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如果你在日本 不要错过大阪锡器和职人酱油 | CBNweekly

如果你在日本 不要错过大阪锡器和职人酱油 | CBNweekly

时间:2019-10-07 22:39:43

相关推荐

如果你在日本 不要错过大阪锡器和职人酱油 | CBNweekly

Tower Knives Osaka店铺,出售来自大阪堺市刀具

也许没人能想到,一把会让希尔顿酒店大厨两眼放光的刀具,是在大阪堺市的一片住宅区里锻造出来的。日本关西的厨师极其钟爱堺市出产的菜刀,用它切生鱼片,感觉就跟切豆腐一样轻巧。

在这个名叫樱之町的街区,建筑全不超过3层,几组自动售卖机躲在民居墙角。双向车辆交汇时,必须有一方靠边相让才能让对方驶过。铁匠江渕浩平的冶铁工房就隐藏在这个街区,如果不注意那块写着“江渕打刃物制造所”的木质招牌,你很可能与之擦肩而过。

这种情景倒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日本封建幕府执政的最后一个时代—江户时代。那时,各种用品的作坊错落在民间,相互支持,形成庞大的销售网络。让人惊讶的是,和快速迭代的时代并不相符,这种状况到今天也没有多大改变。

在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江渕浩平和他的弟弟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他今年50岁,是这间工房的第二代继承人。日本人称他这种靠手艺谋生的人为“职人”,也称为匠人—由于常年专注做一件事,他们在日本社会中备受尊重。《寿司之神》主角的原型小野二郎可能是最为人熟知的日本职人之一。

“江渕打刃物制造所”的江渕浩平(前)和他弟弟(后)

每隔一段时间,山本真一郎就会到江渕浩平这边收取初步锻造成型的刀具,他是一家磨刀工房的第三代继承人。在日本这类传统行当中,人们不屑于用西方商业文化中的首席执行官等词称呼对方,“×代目”才是对他们的最高褒奖。这个称号只有店铺继承人才有资格拥有,意味着整个家族的技术传承。

山本真一郎的工房离江渕浩平不远,大概只有5分钟车程。从外表看,它是个普通民居,搭着遮阳的竹帘。他的爷爷就在这附近起家,他的父亲、二代目山本英明创立了“英”这个品牌,还获得过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的“传统工艺品”认证。但这个招牌产品系列只和两家冶铁工房合作,而且都合作了近30年。

作为家族作坊,别指望它们有多大的产量。江渕浩平兄弟13个小时地终日工作,平均每天也只能打出10把刀—这对寡言少语的兄弟坚持每把刀要完成27个步骤。山本全家5人一齐上阵,每天最多也就能磨不超过10把刀。这家人迄今还保留了一个危险的试刀习惯—在后脑勺刮头发测试刀刃的锋利度。经过一系列复杂流程,他们终于为刀具贴上一个有价值的标签—Made in Japan,它常常意味着高价、高质。

专业厨师大多认可这把刀的价值,但是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它的知名度可能还不如Hello Kitty。“日本人总是喜欢德国刀。”Bjorn Heiberg摇摇头。

江渕打刃物制造所的工作间。作为家族作坊,它的产量并不大

Heiberg是个喜欢塔形建筑的加拿大人,在他名为Tower Knives Osaka的店铺后面,伫立着大阪地标通天塔。他的东京新店也设在东京地标天空树(Sky Tree)底下的商场内。

Tower Knives Osaka的主人Bjorn Heiberg

这个外乡人承担起了向外界展示大阪堺市刀具的角色。他的店里挂满了从当地十多位职人那里订购的刀具,店中央是个工作台,每天,他都要从一排漫画杂志和商业黄页组成的刀架里抽出不同刀具—他觉得这些吸水纸又便宜又好用—然后当着顾客的面切割一大堆蔬菜水果。“这么做很有必要,当他们自己试用过后,很多本来不想买刀的人都掏出了钱包。”Heiberg称之为“教育消费者”,“人们很难分辨什么是好刀,所以总是喜欢便宜的东西,昂贵的好刀反而容易消失。”

作为当地重要的零售商之一,他的刀有一半卖给了外国游客。这种情形在各种贴着“Made in Japan”标签的日本传统工艺品身上重复上演。而在日本国内,受制于职人对质量的执着以及远高于工业化商品的价格,这些产品正渐渐失去吸引力。

同样来自大阪的另一家老店“大阪锡器”也面临着这种尴尬局面。锡制酒杯原先是京都贵族的生活用品,后来传到民间。和铜一样,作为极佳的导体,用锡制酒杯盛酒可以保持酒的冰凉口感。

老店“大阪锡器”的工作间,它的产量占日本市场的70%

“我们的产量占日本国内市场的70%,”大阪锡器的社长今井达昌说,“但锡器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

由于离京都很近,江户时代的大阪成为日本最大的锡器生产基地。在制锡全盛期,大阪有50家公司、超过2300名职人。大约前,行业由盛转衰,现在整个大阪只剩下5家公司和20多名制造锡器的职人。

按照职人“创造一生耐用的生活用品”的理念,年长且愿意付费的顾客已购买过产品。因受国家工艺保护,职人无法改变技术与配方,这种带有传统潮流烙印的高价产品也不受年轻人喜欢。

和刀具匠人的工房一样,今井达昌的工厂虽然规模大一些,但也紧挨民居,18名职人已经完全能支持全部产量。打磨锡器内壁需要至少经验,随着退休年龄逼近,这些职人的数量正逐年减少。

“日本职人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在一个不赚钱的行业里,没人愿意接班。”大阪锡器的零售商、综合杂货店“日本百货店”的老板铃木正晴说。这种情况听上去也像中国传统手工艺面临的困境。

今井达昌不得不做出妥协,这也许是一种适应时代的尝试。他开发了一种模具,让锡器啤酒杯的内壁打磨起来更容易,刚进公司几个月的年轻职人经过培训后也能很快上手。这种特殊的内壁更容易让啤酒泛出细腻的泡沫,酒杯的价格也降至原先的2/3。“这种酒杯已经是我们的人气产品,如今我们每年可以做3万个,”今井达昌说,“当1.5万日元(约合801元人民币)的产品价格降到只有几千日元时,年轻消费者就容易出手了。”

为了争取到年轻消费者,设计公司也有了出场机会。今井达昌与Hers实验设计研究所合作开发了两个系列的酒具,售价也相应增加不少。“想法很有趣,但我不太喜欢付设计费、版权费,”这个大阪商人坦白说,“商品开发花了太多钱,我想自己开发新产品。”

销售线香的老店梅荣堂也曾试图借助设计的力量带来一些改变。这家创立于1657年的老铺最早叫“沉香屋作兵卫”,明治时代才改成如今这个名字。这里的线香是一种面条状的混合香料,光是干燥这个流程,手工制作要等一个月,借助机器也要晾一周。

“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不一样了,针对年轻人,我们开发了咖啡、草莓、绿茶等香型的新产品。”梅荣堂营业本部长中田恭三郎说。他在这家老铺工作了45年。

,他们找到工业设计师奥山清行合作开发新品,奥山设计过法拉利跑车Enzo,也是新干线车厢、家具等领域的跨界设计师,他为梅荣堂设计了两套香炉套装。但梅荣堂此后并没有继续与设计师的跨界合作,“设计费、包装都要花蛮多钱。”中田恭三郎说。

想让职人与老店改变想法并不容易。像Hers实验设计研究所拥有产品销售权,但在定价上常常被动,已经习惯直接销售产品的职人有自己的方式。

职人们也被眼下冒出的各种问题搞得焦头烂额。铃木正晴在为自己的杂货店寻找供货商时,遇见过一大批不愿子承父业的职人后代,“眼看着父辈的生意赚不到钱,很多职人的儿子宁愿去普通公司上班。”

这些人正逐渐成为他生意的重点,“大多数职人不知道怎么做生意。如果能让生意运转起来,父亲们就能说服儿子回来继承家业。”

其实有时候只要在想法上稍做一点改变。比如一款滞销竹垫,采用同样工艺、加上富士山这类花纹,变身为书皮之后,就能成功唤起顾客的注意。他也在计划和职人合作开发产品。

他的店铺只有一个关键词—“Made in Japan”,种类遍及生活杂货、厨房用品、服饰杂货、文具、食品。与Heiberg的刀具店不同,铃木正晴主要瞄准日本顾客。

店铺陈列方面,日本百货店和常见的突出“免税”的观光店完全不同。由于货架很挤,你不得不弯下腰去读各种密密麻麻的介绍文字—上面写满了它的产地、制作者,甚至可能还有这家老店的历史与得意之处。

日本顾客很爱这一套,随便走进一家超市,你会发现它已经吃准顾客心理,各种食品的介绍上标明了产地甚至生产者的照片。在日本顾客眼里,这种做法意味着“值得信赖”。

“我的目标群体是那些对‘ものづくり’有兴趣的人。”他说的那个日语单词“monodzukuri”,你会经常在制造业中听到,它带有一点“职人造物”的意味。铃木正晴的店铺是如同宜家一样的商品展示场,你可能顺手捞到一些有趣的东西。

他甚至可以营造出一些主题,比如针对节庆、各种赠礼,组合出某个情境在货架上展示。他已做了5年,和日本各地职人的签约商品也扩充到400个种类、大约2000件,组合时也比创业之初有了更多选择。

一个意外的收获来自食品。最初,食品只占他所有商品种类的两成,当他决定开一个汇集了全日本各地名产的综合杂货店之后,来自料理爱好者的热情为他带来了更高收益。更多意想不到的合作者开始跟他联系,比如书店。“书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像丸善这种老店也想在与茶相关的书籍旁边开一个卖茶的专区。”

不仅如此,他还收到了来自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机场的订单。各地名产、伴手礼这类产品一向受到这种零售店的青睐,他渐渐成为其中的批发商。

无论如何,令职人获得更多市场需求都是件好事。5年前,“传统设计工房”的创始人高桥万太郎说服8位酱油职人,为自己填装一个100毫升规格的产品“职人酱油”,设计、口味都保留职人自己的传统,唯一改变的就是规格。

高桥万太郎提出了“职人酱油”这个项目

“日本人之前的饮食习惯是从早上就开始食用酱油,但是现在有很多人早餐改吃面包了,”高桥万太郎说,“加上共同生活的家族成员在减少,大瓶装酱油的需求一直在减少。”

实际上,去超市买酱油的人很少分得清各种酱油的区别,“购买标准一直是品牌或习惯,但日本各地酱油的原料与做法其实有很大差别,使用时也会有不同口味,100毫升的规格等于提供一个尝试改变的机会。”在传统设计工房的官网上,每一件商品都附带菜谱与职人介绍,今年年初,高桥万太郎还出了一本名为《酱油本》的书来“教育消费者”。

目前接近40%的销售来自官网订购,小瓶装为他减轻不少物流和库存压力。他无意增加新的规格,那意味着额外成本。当顾客希望订购大瓶酱油时,他会让他们直接联系酱油职人。“为职人留出利润空间、增加销售机会,可以给我带来更多合作和长久的信任关系。”他目前与日本各地的40家酱油作坊合作,销售77个酱油品牌的产品。

他还为小瓶装设计了自由组装的礼盒,这个新的想法为他贡献了全部销售的3到4成。“小规格”是个聪明的可复制的点子,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味噌。

“职人酱油”将产品规格统一为100毫升,设计、口味都保留职人自己的传统

所有人都想把产品卖到海外。“但要出口海外,产量要达到现在的两倍才够。”大阪锡器的社长今井达昌担心售后服务无法跟上,而且其他职人的产品依然受制于现有的生产与销售管理能力。他们都对海外市场充满热情,只是,还没有人能真正跨出第一步。

亲们如果看完了这篇文章,不要说小编标题党,因为文章里提到的这些品牌真的是好东西。

比起日本职人,中国的匠人面临的境遇可能更加糟糕。手艺和商业化并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赵慧

《第一财经周刊》驻日主笔,关注日本独特的商业环境。

你如果对日本的某个问题带有疑惑,尽管和她联系。

你的好奇心很可能揭示一个有价值的商业问题。

她的邮箱是zhaohui@。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