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主宰在腰 腰部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主宰在腰 腰部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时间:2019-12-11 10:13:14

相关推荐

主宰在腰 腰部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太极体的虚实变化主要是由太极腰的虚实变化所决定的,所以太极拳有“主宰在腰”之说,又有“不知腰则不知太极拳”之说。太极腰运动的一般规律是身体右侧有力时,右侧腰为实,身体左侧有力时,左侧腰为实;身体右侧化劲时,右侧腰变虚,身体左侧化劲时,左侧腰变虚。太极腰的运动完全符合太极图的运动模式,一般情况下总是有序的,一虚一实左右流转,只有在发出瞬间整劲时才会出现丹田与腰合而为一的全实全空。

太极拳搏击由着法入门,如揽雀尾、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等等太极拳势都是着法,要求“着熟”,“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在这一过程中,圆弓身法的训练至关重要。

从原理和要求上讲太极拳本质上是圆运动,但不是绝对的圆的运动,而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由面构成体,由诸多的体相对运动构成了不规则的、变化万端的圆运动。

太极拳不仅是圆运动,而且基本身法也是成圆弧形,传统要求是“一身备五弓”,实际上就是对躯干、两上肢和两下肢进行圆弓形的调整,使各个部分均为一张圆弧型的弓。

对躯干弓的调整:将躯千视为一个弓,是从颈项到两胯。人体的脊柱在成年后形成4个生理弯曲:颈部前弯,胸部后弯,腰部前弯,骶部后弯。

脊柱的生理弯曲使脊柱更其有弹性,可以减轻震荡,并与维持人体重心有关,脊柱可以作屈、伸、侧屈、旋转和回环。脊柱的运动幅度受关节突、关节面的方向、推间盘的厚薄、韧带的松紧度、棘突的长短和方位、相邻的骨连接及肌肉的影响,因而颈、胸、腰、骶各部位的运动幅度也不一致,其中主要是以颈部和腰部运动为主。

人类直立行走后加大了脊柱的生理弯曲度。在母腹中的人体脊柱形状是向后弓起成弧形的。猿猴和猩猩的脊柱的生理弯曲度大大小于人类,而且常处于略后弓起的弧型状态,因此猿猴和猩狸的身手异常敏捷,力量很大。

太极拳练习的目标之一是“后天返先天”的婴儿状态,不仅是“柔若婴儿”,而且脊柱形态也要像婴儿一样。

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并不是“S”型曲线,而是“C”型。所以,你会看到宝宝总是呈现这种姿势。 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脊柱会逐渐出现三个生理弯曲,即:2-3个月左右宝宝能够抬头,出现第一个生理弯曲—颈部脊柱前凸;6个月左右会独坐,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胸部脊柱后凸;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能站立,12-16个月时能走路,脊柱形成第三个生理弯曲—腰部脊柱前凸。

颈弯和腰弯被消除以后,整个脊柱成为竖直略后弓的状态,类似婴儿和猿猴的脊柱状态。脊柱的竖直状态只是躯干弓的一个易于鉴别的标志,实际上躯干弓是将整个背部的肌肉主动地伸展,使其张力增大。

脊柱的竖直,背部肌肉张力的增大,使力量可以直接由下传导到手臂,也可以由上快速传导到脚下。需要说明的是脊柱的后弓与背部肌肉的张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一张一弛。

如,太极拳的每一式开始时为蓄劲,脊柱后弓渐渐增大,背部肌肉张力也增大,每一式将要完成时为放劲,脊柱后弓渐渐变小,背部肌肉的张力也变小。太极拳有“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之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