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以代表人物为主发展黄梅戏艺术流派

以代表人物为主发展黄梅戏艺术流派

时间:2022-12-13 00:54:06

相关推荐

以代表人物为主发展黄梅戏艺术流派

黄梅戏艺术发展到今天,呈现金字塔式的发展格局,艺术的创造力触及“天花板”,雅与俗存在着距离感,街头巷尾、乡村里弄,保持着传统黄梅戏的艺术特色,而大台班子趋于学院化与大制作。黄梅戏艺术发展的两极化使艺术的创造处于胶着与瓶颈状态,尤其是黄梅戏的传承存在着“单传”单线式发展,当下的黄梅戏艺术创造被习惯性的贴上了韩氏标签,这种系于一人之身的黄梅戏艺术发展形式需要深刻反思,在文化更加多元、形式更具多样、鉴赏更有品味的今天,黄梅戏艺术需要发展以代表人物为主的黄梅戏艺术流派。

黄梅戏艺术的表现力,主要是通过代表人物、剧本、艺术风格来展现。目前,有黄梅戏研究学者提出黄梅戏“正统、传统、港台”的流派之说,也有的提出主流派或支流派之说,即严凤英和王少舫为主流派,其他则为支流派。

应该说,严凤英、王少舫是黄梅戏艺术标志性人物,成为黄梅戏艺术的一代宗师,而韩再芬则是当今黄梅戏艺术的代表人物。从各地情况来看,湖北黄梅、怀宁石牌、池州铜陵、港澳台地区等都有自己的鲜明风格,而黄梅戏具有表现力的作品更多,王小六打豆腐、打猪草、闹花灯等脍炙人口,生活气息甚浓,也符合当代人对艺术的消费特点。但是作为一门艺术,我们不提倡以主流与支流来划分流派,这实际是对所谓非主流派艺术创造力的矮化,不利于黄梅戏流派的创新与发展。作为艺术表现力的作品的剧本同样重要,没有好的剧本也是难以诠释艺术的光华。

市委提出新常态下建设“四个强市”的“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突出强调建设文化强市,为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光彩。黄梅戏作为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应该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努力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从黄梅戏现状看,市委市政府每年投入很大的精力,推动黄梅戏艺术创新与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实际上,黄梅戏艺术的发展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一人挑大梁是无法担当起当下黄梅戏艺术发展的历史重任。黄梅戏能不能够突破,能不能够超越?我认为,从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看,文化是具有包容性的,黄梅戏作为文化艺术当不例外,既然有包容性,那么就有艺术的个性,艺术的个性是培育和发展黄梅戏艺术流派的前提,黄梅戏艺术突破的关键在于黄梅戏艺术能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流派,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黄梅戏艺术表现形式。循此思路,我认为:

一是建立以代表人物为主的黄梅戏艺术流派格局,促进黄梅戏艺术昌盛。艺术的流派主要是指演员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一个剧种中出现不同的流派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多种流派的形成是艺术昌盛的反映。因此,推动黄梅戏艺术流派的发展,造就人文荟萃、风格鲜明的黄梅戏艺术个性,支持各个流派追求极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不断创新发展。所以,黄梅戏艺术流派应以其艺术创作的代表人物为主,探索和发展其艺术风格特点,从而形成各个流派都有其领军人物,各个流派竞相发展,克服当今体系之下一花独放的不足。如果是以剧本来划分流派,那么作为戏曲灵魂塑造的演员创造力就难以调动起来,同样的剧本,演员对角色的把握与艺术表现非常关键。因此,建议培育更多的黄梅戏代表人物,使之流派纷呈、流光溢彩。各流派的领军人物要领衔唱大戏,叫响品牌、唱响大戏,培育各自的戏迷群体,从而光大黄梅戏艺术。

二是建立黄梅戏艺术流派的师承体系,形成各流派人才辈出的新局面。目前,黄梅戏艺术的学界有关划分流派观点值得商榷,黄梅戏艺术流派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若以正统或主流之分,那么,对黄梅戏艺术其他代表人物不公平,也是不公正的,容易造成社会误解、误读,形成排挤、排斥局面,不利于其他流派招贤纳才和培养黄梅戏人才队伍。因此,对各流派的发展要一视同仁,鼓励和支持各地流派到安庆交流“朝圣”,同时也鼓励和支持我市黄梅戏艺术的代表人物到各地弘扬黄梅戏艺术。黄梅戏新人不能简单的继承艺术代表人物衣钵,而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特点,从提高观众鉴赏力与艺术创造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和艺术创造,丰富以主演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和表演团体,并从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各自统一的黄梅戏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创作精品,形成各有特色的唱腔与舞美、语言和服饰风格等。

三是确立黄梅戏艺术坚守的基础和规范,建立艺术进入校园的教育体系。发展黄梅戏流派,不等于自由发挥,艺术之所以成其为艺术,就是因为艺术被注入了“灵魂”。因此,黄梅戏艺术的创造不能失去黄梅戏作为艺术瑰宝的“遗传基因”,所以有必要研究黄梅戏必须坚守的基础和规范。作为地方戏曲,语言的语音、戏曲的腔与调,以及传统乐器和黄梅戏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都要通过规范来建立基础。如果失去对传统黄梅戏艺术坚守,那就不能成其为黄梅戏艺术了,必然会失去作为戏曲艺术的多样化、民族艺术的多样性。方言之美,就在于它源于群众生活,就使得文化有了植根基础,扎根于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黄梅戏艺术的基础仍然是群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故而要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建立传统黄梅戏进入校园的教育体系,让广大市民从小就能受到黄梅戏艺术熏陶,在生活中体验并不断创造黄梅戏艺术。支持各流派代表人物建立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基地,促进黄梅戏艺术发展。

四是黄梅戏艺术流派的发展要注重从民间吸收营养,使黄梅戏艺术更加生活化。黄梅戏艺术过分追求雅,追求大制作、大剧本、大场景、大跨越,过多添加现代元素,很容易产生“脱俗”现象,脱离生活气息,很容易变了味、失去黄梅戏艺术原本的“真”。黄梅戏起源与发展,就具有沉郁的乡土味,有许多生活化的作品其语言朗朗上口。目前安庆城区周边民间黄梅戏“草台班子”、民间黄梅戏团体,在农村有一定市场,得到民间普遍认可,招招式式,眉目传情,唱念做打,融入了更多的地域文化、乡间习俗、历史传说,黄梅戏艺术创新,发展黄梅戏艺术流派,要挖掘来自民间的素材、汲取营养,永葆黄梅戏艺术的青春活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