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骨伤名医经验分享之石氏伤科临证用药经验(二):丸剂

骨伤名医经验分享之石氏伤科临证用药经验(二):丸剂

时间:2020-10-14 20:35:05

相关推荐

骨伤名医经验分享之石氏伤科临证用药经验(二):丸剂

文:石瑛,殷梦媛,石印玉

石氏伤科是享誉上海的一大中医骨伤科流派。石氏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吸取中医内外各科临床精华,融会贯通,广收博蓄,形成了以石氏特色理论、石氏特色诊治、石氏特色手法、石氏特色用药等为一体的学术体系。

先人们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增强治疗作用的目的,对药物进行加工,产生了不同的药物剂型。《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已载有汤、丸、散、膏、酒醴等剂型名称。中药剂型不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程度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也不相同。石氏伤科是中医骨伤科流派之一,临床用药重视方随证变、药随病异,尤其是对汤、丸、膏、酒、散剂的运用,更有独到之处,本文从这些剂型入手对石氏伤科的临证用药经验作一总结。今天给大家介绍丸剂及典型病案分析。

丸剂

丸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或用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制成球形的固体剂型。我国最早的医方 《五十二病方》中已出现丸剂的名称。丸剂具有吸收较慢、作用缓和持久、不良反应少、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等特点,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李东垣曰: “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即是对丸剂剂型特点的总结性描述。目前临床常用的丸剂有 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

石氏伤科提倡治伤应先理其虚,待虚损得复,始攻其瘀。认为即使是损伤积瘀,出现肿胀、疼痛、瘀斑等瘀实征象,“血”作为一个整体,一部分成“瘀”,整体就会“虚”,而且瘀积越重,虚亦越甚,只是在急性损伤早期以瘀实征象为主,掩盖了虚损,待“瘀”去则虚象毕现。明代医家薛己曰: “余治百余人,其杖后血气不虚者,惟此一人耳”,可见瘀必致虚。因此,损伤后期,瘀既得去,虚象渐现,唯补为要,丸剂缓图,正合机宜。

典型病例( 石筱山医案) :

患者,女,33 岁,初诊时间 1961年8月20日,胸胁隐痛,偶有咯血,略带呛咳,有胸肋损伤及月经不调病史。痰液及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右脉浮涩,左脉微弦。证属肝肾亏虚,治以调肝和络、温肾益气之法。

方药:

全当归150g 赤白芍(各) 150g 川郁金 120g 制香附 90g

川贝母90g 炒蒲黄90g 益母草90g 藏红花30g

制狗脊45g 菟丝子60g 紫石英300g 煅淮山药90g

山茱萸90g 白茯苓90g 大生地150g 降香片30g

上药共研极细末,阿胶150 g、鹿角胶150 g,用陈酒炖烊后和药末制成绿豆大小的药丸,每次6 g,早晚各 1 次口服。 如遇感冒暂停服药,待感冒症状缓解后再服。

共服药 1 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继续用药1个月以巩固疗效。

商筋动骨君按:对于服用汤药抵触的患者,且为慢性虚损性疾病,则可考虑投之以丸剂,携带服用均较为方便,且无汤药之涩苦难饮。另·:吃中药丸,最好是饭前服用,这样中药的效果会更好一些的,因为更加利于人体吸收的,或者一边吃饭一边服用也可以,不要两餐之间再吃。注意不要吃辛辣、生冷食物,也不宜喝酒。所以夏天吃烤串喝扎啤就要注意收敛了,等吃完药再吃。吃中药期间,不要喝绿豆汤等汤类,如果是滋补脾胃、肠胃的中药,还不要吃寒性的瓜果等水果。

文选于《中医骨科》,商筋动骨头条号整理分享。

欢迎关注商筋动骨头条号,每日分享骨病知识!

下期分享:石氏伤科临证用药经验(三):膏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