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雍正王朝:为何邬思道只告诫十三爷自保之道 却对年羹尧只字未提

雍正王朝:为何邬思道只告诫十三爷自保之道 却对年羹尧只字未提

时间:2019-08-13 00:15:49

相关推荐

雍正王朝:为何邬思道只告诫十三爷自保之道 却对年羹尧只字未提

《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可谓是“半仙”般的存在,特别是他对于康熙想法和心思的揣摩上,可以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纵观整部剧中,邬思道通过自己对康熙内心意愿的把握,向雍正献计献策,进而让雍正获益的场面并不在少数。包括他提前拟好奏折让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保举已经被康熙废黜的胤礽,帮助二人获得了康熙的信任;后来他又让雍正保举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从而让康熙看到了雍正的“人君气度”;在“九子夺嫡”的最后时刻,又是他帮助雍正分析局势,讲解康熙的“帝王心术”,并且帮助雍正提前应对准备,这才有了雍正能够力挽狂澜,顺利登基。可以说也正是因为对康熙的了解,让邬思道给予了雍正莫大的帮助,堪称雍正成功夺位的重要谋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邬思道对于康熙所思所想的把握,并不是靠着与康熙的深交,而是仅仅是通过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的转述,以及遍读的康熙著作便可得来,足可见邬思道的才智卓越。而试想下,仅凭一个人的文章就能对一个的有着如此的了解,那么换做另外一个人与邬思道朝夕相处了十多年,那么对于这个人邬思道必然也是更加的通晓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没错,这里说的就是雍正。

他知道雍正的性格,知道雍正的想法,更加直到雍正为人处世的手段,当他在帮助雍正顺利夺下皇位的同时,也为自己想好了后路,这便是所谓的“半隐”。

而在邬思道即将离开北京的时候,他见到了十三阿哥胤祥。邬思道先是劝谏胤祥要拼死辞掉“铁帽子王”,随后又一再的提醒胤祥“与君王交往,同患难易,共享乐难”,可以说这是给了十三阿哥胤祥一套安身立命、明哲保身的心法,而胤祥也是谨遵邬思道的这番建议,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最终为受到了雍正的极度尊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对应的是,邬思道作为田文镜的“押粮官”在西北的时候见到了年羹尧,但是他只是催促年羹尧快点出兵平叛,却对功成名就之后如何与雍正相处是只字不提,结果就是年羹尧以非常悲惨的结局,惨淡收场。

当然,邬思道之所以这样对待年羹尧,并不是他与年羹尧的关系交恶,相反,年羹尧是非常的敬重邬思道,邬思道也与年羹尧私交甚重。然而,邬思道却只能如此行事,毕竟这是他的自保之举,而这也恰恰体现邬思道的“腹黑”之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迎娶年秋月,实际上就已经在提防着年羹尧与邬思道了。

纵观整部《雍正王朝》,年羹尧和邬思道无疑就是剧中的文武担当。

年羹尧有着多年的统兵经验,并且又有着不亚于雍正的阴狠与决绝,而邬思道又是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如果这两个人能够为雍正所用,对于雍正无比的忠心与顺从,进而为雍正所信任,那么这是雍正之福,同时也是邬思道与年羹尧的福气,说不定他们之间也能继续一段千古君臣佳话的传奇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又让雍正非常的焦虑,因为年羹尧开始“不听话”了。

首先是在江夏镇,年羹尧擅自下令将整个江夏镇上下七百余口全部屠戮,就连淮安营的官兵也尽数被处死,可以说这已经给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带来了巨大的危险与麻烦。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羹尧还要将在江夏镇查没巨额财产一事隐瞒,更加让雍正心生不满。于是,雍正派遣李卫跟随在了年羹尧身边作为监视,这就说明此时的雍正已经开始对年羹尧非常不信任了。

而此后“推举大将军王”的过程中,年羹尧又是在没有向雍正做任何的请示和汇报的情况下,回到北京,并且是“上蹿下跳”,非常活跃,却把雍正完全晾在了一边,给雍正的感觉必然是年羹尧想要改换门庭以谋求自立。最终雍正用他的方式狠狠教育了一通年羹尧,让年羹尧重新的回心转意。可是雍正还是不放心,于是又通过迎娶年羹尧妹妹年秋月的方式,对年羹尧形成牵制,这才使得年羹尧安稳了下来,而不再又其他的念头。

然而,对于雍正来说,既然年羹尧已经有过了这样的举动,被雍正贴上了“不听话”的标签,那么这就表示,年羹尧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为雍正彻彻底底的信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在这期间,年羹尧又与邬思道关系非常的密切。

特别是剧中的这样一个桥段上,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

“年羹尧这奴才,钻山打洞在四川就弄了这么一坛百年的老酒,带来时竟指明说是给邬先生的。看来我这正宗主子也不要当了。”

说罢,雍正还看了一眼年秋月。

这句话看似无心,但是雍正却是有意而为,如果年羹尧没有后来的所做所为,那么这件事情不仅不会为雍正所忌惮,而是单纯的一种试探甚至是玩笑而已。可是一旦连同年羹尧后续的那一系列“不听话”的操作,瞬间引起了雍正警觉。

邬思道就是雍正自己的身边,他与年羹尧如此交好,会不会把自己的一些情况透漏给年羹尧?

年羹尧懂兵、带兵,邬思道又是足智多谋,他们两个人在一起会不会有了什么其他的想法?

年羹尧如此的做法,会不会与邬思道有关系?

特别是有考虑到此时的邬思道与年秋月还有着非常深的感情,两情相悦,一旦这邬思道真娶了年秋月,那就是让其与年羹尧彻底的走到了一起,无疑对于雍正是一种巨大的威胁,而这种威胁在雍正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够登基之后,将会表现的愈发明显。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邬思道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他也非常清楚雍正的意思,他主动说媒让雍正迎娶年秋月,就是为了打消雍正的疑虑,以迎合雍正的想法来保护自己。

而对于雍正来说,迎娶年秋月不仅仅是为了牵制年羹尧,实际上也是在考验邬思道,更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刻意的疏远邬思道与年羹尧之间的关系,进而避免有一天这两个人拧在了一起,成为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当然,这也是邬思道最终不选择年羹尧,而是选择李卫府上,作为自己的“半隐”之处,为的就是让雍正放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年羹尧自己不“作死”,邬思道是真的没有办法“全隐”的。

西北发生了叛乱,年羹尧平叛迟迟不见进展,雍正着急,同样的,邬思道也非常的着急。

一方面,毕竟他对于雍正,对于朝廷还是有着一定的责任心的,他也不想看到朝廷就这样被年羹尧硬生生的给拖垮了;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年羹尧能够建功立业,因为他知道,以年羹尧的性格,当他真正到达权势顶峰的时候,也将正式开启他的覆亡倒计时。

于是,邬思道果断以“押粮”为理由,来到了西北大营,见到了年羹尧,并且催促年羹尧迅速进兵,甚至还直接指出了叛军主力的所在位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管年羹尧此前是真的不知道叛军主力的位置,还是确实没有侦查出来,这一次,他都必须要有所行动。

一来,如果雍正真的因为西北的叛乱而帝位不稳,那么年羹尧必然也将会深受其累,这样一来不仅“坑”了雍正,同时也害死了自己。

二来,西北大营中,雍正的眼线密布,邬思道来到西北的事情必然会为雍正所知,而如果年羹尧不能迅速平定叛乱,那么对于年羹尧和邬思道两人都会非常的不利,这一点年羹尧非常的清楚,也必然感到后怕。

三来,就是年羹尧处于对邬思道本能的信任,他相信邬思道的话,也相信邬思道的安排,而他也愿意给邬思道这个“面子”。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羹尧带兵平定了西北的叛乱,帮助雍正稳固了地位,进而成为了雍正的“恩人”。

但是正如前文中所说的,年羹尧在其权势顶峰的时刻,也就是其覆亡的开始。果不其然,此时的年羹尧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居功自傲、结党营私、目无纲纪、擅杀朝臣,最终引得了雍正的极大不满,进而一步步的将其贬谪并且最终赐以自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面对如此的年羹尧,雍正必然对于邬思道有了新的认识。

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邬思道并没有告诫年羹尧与帝王相处的“生存之道”,而是让年羹尧任性妄为的发展,最终迁怒于雍正,可以说邬思道并没有同年羹尧“合作”的想法和意愿,这便使得雍正非常的安心。

可即便是邬思道向年羹尧提到了要低调谦逊,但年羹尧依然表现出的是我行我素,可见他对邬思道的话置若罔闻,说明年羹尧没有听进去邬思道的劝谏,更说明了邬思道之于年羹尧的价值已经是大打折扣了。

而与之相对应是,只要没有了年羹尧,这样一位对邬思道知根知底的人,邬思道想要凭借他一介刑舆之人的身份,以及身患的残疾,能够再有所作为是非常的困难的。况且其他人的实力与地位远远的不及年羹尧,也暂时不足以让雍正所担心。

最终的结果也是,当雍正得知邬思道已经从田文镜那里出走的时候,并没有下令去追,而邬思道也就此实现了“全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可见,邬思道向十三阿哥胤祥提醒与君王的相处之道,体现的是邬思道的“义”,因为在自保的问题上,他与胤祥没有直接的冲突,甚至胤祥还能为自己提供一定的保护,于是邬思道一定要保证胤祥的存续。然而对于年羹尧,他却展现出了“腹黑”一面,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他在为自己的安危所进行着考量。

此时的邬思道并不想夹在雍正与年羹尧之间,他想要做的就是尽快摆脱其中,但是只要年羹尧还在那个高位之上,雍正对于他的怀疑以及对于他们两个的防备与戒备就会始终存在。所以邬思道需要做的就是让雍正感觉到他与年羹尧之间的关系并非雍正所想,同时他也需要年羹尧的死彻底打消雍正对他的怀疑。

于是,这便有了他对于年羹尧在于君王相处问题上的置之不理,可以说是他明知道年羹尧会如此,却又放任其所为,而也正是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真正的获得“全隐”,才能达成自己想要的“自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