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清凉寺出土汝窑器 揭秘汝窑神秘面纱

清凉寺出土汝窑器 揭秘汝窑神秘面纱

时间:2020-03-08 02:36:53

相关推荐

清凉寺出土汝窑器  揭秘汝窑神秘面纱

清凉寺出土汝窑器 ,揭秘汝窑的神秘面纱!

清凉寺2000年的第6次发掘,共发现了窑炉19座,作坊两处,以及水井、灰坑、过滤池、沉泥池等重要遗迹。

村内发掘,弥补了长期以来研究汝窑瓷器不见窑址和实物标本缺乏的遗憾,窑址中出土的遗物之丰富,也是历年来发掘所没有见过的。

这些出土汝窑器带着千年的历史沧桑,那些土沁、水沁、对釉面的侵蚀表现淋漓。那断口破碴处也将内部的胎土结构、呈色表现充分,为广大的汝窑爱好者提供了即为珍贵的学习资料。

这次发掘出土的遗物不仅有丰富的瓷器,也有别具一格的模具和窑具,为天青釉汝瓷工艺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1. 瓷器 绝大多数采用满釉支烧工艺。

碗 形制繁多,常见的有裹足、高直圈足、矮直小圈足和葵式大圈足。凡裹足的皆支烧,高直圈足友烧,也有垫烧,矮直小圈足支烧绝少,只有极个别的三个支钉见于圈足面上,并且这类碗都是采用手拉坯工艺,葵式大圈足也有少数支烧,有纹饰的见于高直圈足碗,以模印为主,如标本Y5:16,刻花的极少。

盘 圈足盘分曲腹和弧腹两种,模制。皆裹足,都是满釉支烧,以五个支钉为主。高足平底盘分大小两种形式,大的盘深,手制,小的盘浅,模制,都是五支钉支烧,平底较少,模制,满釉支烧。

碟 皆平底。标本T21③:6,满釉支烧,以三个支钉支烧为主,器形略大者为五支钉支烧。

洗 为本次发掘也土数量最多的器类之一。常见的有深腹和浅腹两种,深腹的器形较大,平底,五支钉支烧;标本T65③:27,为浅腹,裹足,支烧,以五支钉支烧为主。

套盒 常见的有六边形和圆形两种,皆模制。六边形腹壁较深,以垫饼支烧为主,个别的满釉,五支钉见于圈足面上;圆形同样有垫饼支烧,圈足面上无釉,也有满釉五支钉在圈足面上,腹壁较浅的五支钉见于盒盘底面上。

钵 模制。有敛口和敞口两种,形制大小不一,外壁有纹饰的以牡丹和莲花为主,内底常见有模印龙纹图案。

瓶 也是种类较多的器形之一。有梅瓶、盘口折肩瓶、小口细戏瓶、敞口鹅颈瓶等。以手拉坯工艺为主,模制的较少,有圈足、假圈足、平底三种。圈足和假圈足绝大多数底面无釉,垫饼支烧;平底皆满釉,五支钉支烧,器表有纹饰的较少,常见的有缠枝莲花、牡丹、龙纹图案等。有刻花、划花和模印三种装饰手法。

盆 器形较小,与民用青瓷盆有所不同。常见的为板沿假圈足、瓜棱腹平底、唇口直圈足、窄板沿裹足、椭圆形四足和敞口假圈足等。如标本F1K3:2。前四种以模制为主,后两种手制。除唇口直圈足垫饼支烧和椭圆形水仙盆是六支烧外,其余皆五支钉支烧。有纹饰的仅见于敞口假圈足盆,如标本Y14:16,青绿釉刻花鹿纹盆,这类盆出现在早期地层和窑炉内,当是天青釉汝瓷创烧阶段的作品。

盏 有手制和模制两种。手制与汝民窑豆青釉盏接近,不同的是制作工艺讲究,有垫烧,也有满釉三支钉在圈足面上。这类盏较少,我们视为天青釉汝瓷的早期作品。另一类盏模制,与碗的形制接近,又分为假圈足、圈足两种,有支钉痕三个,常见于圈足面上,底面上的极少,无支钉者垫烧。

盏托 有三种形式。一种盘心凸起,盘下高圈足,有纹饰的见于器腹四周,以垫饼支烧为主,满釉者五支钉在圈足面上;另一种花式盘,盘心凸起且与圈足相通,有支烧,也有垫烧;第三种制作工艺简单,作平底盘状,盘心凸起一圆环,皆满釉五支钉支烧。

炉 制作工艺复杂,由四部分组成,上承了口镂孔盖,炉身莲花形,高柄,莲叶状底座,由模制、手制结合而成,如标本C2:211。

器盖 形制较多。标本T28③:37覆烧,以素面为主,不见有支烧,大型盒盖顶面常见有龙纹图案。(图三,2)

北宋晚期,2000年在清凉寺出土(修复)

北宋晚期,2000年在清凉寺出土(修复)

汝州是汝窑的故乡,汝窑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北宋晚期,2000年在清凉寺出土

北宋晚期,2000年在清凉寺出土(修复)

烧制汝瓷的汝窑在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现在,全世界的博物馆里所存完整器也屈指可数。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约有67件,最多的台北故宫有21件,每个都价值超亿元。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拍品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786亿港元天价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北宋晚期,2000年在清凉寺出土

北宋晚期,2000年在清凉寺出土(修复)

宝丰县在北宋时归汝州管辖,当时的清凉寺村是汝官窑所在地之一,多年来在这里挖掘出了不少汝窑,有民窑也有官窑。现在,这里建设了汝窑博物馆,博物馆里展出了部分在该村挖掘出的汝窑珍品,个个价值连城。一个工作人员称,其中一个完整的茶盏托就价值三四亿元。

北宋晚期,在清凉寺出土

北宋晚期,2000年在清凉寺出土(修复)

这里不但挖掘出了汝窑,还挖掘出了历代的窑址,如今成为了汝窑爱好者的朝拜圣地。

汝窑以其造型简约、色泽淡雅、极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而受到追捧,历朝历代皇室贵胄们也十分喜爱。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十二美人图之博古幽思》及《园林婴戏图》里,仕女坐于斑竹椅上垂目沉思,身侧多宝格所陈设器物,尤以北宋汝窑水仙盆、三足洗、盏托格外显眼。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出土瓷片标本

出土瓷片标本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盘口折肩瓶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敞口圈足洗

汝窑瓷器胎质细洁,造型工整,釉色呈纯正的天青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誉。在釉面上往往开有极小的纹片,细碎繁密,宛如鱼鳞状或冰裂纹。加之在制作时工艺精细,满釉裹足支烧,支钉细小如芝麻状。明清文献中所谓“汝、官、哥、定、钧”宋代五大名窑,往往把汝窑排在第一位,即把汝窑列于名窑之首;清代乾隆皇帝曾在16处名窑瓷器上的题诗计183首,其中汝窑瓷器有15首,反映出明清时期从皇帝到士大夫对汝窑的喜爱。

北宋灭亡后,金人入主中原,窑工南迁,窑区荒废。数百年过去了,寻访汝窑遗址及烧造技术,成为陶瓷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的一大夙愿。汝窑遗址的发现颇费周折,前后历经半个世纪之久,我国三代陶瓷和考古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1950年陈万里先生考察汝窑,首次调查发现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宝丰清凉寺瓷窑址首次试掘,出土了10余件御用汝窑,确认该窑址就是寻觅已久的汝窑遗址。直到2000年的第六次考古发掘,才在该窑址的北部即清凉寺村内找到了汝窑中心烧造区,终于揭开了汝窑的神秘面纱。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鹿纹刻花盆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龙纹盒盖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汝窑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瓷的时间较短,故传世瓷器不多,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2000年度在宝丰清凉寺汝窑烧造区的发掘,在不少地方瓷片堆积厚度达20厘米,汝窑瓷器占全部出土瓷片的98%以上。从初步整理结果来看,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出土的瓷器中,有很少一部分是汝窑创烧前的民窑精品,而绝大多数属于典型的汝窑瓷器,其造型、釉色和支烧工艺与传世品几无二致,可以说汝窑传世品中的所有器类均能在窑址中找到。

与此同时,还发现了不少传世品中未见的新器型,主要有香炉、梅瓶、鹅颈瓶、方壶、套盒、盏托、器盖、碗、盘、盆、钵、盒等10余种,不少器类还有多种造型。与传世品不同的是,在一些器形的表面还饰以纹饰,以莲纹为最常见,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如鹅颈瓶的腹部刻有折枝莲花,薰炉的炉壁模印仰莲,盏托的托壁刻以覆莲,碗外壁上模印三层莲瓣,盒盖的顶部刻划有盘龙图案等,并有鸳鸯、鸭、龙体等雕塑,形象逼真,制作精致。上述器物的胎质、釉色均与汝窑瓷器相一致,又出土于同一地层,从而大大丰富了汝窑瓷器的品种。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薰炉

对于汝窑有些专家学者竟然甚至提出“北宋官窑”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荒唐可笑。不仅历史有记载,而且博物馆都有不同于任何窑口的北宋官窑传世品。而这些专家学者总是轻易的否定先辈的观点和记载,就像否定历史记载的秘色瓷和实物传世品元青花一样。“信其有“有什么坏处呢,只会激发后人去不断地追寻探索,信其无没有任何好处,只会造成研究探索的懈怠。我不知所谓的专家为什么这样说?是真的糊涂呢还是另有用意?六次的发掘通过对窑址出土瓷器与传世品的对比,可以确定宝丰清凉寺窑址就是汝窑址;而且宋至清人文献中均以汝窑名之,大家已经习惯认可,大可不必另起“汝官窑”或“官汝窑”之名。宋人文献:“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表明汝窑是贡窑性质,在“供御拣退”后还可以出卖,显然不是“宫中自置窑烧造”的北宋官窑。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与发掘,不仅找到了汝窑窑口,为传世汝窑瓷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从地层上确定了汝窑瓷器的年代,发现了烧制汝窑瓷器的作坊和窑炉,这对于深入探讨汝窑的发展历史和制作

至于有些文章通过出土的钱币,非如窑瓷器和土层叠压关系,竟然推出汝窑创烧于北宋初期,有的竟然认为创烧于唐代。停烧于元。这些所谓的砖家学者,连最起码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汝窑不等于汝瓷。只能说汝窑这个窑场存在的时间是唐或宋,那时就是一个民间小窑场而已,而绝不能说汝窑创烧于唐代或宋初,那时还没有“汝窑”二字,而真正出现汝窑这个名称是从宋徽宗时期。也不知这些人脑子怎么想出来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