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清代书画家代表人物——吕潜 工诗文 善书画 时称诗书画三绝

清代书画家代表人物——吕潜 工诗文 善书画 时称诗书画三绝

时间:2021-09-19 20:28:17

相关推荐

清代书画家代表人物——吕潜 工诗文 善书画 时称诗书画三绝

吕潜(1621—1706),字孔昭、石山,号半隐、石山农、石山居士,四川遂宁人,南明宰相吕大器之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后官行人,授太常博士,与费密、唐甄合称“清初蜀中三杰”。子吕其棅,任青海西宁知县,有贤名。吕潜侨居江苏泰州,往来湖州与扬州之间前后达四十余年。工书,能诗,擅山水、花卉,与龚贤交往,二人在当时有“天下二半”之誉,其绘画深受龚贤画风影响。山水用笔纵放而具法度,冲逸古淡、苍劲疏朗。著有《怀归草堂》《守闲堂》《课耕楼》《吕潜诗集》《吕半隐书画册》等。

《行书五言诗》吕潜作 纸本,纵193.2厘米、横7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件吕潜《行书五言诗》是写唐诗人秦系《题石室山王宁所居(罢官学道)》诗,释文如下:

白云知所好,柏叶幸加餐。

石镜妻将照,仙书我借看。

鸟来翻药碗,猿饮怕鱼竿。

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吕潜

吕潜通过秦系诗所描述的隐逸生活的闲适景象来寄寓自己沉郁而并不平静的心境,国家已经覆亡,家国理想已丧失不存,还有什么可成为自己的灵魂皈依之所呢。吕潜于诗文有着很深的造诣,在他的诗词和书画艺术中有着极为深邃的家国庙堂意象。范溶在《论蜀诗绝句》评吕潜说:“桂水漓江满目秋,瞿塘烟月几行舟。西风立尽乡心冷,自写湘累万古愁。”认为吕潜的诗词冲逸古淡、自然率意,有着隐逸诗人的精神情操,其中亦不乏家国破灭后的惆怅、惘然之情,尤其是明朝灭亡、政治价值理想不复存在的悲剧意象,更足以动人情思。吕潜的书法无疑有着这样的精神气象与审美格调。吕潜在书法上博采众长,师法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诸家,形成了峻秀流便、潇洒劲挺的审美格调,尤其是董其昌疏宕秀逸的书法意趣,给了他特别深刻的影响。当然,师法董其昌的书法,也往往容易产生空疏、纤弱、枯板的流弊,缺少清润、劲挺、苍秀的审美特色,欣幸吕潜用笔雄强,笔墨枯中见笔力,使转灵活,加以中锋用笔,深避其弊,不乏率意自然、潇洒淡雅的精神格调的出现,这在他的《行书五言诗》中确实有着颇为鲜明的表现。

吕潜《行书五言诗》字距疏朗简远,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牵丝映带,大小错落,互为联络,在行笔布局中非常微妙自然地分割出章法空间,清淡幽远之气不断弥散开来。此幅作品结字较为匀称,或长或扁,或大或小,颇为自然率意,呈现出秀逸遒劲的审美特色,这亦是《行书五言诗》颇为鲜明的特点之一。吕潜《行书五言诗》在用笔上侧锋、中锋并用,多呈现出流畅淡雅、清峻纵逸的格调。其用墨非常注意浓淡枯湿的变化,尤其喜用淡墨,对于淡墨所呈现出来的意境韵致有着敏锐的感觉,因而给人以秀雅清润、灵活多变之感。可以说,吕潜《行书五言诗》在整体上呈现出清秀古淡的风格特色,受晚明以来董其昌一路书风的影响,幽淡清雅的高隐气息与遗民风范极为自然地融汇为一体,简洁流便中含有深刻沉郁、枯简清润中含有苍茫奔放的精神气象,真实再现了作者丰富深邃的内心世界。

吕潜的书法,继承了中国历代书法的优良传统,他遍临魏晋唐宋的名家墨迹,特别是博采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米芾、赵孟頫诸家之长,取精用宏,博综融贯,把“二王”的俊秀、流便,唐人的端重严谨,宋人的潇洒劲挺,揉为一体,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他的书风清秀古淡,散逸苍清。

吕潜与龚贤的画风最为接近,山水用笔圆润,或称吕潜受业于龚贤,也有认为龚贤师法吕潜,这幅吕潜山水,倒是典型的“白龚”笔墨,四川省博物馆所藏龚贤课徒画稿,也在遂宁吕潜后人家中征得,因此,吕潜受龚贤影响应该很深。

吕潜为人平和安雅,学问渊博。他对诗歌具有高深的修养,诗风冲淡,内容丰富,艺术性强,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如清代诗人陆廷抡在《怀归草堂诗集·序》中所言:“语云‘诗必穷而后工’,顾世人之穷,只在一身;若先生之穷,则在于世道变迁、君父死生存殁之大。故其穷有百倍于世人者,故其诗之工,亦百倍于世人。今读《怀归》、《守闲》两集,一若少陵(杜甫)浣花之篇,摩洁(王维)辋川之什,杂陈于前而不能辨其孰优孰劣也。”

吕潜的书法,继承了中国历代书法的优良传统,他遍临魏晋唐宋的名家墨迹,特别是博采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米芾、赵孟頫诸家之长,取精用宏,博综融贯,把“二王”的俊秀、流便,唐人的端重严谨,宋人的潇洒劲挺,揉为一体,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他的书风清秀古淡,散逸苍清。吕潜善画,山水尤长。在当时就享有“天下二半”之誉(一半,指吕潜,号半隐;另一半,指龚贤,字半千,清初著名书画家)。吕潜长于留白,王渔洋称其画魄力雄浑,最难在空处多。吕潜继承了中国宋元绘画的优良传统,强调绘画的抒情性,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他的画追求元人遗韵,讲求笔墨情趣,重在表现意境,着重抒发画家个人的思想感情。

甲申明亡后不仕,专心于书画。据说他稍长于龚贤,而且也有称是龚贤之师,他的传世墨迹远不如龚贤之多,史书记载也只是说其画格亦入逸品而清疏者与龚贤相似。画派的流衍是否真是吕潜传脉于龚贤?

曾在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北京文物商店分别见到吕潜所作的山水画,其中一本为山水册,风格为龚贤一派,而笔墨较之枯寂。另两幅都是立轴,与龚贤的画风岂止相似几欲达到乱真的地步,其书体也与龚贤步趋一致。传世的这几幅画都不具年号,故无从考证他的创作年份,但风格之沉稳,画笔之老健,无疑不是吕潜早年之作。记载吕潜曾于康熙六年 (1667) 作山水卷,他的生卒无考,但从他曾在明末中过进士做过官来看,清康熙年间,吕潜也该步入中晚年了。上述三幅画看来都是这一时期所作了。

按龚贤生于明万历,在吕潜中榜做官时,也已有三十余岁了,他与吕潜应该年龄相仿,都活动在明末清初。现在能见到有他纪年的最早作品大致为清顺治十三年 (公元1656),早于吕潜的那幅作品达十多年,此后一直至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他逝世前一年都有作品传世。因此,从画的创作年限及数量来看,吕潜的画风应该受之于龚贤,再说,龚贤性格孤僻,与人落落难合,是一位傲气十足才情横溢的诗人兼画家,也只有具备如此性格,才有可能使他在绘画上独树一帜而开金陵画派的先河,作为开派的创始人,吕潜是远不能与龚贤相较的。

龚贤作为清初的山水画大师,其独创的“积墨法”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画风影响了很多同辈画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论者亦将他称作金陵画派的开派宗师。吕潜,字孔昭、石山,号半隐,侨居江苏泰州。南明宰相吕大器之子,工诗文,善书画,时称“诗书画三绝”,与龚贤并称“天下二半”。但是,他俩之间画风的关系却在20世纪以来成为画史疑案。俞剑华在1981年出版的《美术家人名辞典》中提出吕潜为龚贤之师,而余辉著文称龚贤的“白龚”渊源于吕潜之作。那么,到底吕潜与龚贤在山水画风上的关系如何呢?北京画院研究员、理论研究部主任吕晓从对比分析二人的山水画作入手,在考证二人的交游、画风演变的基础上揭示这一疑团。得出吕潜不可能是龚贤的老师,从他们相差不过两岁来看,当为朋友更为恰当。吕潜的山水画明显受到龚贤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