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古运新城·风情】——张 嵩 村 的 故 事(开篇)

【古运新城·风情】——张 嵩 村 的 故 事(开篇)

时间:2023-08-20 03:49:23

相关推荐

【古运新城·风情】——张 嵩 村 的 故 事(开篇)

【古运新城·风情】张 嵩 村 的 故 事(开篇)

张 嵩 村 的 故 事(开篇)

张嵩村,一个北方黄土高原的普通村落,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的临猗县境内,地处运城盆地,西临黄河,东望太岳,北屏峨嵋岭,南面中条山。

临猗县历史悠久,平畴万顷,令郇伯封国,猗顿富兴;沃饶近盐的地理优势,使尧舜时为甸服之地,夏代时建猗国于此。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3.5°C,年平均降水量508.7mm。黄土层厚,光照时间长,农作物生长好,适宜人类居住生息繁衍。尤其是古老的盐池,孕育了古中国,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村中央的八角楼

张嵩本是一个人名。据《张姓起源》《张姓的来历》等史书和张嵩村志、张嵩族谱记载:张嵩村共使用过三个村名:第一个叫做鸣珂里,第二个叫酌秀,第三个叫张嵩。

鸣珂里为夏朝村名,因当时为夏朝管理猗氏盐池的盐官鸣珂里而得名,其驻扎在猗氏(猗氏古城)县南15里,北临涑水,在此地居住管理盐池,一直沿用为村名。商朝初年,朝庭派遣济国公、御驾将军张嵩(张氏第29代祖),镇守晋宝——“猗氏盐池”。张嵩系尹城派台骀张氏后裔,举家从太原晋祠王郭迁徙至河东鸣珂里。

唐朝中叶张氏后裔中出了张嘉贞、张延赏、张弘靖一门三代在朝中为相,史称张三相,成为名门望族,后人为避讳祖先人名,遂将张嵩村改名为酌秀村。张嵩族谱二序:“酌者,张之土音;秀者,相之雅音,因唐时出过一门三宰相;后人为避祖宗之讳而又称酌秀”。后两个名子穿插使用,直到解放后确定为张嵩至今。

建于清朝,已经拆除的大仙庙,曾是村舞台。

倒是鸣珂里无人知晓了,甚至连县志也没有记载,只是在民间资料中出现过,以至于一些权威书藉也以讹传讹:“皇帝、贵族所骑之马笼头皮件相连所用的高级玉石,碰撞时所发出的阅耳声响,谓之鸣珂里。”其实就是一个人名后来演变为地名。张嘉贞怀念其家乡故居,将在洛阳的宅氐街道命名为“鸣珂里巷”。张嵩村东有一高大冢坟曰“张嵩冢”,村东北有一高大冢坟曰“鸣珂里冢”,无论是衣冠冢还是遗物冢,充分说明是一个人的存在。解放后这此遗迹都在,文革中平田整地,连同乔阁老占地十余亩的陵墓也毁于一旦。

张嵩村常住人口近4000人,现有土地9000多亩;村庄呈南北狭长偏西丁字状,全村共有13个居民组,具体为南社、北社、西社和小南村(自然村庄组成)。

新建的村委大楼

分别居住着乔、路、张、景、荆、孙、王、陈、咸、令狐等十余个姓氏村民。其中乔、路、景、荆等几大姓,均为明朝中叶以前迁居张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张嵩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谱写了张嵩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上起夏商,下迄当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了无数个名垂千古的风流人物,在这块土地上也演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为报家仇,预谋剌杀秦始皇,失败后力助刘邦完成改朝换代大业,楚汉相争,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建都长安,成就汉朝四百年基业,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的张良; 成就一门三宰相,为盛唐做出杰出贡献的张三相; 著书立说的书画名家张彦远; 明万历年间廉吏御使、联圣乔应甲; 运城最早地下党员之一的乔子甲; 抗日战争牺牲的民族英雄等人物。

当然还有作恶一方,无恶不作,被铡下人头等等故事。其中有史册记载,更多的则是口口传说,难免谬误,开卷阅读,权当听景,笑之共飨。 (待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