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寒假来了 初三学生做好这4件事情 顺利实现弯道超车

寒假来了 初三学生做好这4件事情 顺利实现弯道超车

时间:2018-12-26 11:52:14

相关推荐

寒假来了 初三学生做好这4件事情 顺利实现弯道超车

不知不觉寒假将至,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这是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假期,确是最不轻松的一个假期。我们经常说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放暑假。因为很多尖子生会利用假期进行自我巩固和提高,夯实基础积蓄能量,假期就开始弯道超车,一开学就把别的同学远远甩在身后。

如果你不想被其他同学超越,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寒假,当别人都在加速的时候,你也要实现自己的“弯道超车”。针对中考进行假期安排,进行高效复习,你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

有计划地体育锻炼,争取打响中考第一枪

一般体育考试在四月份就会举行,分值各地不同。虽然有些地区体育分值不高,但是却容易拉开差距。体育被称之为中考第一枪,打好第一枪至关重要:不仅仅是分数上的影响,还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有计划地做好锻炼计划,抓住技巧,强化训练,力求体育不丢分。

每天安排好锻炼的量,例如跑步1500米,立定跳远20个,实心球抛掷20个。

做好数据统计。最后用曲线图标注,这样对比明显,可以直观看到锻炼的效果。

安排好锻炼的时间表。主要是规范孩子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锻炼的时候还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己能够承受的量一点点加。运动之前做好热身运动防止身体拉伤。

针对期末成绩,做好自我评估

虽然初三期末成绩是一次阶段性的考试,但是相对于以前的考试而言,肯定是最重要的考试,代表了你在初三上学期的学习水平。

先要明确掌握近三年来,自己所在地区的各高中录取分数线,再结合自己的期末成绩,给自己进行模拟评估,看一下自己通过努力有希望进入哪些学校;自己还有哪些科目的潜力没有激发出来;自己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成绩。

虽然可能现在的评估结果和实际的中考分数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直观的评估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学习上的问题,主动探求提升的方法。

利用好“篮球架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在打篮球的时候,必然有这样一个过程:你打的力量越大,篮球可能蹦的就高,而我们想要让篮球蹦高,就必须使用更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在打篮球的时候,必然有这样一个过程:你打的力量越大,篮球可能蹦的就高,而我们想要让篮球蹦高,就必须使用更大的力量。

1、先给自己定个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

2、慢慢提升目标的高度,将长远的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一个一个去实现,一点一点去提高。

有技巧、有选择地补习

初三的学生,放寒假该不该补习?相对于大多数而言,是应该抓住这个寒假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巩固的。该如何补习呢?要不要各科都补习?集中火力,集中攻破一两科,效果更理想。

一、补课要有选择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补课形式。

如果是成绩很好的尖子生,想通过补习进行提高,可以三四个成绩差不多的同学组一个小班,聘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共同提升。尖子生在一起学习,非常容易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互相督促、竞争,互相讲题、取长补短。

如果是中等生单科补差,我建议选择一对一的辅导形式,辅导科目不超过两科,两科的辅导时间不要连在一起。这种类似于私人订制的辅导方式弹性比较大,可以根据单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将时间错开是为了让大脑有时间放松,以期获得更好的辅导效果。

二、辅导要和刷题结合。

只讲不练或者只练不讲,都很难保证学习的效果。很多参加课后辅导的孩子,基本上可以完成课上的辅导,但是常常忽视课下的巩固。最好当天辅导完,马上对辅导的章节进行针对性地刷题,对出现错误比较多的题型,第二天再请辅导老师讲解,继续刷题巩固,直到理解透彻,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把中考要求的名著读完

因为我本身是语文老师,非常了解学生们平时的学习情况。平时课业压力比较大,学习任务重,基本上没有时间看名著。中考,名著在语文科目中的比重逐年提升,不能忽视。

把中考要求阅读的名著列个书单,看看自己哪些已经读完哪些还没有读过,利用这个寒假进行扫尾工作,每天做好阅读计划:阅读页数,做好笔记。

往年有一个学生语文成绩不大好,寒假就去找老师进行了辅导。在放假前我叮嘱他在假期一定要把名著仔仔细细看完,他却当成了耳边风。结果中考的时候名著占了七分,他一道题也不会答,120分的语文只考了78分,拿到成绩单之后后悔不已。

总结

初三阶段就像一场马拉松的冲刺阶段,别人都在拼命往前冲,自己一定不能懈怠。真正的长跑输在起跑线上不可怕,最怕的就是输在终点线。假期正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每一个初三的学子都应该抓住分分秒秒的学习时间,全力以赴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