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新课上线!孙伯翔临《张猛龙碑》 正气 清凉 天地来

新课上线!孙伯翔临《张猛龙碑》 正气 清凉 天地来

时间:2023-07-25 18:44:31

相关推荐

新课上线!孙伯翔临《张猛龙碑》 正气 清凉  天地来

《张猛龙碑》

在中国书法史上,魏碑书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恰似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张猛龙碑》是魏碑书体的著名碑刻之一 ,形成于北魏后期 ,是魏碑书体中非常完美成熟的碑刻,对后世的书法演变作用极大。

△《张猛龙碑》

-----

-----

由仁美大学堂教授孙伯翔先生主讲的

《孙伯翔临张猛龙》课程

已经上线仁美大学堂APP

让我们跟着孙伯翔先生一起

走进魏碑的书法世界~

孙伯翔,1934年10月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晚号“自适居”。 孙伯翔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资深评委。曾先后两次出席中国文联代表大会。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史馆馆员。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3月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孙先生已八十五岁高龄,从艺八十载,年年岁岁,朝朝暮暮、却仍然孜孜矻矻,矢志不渝。正如《八十寿辰自祝》一诗云:“余生好求书与画,逆迫多舛不觉难。方园幻变无竟了,东图西抹又十年。朝暮兴趣唯浸墨,妙得灵光何时见。纸醉金迷未迷眼,清凉境界自疑仙。”从诗中我们也看到孙先生的虚怀若谷和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起于方正,行于温润,臻于清凉,不殁则求。

《孙伯翔书画艺术》大型画册已经问世,笔者有幸先睹为快。书中的新作,笔法纯熟老道,流露的是磅礴大气和堂堂正气,观后,使人精神振奋,令人神清气爽。如果不看作品中孙先生自署,人们不会相信,会出自一位八十老翁之手。因此,这些新作也为学习、研究孙伯翔书画艺术的人士提供了很好的魏碑书画创作经典。

书艺之道,当勤奋为主,学书当学法,学法当从古。

从古开始,就强调以名碑、名帖来作为法则深学,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法源,比如无名的或以刀代笔的小墓志、小造像、刑徒砖以及竹简、木简等。只能取意,悟其天趣,不能做法。

学魏碑的只把重点放在以刀代笔的小石刻,虽是学古,却行之不远。学书当以始平公、张猛龙、张黑女、郑文公、论经书诗为宗, 学书有源流之分,当以学源为主,清人的流可以兼取,但不能本末倒置。

在临写《张猛龙碑》的课程中,处处闪烁着孙伯翔先生的思想灵光。这是他苦学、深思、顿悟的结果,在前人的基础上,孙伯翔先生努力求新,经过他八十年的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所取得的。

他用一管柔软的长锋羊毫,敢于大胆地侧锋起笔,绞锋行笔,写出了魏碑斧劈刀削、钢打铁铸般的艺术效果,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再现了魏碑的那种大气磅礴、奇崛方雄的艺术风格。

学书作书,始终要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

孙伯翔先生不仅在魏碑的笔法上有自己独到的创造,而且在对魏碑的研究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论学书也好,作书也罢,始终要保持一种沉静的心态是最为重要的。

艺术积累需要长年,没有厚积、难取妙得。

一幅好字简言之,即矛盾、和谐、统一的关系。书家应有能力挑起矛盾,后再有能力解决矛盾。知其阴,必晓其阳,天覆地载,万殊一象。形质为躯壳,性情是灵魂。无形质何谈性情,形质由古取,性情应心生。

古人有论,今人有论。刀笔各半,甚至说笔法的形成纯为刻工所为。北朝书法确有石刻成分,这一点不可泯除,但其形神主要是当时书家所为,欲得方,必得厚,方能积雄,形态易得,质感难求,刻工只能得其表,无法得其质,无法得其厚,无法得其神。

书法大道,一生长旅。所要转益多师,不拘一格。既喜碑,又爱帖,总之归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境候,是为一生之追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