在郎署任职,再迁尚书、侍中等,或外迁县令、长、丞、尉。

4、特举

公卿郡国举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另有上书拜官法,田千秋上书言事,由郎超升为丞相。

5、立太学

太学学生可免除本人徭赋,随五经博士受业。学成考试后,按等第隶用。令郡国皆立学校官,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蜀郡太守文翁。

6、作用

另有征召制。

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霸王道杂之”

1、背景

2、武帝与窦太后的斗争

武帝采纳卫绾之议,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窦太后则把鼓吹儒学的官员赵绾、王臧下狱。武帝设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齐备。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田蚡为相,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延揽儒生数百人。

4、影响

5、霸王道杂之

儒表法里: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重用酷吏和兴利之,与儒家原则相低触。律令条文大增。官吏大多是儒法兼综。董仲舒也因“明习文法”受到重用(《春秋决狱》)。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的“盐铁之议”,是基层儒生与文吏桑弘羊的辩论。从表面上看,儒生胜,桑弘羊败,但具体政策上,一些垄断性的财政措施仍未废止。以后的宣帝也仍“霸王道杂之”。这种精神以后为历代王朝继承。

十一、开疆拓土

1、北伐匈奴

A:决战的开始:元光二年(前133年);聂翁壹;马邑。

B:第一次战役: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夺回河套。设朔方、五原郡;徙民。

C:第二次战役:元狩二年(前1);霍去病出陇西,攻匈奴右翼。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汉徙其于西北边塞之外,设五属国。在其故地设河西四郡。隔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交通。

D:第三次战役:元狩四年(前1);卫青、霍去病;临瀚海,匈奴主力远徙西北。占领逆方以西至张掖、居延间的大片土地,河西走廊安全。

E:建亭障烽燧,开渠屯田:令居至敦煌;敦煌至盐泽(罗布淖尔)。张掖居延戍卒遗存的简牍文书,迄今发现者达三万余枚,称居延汉简。

F:恢复和亲: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单于归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王嫱嫁呼韩邪。汉匈百余年的战争真正结束。

2、通使西域

A:西域概况: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天山以南有几十个小国,主要有楼兰、龟兹、疏勒、于阗、焉耆、莎车等。以北为乌孙人建立的政权。更西的中亚诸国有大宛、大月氏、大夏等。

B:张骞通西域:建元三年(前139年)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凿空”。元狩四年(前1)至元鼎二年(前1);中亚诸国使者来到长安。西域、中原连为一体,交通线即“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C:与匈奴对西域的争夺:元封三年(前108年)王恢破楼兰,赵破奴破姑师。太初元年(前104年)、三年,李广利击大宛。

D:设立机构:征大宛后,在轮台、渠犁设使者校尉领护,这是在西域设行政机构的开始。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设西域都护,治乌垒城,护南北道各国,诸国与汉的臣属关系至此确定;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在车师设戊己校尉,管理屯田和防务。

3、南平百越

A:百越概况:东瓯(浙江)、闽越(福建)、南越(广东)。半独立政权,为汉藩属。

B:对百越的用兵:建元三年(前138年),东瓯遭闽越所攻,内徙江淮。元鼎五年(前1),南越相吕嘉杀越王赵兴、汉使反;汉将路博德、杨仆于次年灭之,置九郡。闽越与南越同反,汉军进击。元封元年(前1),闽越诸将其其王降。

4、通西南夷

川南、西南和云贵地区的民族。武帝派唐蒙、司马相如前往招抚。张骞在中亚曾发现邛竹杖和蜀布,据说得自身毒(印度),建议经西南夷开辟道路通印度。设郡县。云南晋宁石寨山滇人墓

5、东定朝鲜

元封三年(前108年),汉将杨仆、荀彘破朝鲜,设乐浪四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