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倭寇为何如此难平?戚继光没有看透问题本质 胡宗宪看到了

倭寇为何如此难平?戚继光没有看透问题本质 胡宗宪看到了

时间:2019-09-19 04:24:28

相关推荐

倭寇为何如此难平?戚继光没有看透问题本质 胡宗宪看到了

引言

明代曾爆发非常严重的倭寇之乱,这些倭寇,靠着海上的劫掠功夫,再加上中国沿海奸商的配合,结果居然在整个中国东南掀起了惊天巨浪。根据史书记载,当年嘉靖年间,东南地区居然被倭寇祸乱到了已经要糜烂的地步,海上丝绸之路彻底断绝,东南的赋税收入居然减半。在这样的危机关头,嘉靖皇帝曾多次派出强力的大臣去进行评定,结果都是收效甚微。当年的嘉靖皇帝感到绝望,我们这些后人也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堂堂的大明王朝居然被倭寇搞得焦头烂额,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史书记载中,后来平定倭寇之乱的戚继光先生可能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但是胡宗宪却给了我们答案。

戚继光

01

我们都知道当年的戚继光抗倭最后是终结在戚继光的手中,历史中也的确有很多关于戚继光训练军队,打击倭寇的一些妙招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真实历史记载中,倭寇的平定不仅仅是戚继光本人的作用,更多的是有当时所有时代力量的作用。之所以这么说,不是想要抨击戚继光将军的传说,而是想要说明当年的倭寇之乱并不简单,它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政策还有国家政治上的大斗争。

其实我们只需要仔细研究历史就会发现,当年的倭寇其实并不完全是日本人,甚至可以说当年的倭寇之中有不少的中国人,而且最开始的时候倭寇的领导人居然都是中国人。例如在胡宗宪平定倭寇的时期,日本倭寇的领袖是两个中国人,一个汪直,一个徐海。汪直的能力之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它不仅在日本建立的国家,而且还曾经把火器贩卖到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已经俨然成了一股超强的政治势力。所以当年戚继光与倭寇的大战,不是完全的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大战,而是一场超脱于国家的范围,延伸到商业领域的大战。

日本倭寇

02

当年明月先生曾经提到,倭寇战争,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场关于海禁的战争,日本人想要获得更多的海外贸易的收入,所以不满中国军人的行为,于是就展开了强烈的过程。同样的沿海的商人,还有沿海的渔民,由于禁海政策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所以他们被迫流亡海外,最终与日本倭寇一拍即合,组成了所谓的倭寇军团。因此当年的那一场大战实际上是日本人做炮灰,中国商人提供智谋与指挥,而中国沿海的渔民负责接应的一场大战。

因此当年的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在抗倭战争的过程中打得非常的艰难,因为这些倭寇每次都能快准狠的攻击一座城市,因为它有太多的内应。在历史记载中,当时有一支50多人的倭寇部队居然直接深入内地,差点打到南京城下,曾经号称击败了十几万明朝军队,这其实就反映出了当年倭寇与中国渔民的配合导致的一个恶果。当年的戚继光等人只能靠着军事手段,还有军事阵法的配合,给予日本人沉重的打击,但其实这种做法还是有些乏力,因为要解决倭寇就要从深层次的政策上来解决。

03

当年的胡宗宪曾经看到了这一点,他和大明王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曾经想要提出一个化解之道,那就是,通过和朝廷谈判,获得一定的开海禁的资本,然后通过开放海禁的诱惑逼迫商人集团慢慢瓦解。只要商人集团开始与倭寇隔离开来,那么战争就会打得越来越顺利,这样又可以反过来勾引朝廷放开海禁,以证明解决问题的正确性。所以胡宗宪当年与汪直的对战策略就是如此,一面战争逼迫对方,另外以和平手段以开放海禁政策来勾引对方。

胡宗宪

但可惜的是朝廷根本不理解海外政策的改变,还有倭寇之乱的根源,清流党与严嵩一党展开的斗争最终导致了,当年开放海禁的政策没能成功,而汪直这个海盗头子也最终被杀。所以当年的胡宗宪刊物最终全盘崩溃,只能以纯粹的武力进行对决,于是这就给了戚继光等人登场的机会。

但我们还是要强调一点,后来的倭寇战争之所以会慢慢的结束,不仅仅有戚继光开发新的战争,还有发动东南联防的策略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当年的隆庆皇帝正在改变海军政策,后来的张居正等人也逐渐的放开了海禁。

结语

所以,倭寇之乱之所以难以平定,就是因为海禁政策的约束,导致了当时渔民还有商人和日本流浪人的结合,导致了东南地区的混乱不可治理。但是随着隆万大改革的开始,海禁政策逐渐改变,商人和渔民慢慢的与倭寇划清界限,这才有了戚继光等人最后的胜利。所以倭寇之乱难平在于海禁政策过于顽固,而戚继光等人最终胜利,就是因为海禁政策在背后扯虎皮拉大旗,最终一举荡平东南沿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