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效率 并非越高越好 | 观点

效率 并非越高越好 | 观点

时间:2021-06-04 04:36:06

相关推荐

效率 并非越高越好 | 观点

请输入标题 bcdef

效率是进步的核心。但正如好事情太多可能反而会带来某些坏结果——比如太多人出门旅行而导致拥堵,交易太过容易也可能会产生成本,而人们会认为倾注了自身劳动的事物更有价值。这样看来,某些时候效率低些反而会让结果更高效。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日新月异的技术正使我们生活中的摩擦呈指数级减少,但过度的便利也可能产生成本——用术语来描述就是所谓的“便利外部性”。在学术界特别是北欧国家,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创新如果消除了太多麻烦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企业希望能从根源上消除那些令消费者不悦的不便与延迟。有了网约车服务后,乘客不用翻口袋掏钱就能悠然下车了。流媒体视频在观众快看完某一集时就立马奉上下一集。正如杰瑞·宋飞(Jerry Seinfeld)曾说的:“我爱亚马逊的一键下单。因为如果需要点两次,我就不想买了。”

人们大多没有意识到,缺少摩擦会助长恶习。为迎合那些觉得连一键下单都很浪费时间的人,达美乐(Domino’s)开创了“零点击”购买比萨。只需打开应用,十秒后,它就会自动下一个预设好的订单。它的竞争对手正在开发一种“直接送到嘴边”的无人机送餐服务。比萨专家的下一个目标,是帮懒得亲自品尝食物的客户攻克“咀嚼瓶颈”。付款过程也需要更加便利。刷卡比使用现金便利,而用语音助手Alexa来订购商品就更简单了。科技公司或许正在研制“眼神支付”功能。

然而这一切都包含着巨大的诅咒。需求是世界的动力,而如果需求总是能立即满足,消费者最终会变得冷淡。这对经济没有好处。少数公司已经意识到恢复摩擦的必要性。对“宜家效应”(the Ikea effect)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在一些事物上倾注了自己的劳动时,他们就会赋予这些事物额外的价值。仅靠市场自身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也需要为追求低效做出正当辩护。

欢迎登录《经济学人·商论》App浏览四月刊文章《摩擦爱好者》

互动有礼

摩擦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吗?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留言获赞最多的三位读者将获得礼品

了解世界,不仅是读懂英文那么简单

现在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全年即可免费加入学习社区

更可获赠商论定制版帆布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