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23-02-20 22:07:20

相关推荐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向你介绍我是谁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读一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品一品:《学记》之“学者有四失”。

1

轻轻松松听听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恰当 来自一课研究 00:00 07:49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语音稿摘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第21—22页。听书主播:朱金兰(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石泉小学)。

2

坚持阅读八分钟

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预习能力的提高能促进个人自学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是十分重要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是,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学生学习自主性差,经常出现“老师布置的选着做,老师没有布置的一般不做”的现象,自学能力不容乐观。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呢?

增强学生预习意识

1.开讲座。开展数学预习主题讲座,能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体会预习的价值:“消除学习的拦路虎,找出疑难之处,从而在课堂提高听课效率”,帮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比如,开设《为什么要预习》《预习,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容易、更精彩》《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意义》等讲座。

2.读名言。引导学生读名言可增强学生的预习意识。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富尔先生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达尔文的“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列宁的“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米南德的“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等。

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

1.构建“五步预习流程图”。

阅读课本:按照“重点知识是什么——知识怎么来的——应该怎样运用(先看例题,再总结方法)”的思维顺序进行阅读,而不是按照课本顺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重视用笔标注重点、找出疑难处。

动手操作:根据学习内容独立开展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

尝试练习:尝试完成课本的基础练习。所完成的习题数量和难易度,由学生根据个人学习能力、基础以及当天的学习量而定。

提出问题:把不理解的内容用“?”标注,把疑问写下来,提出新问题。

自我评价:统计通过预习已经理解了多少,以便增加预习的信心;统计还有多少不理解,以便第二天问同学和老师,或者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

这个预习流程图,浅显易懂,学生易于操作,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2.设计预习案,帮助学生“学会”。

编制各层学生都可以使用、花费时间较少的预习案,引导学生开展预习。预习案主要内容为“学习目标+预习要点(通常是两三个问题)”。预习案要提前一天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反馈。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通过完成预习案,对“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运算规律和整数两步乘除问题的解决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3.制定分层指导策略。

一是目标分层。即通过预习,使学生掌握新知的比率分别为:学优生70-90%,中层生40-60%,学困生20-30%。

二是策略分层。学困生“补旧学新”:列出本节课学习涉及的最重要的旧知,查阅旧知所在的册次、章节,尝试学习新课;中层生“多法学新”:补好基础,学习新知。遇到困难时,可在网上查找资料、观看微课;学优生“深度学新”:弄懂知识来龙去脉,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在学习之余,指导同学学习。

分层指导策略,能让各层次的学生明晰自己的预习目标,提高预习的自信心;掌握预习的方法,让预习更有效果;通过“兵教兵”,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学有所帮,学有所扶,学有同行”。

4.运用榜样法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开展学习交流会,让善于预习的学生介绍自己的预习方法,并在班级宣传栏张贴他们的“预习方法精粹”,供其他学生学习、模仿。

建立预习效果评价体系

预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评价,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健全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意志。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1)学生自我监控与评价

给每一位学生每月分发四张“每周个人数学预习情况记录表”。学生在预习后,及时登记预习情况,把预习的时间、内容、所得等记录下来,让预习可视化,增加预习的效能感、成就感;在每天预习时间与效果对比中,引导学生树立预习自我监控、自我调节意识。每周让学生填写“本周数学预习总结表”,让学生对一周以来的预习情况做一次时间统计、自我评价,以及对个人行为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检视预习时间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反思预习行为与方法,总结经验、提炼方法,观察别人的预习方法、借鉴他人的做法,从而实现对预习的有效调控与反思。

(2)评选预习优秀小组和个人

每周评选一次预习优秀小组和个人,主要做法是:一是建立6人数学学习小组,选一人做组长,主要负责学习活动的组织,小组设纪律委员、作业收发员、统计评价员、辅导员、汇报员;二是设计“每周小组数学预习情况评价表”,由统计评价员负责记录,做好小组预习情况监督与评价工作,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提醒、指导预习工作做得不好的同学。

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评价。由数学科代表和各小组长形成评价小组,先汇总全班各小组的统计表,然后评选出小组和个人。教师为优秀小组和个人颁发自制的“数学预习优秀证书”,证书写上“xxx同学(小组),于xx年xx月获得第xx周优秀数学预习学生(小组),以资鼓励”。

2.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预习一定要全部弄懂吗?根据基础,量力而行,用心努力就好,学懂多少是多少。

预习一定要完全独立进行吗?学会请教他人,善于学习别人的方法;学会倾听,尝试理解别人的观点、思路、解法。

预习需要花很多时间吗?自己把握时间。先完成当天作业,由剩余时间来决定预习时间的长短和深浅。周末提前预习。

3.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题可以来自课本或教辅,也可以由小组设计。检测方式可以是书面检测,也可以口头问答。检测的题量为3-5题,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完成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检测时间放在上课前3分钟:学生拿出预习案,在小组内核对、交流。教师在课前给出2-3题,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买新书”之前,对学生的预习可作如下检测。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买新书”预习检测题

课前检测,一方面能让学生知道教师关注他们的预习;另一方面,教师能根据预习情况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不用预习也把数学学好。对于采用不同学习方法的学生,只要他们能实现“学会”和“会学”的个性化学习方式,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预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重视预习、指导预习方法、加强预习效果检测,可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

3

品一品:《学记》之“学者有四失”

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

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有人是失于贪多务得,有人是失于学习过于偏狭,有的人失于见异思迁不求甚解,有的人失于学习上不能持久,浅尝辄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来自百度百科。

审核:梁聪颖、袁赞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