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梧州•历史丨领略梧州骑楼文化风情

梧州•历史丨领略梧州骑楼文化风情

时间:2020-09-01 05:35:19

相关推荐

梧州•历史丨领略梧州骑楼文化风情

领略梧州骑楼文化风情梧州·历史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骑楼城亦是昔日商贸繁华的标志。梧州骑楼因商而起,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梧州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水上门户。上世纪30年代,英国就有记载说,梧州是广西最大的商业城市。随着商业的兴旺,上世纪20年代,当时,梧州骑楼云集商贸、金融、旅游、娱乐等各种商号,最风光的时候一条街道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

梧州骑楼城昔日繁华的景象夜幕之下骑楼,闪烁着的灯光勾勒出一座座连绵的轮廓,整齐雄伟。那做工精致细腻的门窗、浮雕和牌坊,无不散发出浓浓的古典气息,而独具一格的罗马柱,圆形拱窗和穹雕等,则给这座古城染上一抹西方的气息。还有那一个个退了色锈迹斑斑的铁环,古老人物铜像映入眼帘,仿佛再向我诉说着骑楼城最辉煌的那段历史。

美丽的骑楼城夜景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一般为三四层楼房,地层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至3米让出来作为人行走廊,这样既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以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也显示出商家诚信待客的经商之道。

跨街而建的骑楼楼房二层一般设有水门,是为备洪水浸街时楼上方便居民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门放下一把竹梯,居民从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水门放下竹篮向沿街巡游的售货小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等生活必需品。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亦为备栓泊船艇系缆绳用的,这些都是因为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几乎年年有几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五月市区防洪堤建成后,梧州的洪水便“温柔”了起来,不再闯进大街小巷。

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

二楼的水门骑楼是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副产品,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由英国人首先建造。随着殖民化的扩大,19世纪末,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开始出现骑楼建筑。这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风大、雨多、太阳烈。为了挡风避雨遮太阳,在城市街道兴建骑楼建筑。

独具特色的骑楼19,广州市政所成立后,拆城墙、建商业街,广州开始引进马来西亚的骑楼建筑艺术,兴建商铺,骑楼在广州商业街诞生。19,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广州市政厅,广州正式建市,从此,广州开始大规模兴建骑楼建筑,吸收了西方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创造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建筑。1910月8日,孙中山为了取道梧州北伐,成立梧州市政厅,孙中山女婿戴恩赛为首任厅长。从此,梧州在广西率先仿广州在城区内建骑楼,骑楼建筑开始在梧州城区诞生。(这也是梧州为什么有“小广州”之称的原因之一,广州人到梧州,如同回到家、倍感亲切)。而原来的坊式房已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发展的需要,骑楼逐渐取而代之。

广州骑楼

梧州骑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