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中国人为何普遍喜欢道家讨厌儒家?林语堂只说了8个字

中国人为何普遍喜欢道家讨厌儒家?林语堂只说了8个字

时间:2020-03-14 07:00:57

相关推荐

中国人为何普遍喜欢道家讨厌儒家?林语堂只说了8个字

中国人的人文思想这一块,普遍受到儒、道、佛三家的影响,其中佛家算是舶来品,而儒、道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造”。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儒家思想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而道家思想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历史阶段才略占上风。

但是从古至今,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中国人内心普遍喜欢道家,而讨厌儒家——当然,表面上未必如此——特别是近现代以来,这种趋向更为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儒、道大相异趣的问题,许多学者作过长篇大论的解读,大多让人越听越糊涂,而民国大师林语堂只说了8个字,却令人茅塞顿开。

林语堂说,儒家是中国人的“工作姿态”,而道家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

此话怎讲呢?

儒家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入世,儒者们以天下为己任,孜孜不倦地研究治国方略,并且乐于投身其中,从这点说,儒家都是实用主义者。凡儒家莫不想当官,不想当官的都不是真正的儒家。就算自己不当官,也要教育那些当官的人,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当好官。这些特征,在孔、孟身上都有明显的体现。

说儒家是中国人的“工作姿态”,可谓贴切。

道家则是出世的,比起儒家来,道家在精神上有更深层次的追求,甚至直达宇宙和生命的本质。但道家也并非完全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和人间权力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靠的太近,违背本心,离得太远,影响发展,所以道家往往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尤其时局危难之际,每有道家中人出山,扶危济世。他们中的优秀人物,往往扮演的是类似帝王师的角色,最典型的如张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成为后世道家的楷模。

但是从根上讲,道家都有一种远离朝堂官场、避开人间是非的倾向,说道家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也不无道理,就像《庄子》开篇的《逍遥游》,不正是活脱脱的道家人本来面貌?

这下子,知道中国人为什么普遍喜欢道家而讨厌儒家了吧?

喜欢游戏而非工作,这是人性。游戏姿态让我们感觉放松,工作姿态则让我们感觉紧张。游戏姿态很容易体验快乐,工作姿态则不然。所谓工作,就是虽然不喜欢,也还得做,不管为己还是为人。

当然,这话不能说得太绝对,毕竟还是有一些人,只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即便如此,仍不能否认亘古不变的人性。

林语堂还说,中国人在发达、得意的时候,往往是儒家,而在潦倒、失意的时候,又都成了道家。

儒、道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孔子虽是儒家创始人,但在《论语》的一些篇章里,孔子言行却分明带有道家色彩。如“侍坐”一节,孔子让弟子各言志向,子路等人谈的无非建功立业,轮到曾点了,他说自己的志向是: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也就是说,暮春时节,我和一帮朋友在沂水沐浴完,在风中舞蹈,然后唱着歌回家。

沂水舞雩、不求仕进,这不是典型的游戏姿态吗?可是孔子居然说:这也是我的志向啊(“吾与点也”),你能想象吗?

而在《道德经》的很多篇章,老子除天道外,也谈治国,谈战争,可见道家并非不关心现实,只不过他们是以一种更超脱的姿态来看待现实。

人生不可能只有工作而没有游戏,或者只有游戏而没有工作,就像人生不可能总是得意,也不可能总是失意,所以儒、道这两种思想都有可贵之处,儒家的奋发图强、积极入世,道家的清净淡泊、超然物外,都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成为中国文化抹不去的底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