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赏析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赏析

时间:2021-04-07 11:29:35

相关推荐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赏析

(-04-19 10:18:08)

诗歌是曹雪芹塑造林黛玉形象的重要手段。《葬花吟》、《题帕诗》、《代别离·秋窗秋寸夕》、《桃花行》是林黛玉绝代才情淋漓尽致的表现。《葬花吟》几百年来脍炙人口,是曹雪芹代林黛玉创作的传世佳诗,是林黛玉绝世独立的心理独白。

第一层【悲春】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花儿凋谢了,落了一地,被风吹得满天飞舞;红颜褪尽了,芳香断绝了,可是有谁来怜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有的落花飘到了亭台上,被藤丝系住凭风儿吹摆;有的被飞扬的柳絮粘住,一起扑向闺房的窗帘上、门窗上。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闺中的女儿惋惜春景已残暮,满腹愁情无处诉说。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一手拿起花锄、一手提了花篮步出闺房,忍痛在铺满落花的地上反复来回踏着,把落花收集起来埋葬到花冢。

第二层 【悲已】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杨柳青青、榆树的果实结得饱满,它们只顾自己生长、吐露芬芳,哪管桃花、李花飘零。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桃花、李花到了明年能再度开放,明年闺中不知道还有谁来居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暮春三月燕子在屋粱上把香巢筑成了,面对闺中满怀愁情的女儿,双双对对飞进飞出,真是太没有同情心了!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到了明年花开的季节,燕子会回来衔泥涿花再把香巢修缮,却没有想到这里人已亡故,燕巢倾毁,唯剩空空屋梁。

第三层【哭花】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可恨那些风如刀、霜似剑的恶劣天气严加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明媚春光、艳丽花儿能够维持多少日子,花儿一旦凋落就难以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这真是花开的时候容易看见,花落的时间不易见,台阶前愁坏了葬花女!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独自一人手把花锄暗暗地伤心落泪,泪珠洒上空荡荡的枝头化成点点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听那杜鹃啼叫忽地停了下来,想必血已滴尽而无声,黄昏降临,还是收拾起花锄、花篮回家吧,将闺房的里外门都关上。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把青纱灯笼点上,让四壁生亮,早点上床休息,好使心情稍转舒畅,只是担心春寒落夜雨,冷雨敲打着门窗,被寒、身寒、心更寒,反使愁上又添愁、愁更深!

第四层【哭已】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请不要惊讶我为什么竟会这样地悲愁伤神,我是一半为爱春,一半为恨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爱春忽来报到,恨春忽然离去,来到时含情无语,离去时也悄然无声。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昨夜庭院外奏响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魂归去留音,还是鸟魂送别歌吟?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花魂归去,鸟魂毕竟难以把她挽留,然而鸟儿再无言语表示,花儿也含羞难启齿;

愿奴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我愿意今日生出一双翅膀,随花魂飞到天的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但是,天的尽头啊!哪儿有美丽芬芳的花冢?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不如让我用锦袋收起落花,用一捧干净的泥土筑起一个花冢,掩埋了这一世美貌杰出的落;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她生来纯洁无暇,归去也要干净清白,绝不能让她陷进污浊的烂泥巴沟里。

第五层【谁葬】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生前美貌杰出的落花啊,你今日死去有我为你来收葬,我不能预料到哪一天我身亡?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我今日葬花被人们嘲笑为愚痴,以后哪年我死了收葬我的又是谁呢?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看着春景残暮、花儿渐渐凋谢飘落,也就是闺中女儿红颜衰老死亡之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旦春光殆尽,花儿凋谢完了,闺中女儿也死了,那时闺中女儿、花儿两不知,再也不会相互怜惜了!

【注释】

1.葬花吟:黛玉“哭花魂”的第二天,是农历芒种节,民间习俗在这天送花神,大观园的姐妹们、丫寰们,还有戏班里的女孩子们都在园中玩耍,好不热闹,独不见黛玉。其实,黛玉在山坡那边往日葬花的地方收拾落花进行掩埋,《葬花吟》便由此而生。

2.满天——庚辰本作“花满天”,但细看“花”字是后来的改笔,原抄是两小点,表示与上一“飞”字相同。故从甲戌、戚序本。这两句或受李贺诗“飞香走红满天春”(《上云乐》)的启发。

3.榭(xiè):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的建筑,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或景区休憩建筑。

4.絮——柳絮,柳花。

5.无释处——没有排遣的地方。

6.忍——岂忍。

7.榆荚——榆树的实。榆未生叶时先生荚,色白,像是成串的钱,俗称榆钱。芳菲——花草香茂。

8.“洒上”句——洒上花枝见血痕:此句与两个传说有关:①娥皇、女英在湘江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所以黛玉号“潇湘妃子”。②蜀帝杜宇魂化杜鹃鸟,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鹃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鹃”。案:周汝昌言:(花枝)谓花即泪染,非“空枝”之义。

9.奴——我,女子的自称。底——何,什么。

10. 帘中女儿惜春莫:“帘中”与上句为顶针续麻格。“莫”,“暮”的古字。

11.香丘——香坟,指花冢。以花拟人,所以下句用“艳骨”。是根据佛教名词“香山”新造的词,意思是香气缭绕的小山丘,比喻有一小方受佛教庇护,可以安居乐业的土地。不奢求香气缭绕的蓬莱仙境。

12.一抔——意思是一捧之土。典出《史记·张释之冯唐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净土:佛教专用名词,原意指完全被佛教度化的土地,净土上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任何其它外道。与“一抔”联用后成为双关语,也指只有汉文化,不被佛教文化沾染的土地。

13.污淖——被污秽的泥水所弄脏。

14.他年葬奴知是谁:这一句中在周汇本中出现了矛盾。在《葬花吟》中打出的是“奴”,而在下一章节中宝玉感慨句写出的是“我”,而周先生在注释中特意说明用“奴”“我”字样可体现小女随口吟成,改成“侬”尽显文人酸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背景是:一天晚上,天下着微雨,黛玉到怡红院找宝玉。刚巧宝玉的丫头晴雯和碧痕正在拌嘴怄气。两个人都没有听出来是黛玉敲门,故未开门让黛玉进去。正在黛玉离开不远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话,她回头望去,却是宝玉送宝钗出门。这一误会,使多愁善感的黛玉不禁联想到自己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可以依傍,孤身寄居在外婆家的生活状况。她唯一的知己又是如此冷漠,不禁“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第二天,恰逢芒种,大家要祭饯花神。于是,黛玉孤身一人来到了和宝玉一起埋葬桃花的地方。触景生情,又一次感伤身世。于是,在悲悲戚戚中吟出了这首诗。

【鉴赏】

《葬花吟》全诗感情深沉,想象丰富,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和全部哀音的代表。它与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誺》一样,是作者着力塑造林黛玉、贾宝玉这一对贵族叛逆青年的典型材料。风格上仿效初唐的歌行体,叙事简洁,抒情淋漓尽致,议论集中精炼。全诗以花自喻,以葬花的过程和情感为线索贯穿始终,把感情一层一层逐层推高,最后达到顶峰,揭示全诗的主旨,深刻展示了林黛玉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绝世的艺术才华。

全诗有七个小节,每小节都有一个中心,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

第一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开头写林黛玉扛着花锄走出绣阁去葬桃花。情随景移。她首先看到的暮春景象是花谢了,花飞了。与其说是埋葬落花,不如说是埋葬她的青春和理想。从她踏着落花来回地走,可见她内心的矛盾和惆怅。

第二节: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朝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这一节承上,由花及人,以花自喻,表达了她对封建统治势力破坏她美好爱情,阻碍她个性发展的愤慨。”柳丝榆荚”喻别人,“桃李”喻自己,意思是:贾府中那些唯命是从、百般奉承的人只管自己花儿开得那么鲜艳,而百般嫉妒像林黛玉这样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的才华和理想抱负,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在此,她向世人发出了撼人心肺的控诉:这些人何等龌龊、残忍!这社会何等黑暗无情!这正是《红楼梦》所要表达的主题。

第三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这一节情感开始上升。她虽然在贾府过着优裕的物质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有谁知道她的精神上何其痛苦!何其孤独!除了贾宝玉有谁理解她?贾府的政治和生活环境犹如“风刀霜剑”,每天都在逼迫、欺凌着她。她意识到,一个女子的美貌能保持多久呢?一旦容颜凋谢、花落漂泊,就难寻找了。所以,多愁善感的她只好独倚花锄暗暗洒泪,那泪水洒在空枝上却渗出了心灵的血痕。

第四节: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门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这一节写葬花归来所见所感,表现她对春天又恼又怜想留又想去的矛盾心情。“青灯照壁”,“冷雨敲窗”,一幅多么冷酷凄凉的情景!这正是林黛玉此时孤身无助悲凉心境的写照。对春的如此感伤,难道不是对自己青春易逝、人生苦短的感叹和忧伤?

第五节: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这一节情感继续上升,写自己的幻想。以花魂鸟魄比喻自己的精神世界,幻想自己肋下生出翅膀,随花飞到那个自由、干净的“天尽头”,从此完全脱离这个冷酷的世界。然而冷静地想想,她幻想的理想世界中是不是真有那干净的“香丘”呢?这里写出了统治阶级内部出身的叛逆者的一般经历和结局。这也有点类似英国的拜伦和俄国的普希金,他们也是贵族出身的叛逆者,追求过理想却未能实现。

第六节: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丧?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

这一节是明志,感情升华到了顶峰,喷发而出。她在表白自己不甘受辱,不愿向封建制度低头,始终要保持自己纯洁的品质的信念与意志。显然,她是在向封建统治势力宣战!表明她战斗到底的决绝态度。但她想到自己不为人理解,所以未免多了几分伤感。这一节是全诗的诗眼,是高潮,是表达主题的关键所在。她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要求自由幸福和平等生活的呼声。她希望挣脱封建枷锁,自由翱翔在生活的天空。纵使不能实现,也决不低头。这就是林黛玉“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的个性。

第七节: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最后收束情感。由春残花落联想到自己“红颜老死”。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所以她哭得如此伤心!林黛玉毕竟是一位封建贵族家庭的小姐,到最后她只能是带有宿命的感伤和裹着失落的痛苦。她找不到出路,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前途。所以这种伤感总是有几分消极、悲观和无奈。能做到这些就了不起了!我们不能用现代青年的思想去要求她,也不能用今天作家的思想去苛求作者。她用自己的生命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最后的反抗。所以,林黛玉是个悲壮的叛逆者的形象。

综上所述,这首《葬花吟》是林黛玉第一次用诗歌形式直接抒发胸臆的重要作品。在这首血泪和悲愤凝成的诗里,作者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林黛玉的孤傲不屈的鲜明个性,也表现了《红楼梦》揭示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的主题。她看不到出路在哪里,除了以死抗争来保持自己的高洁外,最后只能喊出“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悲观失望的诗句。这首诗,字字泪、声声痛,总基调是伤感的,低沉的,不过悲凉中也透露出几分积极振作和无奈。这正是封建势力的压迫下贵族叛逆青年挣扎反抗而又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前途的真实写照。该诗是塑造林黛玉典型性格的重要部分之一。所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绝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