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17岁少年这样饮食 最终导致永久性失明!

17岁少年这样饮食 最终导致永久性失明!

时间:2021-08-26 16:26:18

相关推荐

17岁少年这样饮食 最终导致永久性失明!

我们知道,垃圾食品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肥胖和患癌等风险。但是,经常吃垃圾食品会引起失明,不知道大家没听说过没有……

近日,Rhys Harrison等人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布一份新的病例报告称:一个极端的挑食的17岁少年,因长期的吃垃圾食品导致视神经不可逆损伤,最终失明。

报告称该患者14岁的时候第一次就医,主诉为一个字——累。医生了解情况后认为患者因为挑食而引起,经过检测发现他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低,并且患有大细胞性贫血,随后进行维生素B12注射治疗并给予饮食建议。

但从中学开始,患者每天只吃白面包、炸薯条,偶尔也吃一根香肠或一片火腿,从来不吃水果和蔬菜。一年以后,因为听力开始下降,视力受损,再次就医,但没有找到具体的病因。

直到17岁,该少年完全失明……

进一步调查,患者除了挑食,BMI和身高均正常,没有明显的营养不良迹象,也没有服用药物。检测发现患者维生素B12严重缺乏,铜和硒含量低,锌含量高,维生素D水平和骨密度明显降低。

研究人员表示,长期食用垃圾食品和极少量的营养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导致了患者营养性视神经病变。早期发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可逆的,但像该患者治疗不及时,则会引起视神经不可逆损伤,从而导致永久性失明。

作者认为,随着素食主义也会越来越流行,这种情况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因此建议医生在任何患有不明原因的视力症状和不良饮食的患者中要考虑到营养性视神经病变,以避免永久性视力丧失。

文章链接:

/aim/article-abstract/2749497/blindness-caused-junk-food-diet#

十八年大数据告诉你肉食和素食的区别

近年来,素食主义越来越受到欢迎,部分人坚信素食对健康有益,更是被减肥人士所捧上天。但是,纯粹的素食真的好吗?

以往有研究表明,与非素食者相比,素食者可能有患不同疾病的风险,但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的数据有限。

近日,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的前瞻性研究发现,食鱼肉者和素食者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低于肉食者,但出血率和总卒中率却较高。该结果发表在《BMJ》。

本次研究共纳入48188名没有缺血性心脏病,中风或心绞痛(或心血管疾病)史的参与者,根据饮食习惯被分为三个不同组:肉食组(食用肉类的参与者,无论他们是否食用鱼,乳制品或鸡蛋,n=28364),食鱼组(食鱼但没有肉,n=7506)和素食组(素食主义者,n=16254)。

随访超过的时间,共收治缺血性心脏病2820例,全脑卒中1072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519例,出血性脑卒中300例。

在调整了社会人口统计学和生活方式混杂因素后,发现食鱼者和素食者的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分别比食肉者低13%,相当于素食者的缺血性心脏病病例比内每1000人中的肉食者少10例。

素食者因为较高的出血率,其总卒中发生率比肉食者高出20%,相当于内每1000素食者中会增加3例总卒中。

总之,素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纯素食者的危害可能并不比肉食者小!

最好的膳食应该是荤素搭配,相辅相成。那到底怎么吃才最健康?附上一张膳食宝塔,供大家参考。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链接:

/content/366/bmj.l4897逆生长真的存在?逆转人类的生理年龄

返老返童有关相关题材的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其中的经典影片当属《本杰明·巴顿奇事》,故事讲述男主生来便像个老人,但没有想到的是,随后男主却逆向生长,越活越年轻!到最后年轻而死!年轻而死……

近日的研究发现,这种逆生长可能真的能实现!加利福尼亚州的一项小型临床研究首次表明,通过药物有可能扭转身体的的生理年龄,其免疫系统也恢复活力。该研究结果发表在《Aging Cell》。

生理年龄泛指人达到某一时序年龄时生理和其功能所反映出来的水平,一个人的生物年龄,可能落后或超过其实际年龄,而表观遗传生物钟可用来测量一个人的生理年龄。

研究人员招募9名志愿者,服用三种常用药物——生长激素和两种糖尿病药物(脱氢表雄酮(DHEA)和二甲双胍)。

一年后,通过分析基因组上的标记来测量其平均生理年龄,发现生理年龄减小了2.5岁!这让研究人员大为震惊,原本只想延缓生理年龄,谁知道却逆转了!

研究人员使用4种不同的表观遗传时钟来评估每位患者的生理年龄,发现所有测试中每位试验参与者都有显着的逆转,在停止试验6个月后仍有6名参与者的影响持续存在。

作者表示,这项最新的试验起初主要是为了测试生长激素是否可以安全地用于人类胸腺组织的恢复,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意外的发现,由于试验规模很小,也没有设置对照组,其结论还有待更进一步验证。

文章链接:

/articles/d41586-019-02638-w外泌体在乳腺癌脑转移的作用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可在肺、肝、骨、脑等器官发生转移,并破坏其正常组织。其中脑转移最为危险,许多女性在确诊后存活不到一年。

近日,Golnaz Morad等人研究发现肿瘤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又称外泌体)可以破坏体内完整的血脑屏障(BBB),并通过体内外模型,发现内吞途径参与了外泌体跨越BBB转运过程,并在《ACS Nano》发表相关文章。

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的微小囊泡,包含了细胞希望传达的化学信息,为原发肿瘤的转移创造更好的环境。

照理说BBB是不允许任何大于400Da的物质进入脑组织,而外泌体比其大2000倍以上,是如何到达大脑的?

研究人员使用BBB的几种模型,包括BBB的体外微流体模型,以及静态体外模型和活体斑马鱼和小鼠模型。通过高分辨率成像,他们发现外泌体并没有通过血脑屏障之间的细胞挤进大脑,而是诱骗BBB内皮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吸收它们,一旦突破内皮细胞,便诱使星形胶质细胞向周围环境发送信号,使其更容易接受肿瘤生长。

作者表示,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脑转移过程中突破了完整的BBB,这项新的研究机制,可用于指导药物输送方法的发展,通过BBB输送药物来治疗各种脑疾病。

文章链接:

/doi/10.1021/acsnano.9b04397E-cadherin蛋白与肿瘤转移

肿瘤从其原始部位扩散到其它位置的过程称为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起始的时间根据原发部位肿瘤的大小、分期和分化状态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说,肿瘤细胞迁移与粘附蛋白——E-cadherin水平负相关,E-cadherin蛋白水平越低,肿瘤的迁移能力越强。

然而近日的一项研究却发现E-cadherin蛋白的存在,在某些肿瘤的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Veena Padmanaban等人在《Nature》发文称,E-cadherin蛋白的存在是多种乳腺癌肿瘤细胞转移所必备的条件!

研究人员研究了E-cadherin蛋白在不同类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将小鼠或人癌细胞E-cadherin蛋白抑制,发现表达E-cadherin蛋白的癌细胞在体外表现出的迁移能力更小,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而当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进行研究时,却意外的发现,缺乏E-cadherin蛋白的肿瘤细胞几乎不会发生转移!在原发性肿瘤、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转移的肿瘤中,表达E-cadherin蛋白的细胞并不少。

研究人员发现,与表达E-cadherin蛋白的癌细胞相比,缺乏E-cadherin蛋白的癌细胞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应激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更高,TGF-β和活性氧(ROS)的分子有助于这些途径的上调,从而导致细胞的生存能力的下降。

进行体外和体内实验靶向抑制TGF-β,ROS或细胞凋亡,发现可治疗癌细胞中E-cadherin蛋白丢失的影响。

总的说来,E-cadherin蛋白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缺乏会增加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但是会通过激活凋亡以及活性氧降低其生存能力。

在生存与扩大领地之间,肿瘤细胞选择了前者,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肿瘤细胞也明白这个道理啊!

文章链接:

/articles/s41586-019-1526-3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