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寻找一座遗失的边塞古城:到底掩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寻找一座遗失的边塞古城:到底掩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时间:2020-08-28 06:05:09

相关推荐

寻找一座遗失的边塞古城:到底掩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诗和远方的故事之23》

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 唐代诗人 陈子昂

一、走近焉支山下的峡口古城

陈子昂说的这个地方是山丹焉支山脚下的峡口古城。本来我们是要去山丹军马场的,我们开着陆游房车在山丹的县城里见到了当地的朋友。朋友告诉我们:军马场去不了了,因为生态治理封了。

朋友还告诉我们:其实到甘肃旅行,不必刻意去寻找景区景点。山川风光、地理人文,在甘肃到处都是,而且原汁原味,没有所谓的几A级景区的虚伪。比如我们山丹的峡口古城。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们开着房车去峡口古城。公路旁边随处可见汉明长城的遗址。朋友告诉我们:汉代和明代是我国长城修筑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由于所处的险要地理位置,峡口古城一直是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战略要地。汉长城多以壕堑代墙,明长城则筑墙为障,这些长城防御措施在峡口一带均有完美的体现。

从山丹县城去峡口古城公路旁边的长城遗址

行车途中,远处隐约可见焉之山脉。对于长期生活在中原的我来讲,仅焉支山这个名字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沧桑感----它与历史上一个叫匈奴的古老民族紧紧相连。

我们打开了房车上的高清电子地图,找到了焉支山。“焉支”源出匈奴语,意为”天后”。匈奴以祁连山为”天“山,焉支山为”天后“山。焉支山位于甘肃省山丹县和永昌县边界,是走廊南北(祁连山和龙首山)山间的独立山体。位于东经101度10分,至101度40分,北纬38度15分至38度00分。

公元前1春,19岁的少年将军霍去病率领骑兵1万,从乌鞘岭越祁连山,入河西走廊,占领匈奴的祁连城,与浑邪王战于焉支山,匈奴败走,霍去病乘胜“过焉支山千余里”,俘浑邪王太子和相国、都尉,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匈奴唱着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悲歌,从此消失在历史深处。

焉支山

而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焉支山西北侧与龙首山东南支脉形成的石峡谷,古名泽索谷,位于河西走廊蜂腰地段。峡谷两边的焉支山和龙首山两峰对峙,而两峰之间的这条峡谷东接永昌、武威,西通山丹、张掖,很早就有车不并驾、马不双辔之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自古就是西域的咽喉之地,扼守着甘、凉二州,地道的兵家必争关隘。而峡口古城就建立在此。

焉支山北麓地貌

我们的房车下了高速公路,峡口村的村长在高速路口接上了我们。村长很年轻,30岁左右,地道的西北汉子,非常想通过发展旅游带领村民们致富。西北的风沙和阳光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他的车在前面带路,沿着国道走了一段,然后走了一段乡道,终于望见了暮色中的峡口古城:

高大的城门挺立在夕阳中,虽然残破,但仍有一种威严与气势,就像古战场上的一名老兵,虽然遍体鳞伤,但仍然挺立在历史的硝烟中,不肯倒下。

二、城中住的什么人?

古城东西长约4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呈长方形,当与明长城同时建筑,而且城的东北角正好与明长城相连。古城开东西二门,城门为砖砌,东西走向的街道贯通全城。城垣高厚,内为土夯墙体,外为砖包,十分坚固。城上矮墙、裙墙、楼橹毕俱,城下壕池环绕,关城瓮城相配,气势壮观。城门洞全用砖砌,中间灌以生铁铸缝,固若金汤。但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从西门进入了古城。,城中宽阔的大道两边同样是四方四正的村民院落。大街当中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距离西门大约200米。村长告诉我们,它叫过街楼,是明代的建筑。

漫步在夕阳中的边城古道,遥望远处的祁连雪山,我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远。村长给我们介绍到:峡口古城最早建于汉代,那时主要是对抗匈奴。按照史书记载,在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6年)为了防御匈奴入侵,在索泽谷置日勒都尉,屯兵防守,这是峡口古城最早设防的记载。

“丝绸之路”繁荣起来后,往来西域的使者和商贾途经河西走廊,这里是必经要道,因此成为通商贸易的重镇,非常热闹。

到了明代时,这里常驻兵1000人左右。现在的古城,就是从洪武年间开始建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峡口古城除了在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外,在邮传、递运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当时设峡口驿站,置设专门兵甲和马骡,专司驿务。设峡口递运所,专司递运。当时城内的衙署、寺庙、铺店、营房、马号、民舍布局严谨,井然有序。

村长告诉我们:到了清代,这里除驻军外,居民大都为历代随军家眷,他们不事生产,全为军户,由官府按月供给粮饷。他们的主要职业就是在城内街道两旁开设商铺饭馆客栈,以为过往行人提供食宿为经济收入。不到百户人家,却有近40种复杂的姓氏,都是古代从全国各地来这里戍守峡口军士的后裔。

一代又一代,这些人家就这样在这座古城里生活下来,经历着这座城市从繁荣到衰败。直到去年,古城里生活的人家开始往外搬迁,现在几乎没人住了,但房子还是他们的。

村长带着我们随便走进一户人家的大门,虽然已没有人居住,显得非常荒芜,但院落中间一棵杏花树吸引了我,可以想象当杏花怒放时蜜蜂在花丛中采花的情景。村长告诉我们,这户人家姓方,他祖上从山西大槐树来到峡口古城已经是第六代人了。

古城中的残垣断壁

我知道村长让我们看这些院落的意思:他希望有投资者来这里开发旅游,让这座古城重新繁荣起来。他告诉我们,这些院落稍加整理,就可以用于开发旅游。

三、为什么被遗弃在历史的荒野中?

我问村长:为什么在这里生活了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会遗弃他们的家园?

村长告诉我:缺水!

缺水的古城石头多

相传,西汉征西大将军狄青平定匈奴,屡建功勋。镇守峡口关隘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因口生毒疮抑郁而终。贴心部属将一件镶嵌闭水宝珠的“珍珠汗衫”穿在狄青身上,接着雕镂石棺,开凿“狄公洞”修造坟茔殡葬。从此,石峡口的潺湲之水因闭水珠的作用猝然干涸。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

实际上,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变迁,峡口干旱缺水由来已久,人畜饮水全靠外运解决。为解决用水问题,住城军民千方百计,想尽了办法。明万历年间加固古城,人们从焉支山北麓瓷窖口埋设陶瓷道至峡口,引雪水入城,免除了军民运汲之艰辛。

从古城遥望雪山

嘉靖年间,峡口关隘守兵在峡谷乱石中凿淘一口水井,俗称“大井”,井水清淳。光绪年间,硖口都营司曹紫佩见到石峡内山麓有经尺小湖,率军民凿之,筑渠引水入城,同样解除了军民的饮水之困。

清代诗人许乃谷住宿峡口古城,深感军民缺水之苦,挥笔写下 “无草众山死,有树一山活,流沙沙强弱水弱,峡口况无水一勺。只仗冬春冰雪积,五月消融灌阡陌”的诗篇,真实记录了古城缺水的情景。

民国时期,马步青部师长韩起功所部驻守峡口驿,为了解决守城兵卒用水,于1931年4月在城中打出一眼八丈有余的深井,井水仍又浅又浊实难饮用。

1936年西路红军曾驻守峡口古城,将此井深淘复修,井水竟奇迹般地涌溢,甘甜爽口清冽晶滢,当地人将此井敬称为“红军井”。

由于水的缺乏,古城渐渐衰落了,令人感到无奈与悲哀。

我们驾驶的房车在峡口古城门外

四、在苍茫的余辉中感受这座古城昔日的繁荣与荣光

在一片暮色中,村长和我们一起走到了古城的东头,东门已经坍塌,出了东门就延伸进入到峡谷之中了。

我们登上了一个高台,俯瞰着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本是炊烟升起的时候,全城已经看不到一缕炊烟了,历史溅起的悠悠古韵已经远去。胡天汉塞的狼烟,《胡笳十八拍》的悲鸣声和马蹄的急促声,连同古长城上的垛口,在转瞬间都已幻化成一个接着一个的朦胧的画面从我眼前闪过……

最早从我眼前闪过的是从汉代长安奔驰而来的骑兵战队,在少年将军的率领下,风驰电掣般地冲进峡谷的古道,我知道,他们要直奔焉支山下匈奴的老巢,去书写历史的辉煌。

紧随而来的是从隋代而来的嘈杂的驼队和马队进入到古城中,整个古城的店铺都张灯结彩。从长安而来的隋炀帝带着庞大的商队经过峡口古城,到焉支山下会见西域27国使者和商人,召集“万国博览会”。张掖和武威的仕女穿着鲜艳的衣服,在峡口关附近的甘凉古道上沿途迎接,绵延数十里。诸国商旅从西域带来的玉石、马匹、珠宝、香料,本地商人的丝绸、漆器、药材、青铜器、瓷器、粮食、马匹等阵列道边,自由贸易,开启了国家主导下的中西贸易往来先河。

焉支山下的万国博览会

我看见了从唐代走来的陈子昂正行走在古城的街道上。这位曾经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千古绝唱的诗人,怀着北征统一的雄心大志,领武则天之命,巡视边关,一行人走进一家客栈住下。

也许他被这里险要的地势所震撼,提笔写下了“峡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丛石何纷纠,赤山复翕赩。远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这样的诗句。这时候的陈子昂是有雄心的,但他没有想到,从峡口古城返回长安不久,便遭陷害,41岁便死于狱中。

我看见了从明代走来的内阁首辅杨一清,他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此时,他带着一队轻骑也走进了这座边城寄宿。明武宗即位后,数万蒙古军入侵固原,但总兵官曹雄拒绝派兵援助。于是自己只能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军,发动奇袭,击退蒙古军的进犯。

面对关山狭窄险峻、人烟稀少、黄昏日落、风雨苍茫的边关苍凉景象,提笔写下“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我看见了从清代走来的林则徐,这位被史学家称作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峡口古城也留下了他不屈的脚印。

当他从新疆返京途经夜宿峡口古城时,古城已显得有几分凋敝了,于是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脂山无片脂,玉门不生玉,荒戌几人家,如棋剩残局。”此时的林则遭受朝廷冷落,这些充满苍凉的诗句,借景抒情,是他自己心境的抒发。

然而,我看见得最多的是历朝历代驻守在这里的士兵,他们穿着不同的军服,手里握着不同的武器,头枕寒月,身披朔风,在铁马冰河中僵卧沙场,在长河落日中寄托豪情,在边关明月中诉说思念与柔肠……

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就是这样靠着无数边关铁血男儿用生命和岁月的守护得来的!

夜色已经降临。突然,一阵晚风从这座边塞古城的各个角落向我们涌来,我从风声中分明捕捉到了这样的声音: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抬眼望去,古城的天空布满了漫天星星,银河浩瀚,时空无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