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李嘉诚的商业智慧:嗅觉敏锐 塑胶花也能赚大钱

李嘉诚的商业智慧:嗅觉敏锐 塑胶花也能赚大钱

时间:2023-07-11 02:41:53

相关推荐

李嘉诚的商业智慧:嗅觉敏锐 塑胶花也能赚大钱

【行动指南】

俗话说,信息灵,百业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经营者必须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随时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在于耳聪目明,获取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

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一个准确的情报,会使一大笔生意成功。在国外普遍流行这样一个观点:掌握住信息,就掌握了生意的命运;失去了信息,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靠信息发财,是做生意必不可少的法宝。没有信息,生意人就像双目失明的盲人,面对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不知如何起步。

2.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

【李嘉诚语录】

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商场故事】

李嘉诚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得宜于他早年形成的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刻把握的商业习惯;具体来说,李嘉诚非常注重在销售过程中获取信息反馈,进而对整个市场环境形成准确的判断,为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20世纪50年代初,李嘉诚从各种渠道得知欧洲人最喜欢塑胶花。当时在北欧和南欧地区的人们喜欢用塑胶花装饰庭院和房间;而在美洲地区,汽车或工作场所都摆放一束塑胶花增添情趣。

熟悉了这一市场行情后,李嘉诚开始把自己生产的塑胶花大量销往欧美市场,结果获得了海外的大批订单,企业年利润从三五万港元上升到一千多万港元。

从中,李嘉诚得出一个重要的投资秘诀:不论做什么生意,必须先了解市场需求,把握外部环境的微妙变化,特别是随时留意身边的各种信息,从中发现商机。如果不熟悉市场环境,对各种信息不敏感,想要出售214商品、提升业务发展只能是空谈。

【生意经】处处留心信息,发现其中的商机

“处处留心皆学问”,对于商人来说也是如此。许多时候,黄金就在脚下,就在身边,关键是你能否处处留心,发现其中的商机。

“冠生园”的创始人冼冠生虽为粤菜名厨,仍然虚心好学,做生意眼观六路,处处留心,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有一次,他去重庆汪山看望一个朋友,毗邻住了一位外国老太太,听说冼冠生是名闻山城冠生园的大老板,便邀请去她家作客,煮咖啡和做西式点心予以款待。

煮咖啡的时候,冼冠生以内行的眼光发现主人冲咖啡的是白糖而不是方糖。就问这种白糖是从哪里来的,寻根问底,老太太只好告诉他,这是土白糖,虽然很甜却不干净,有渣滓,她裹鸡蛋清加工提炼,效果很好,洁白,溶化快,比进口方糖还甜。

冼冠生听后,急忙告辞回家,找来工厂糖果技师郑文浙研究。郑文浙告诉冼冠生,他以前也用此方法提炼过,就是不能退色,正为此苦恼。冼冠生二话不说,拉上郑文浙提着五升中号白糖,二上汪山,向外国老太太求教,终于把提炼方法学到手。回到试制,一举成功,定为“洁糖”,试销后备受欢迎,特别适合婴儿食品。就这样,他的企业获利丰厚。

处处留心信息,就能给人带来财富,走上一条发达的路。在报纸上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这样的信息:一条信息救活了一个工厂,一

条信息赚了很多的钱,一条信息使一个穷光蛋变成一个小财主,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信息是做生意的基础,是经商成功的关键。全世界的信息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纪元,任何国家与地区的发展,都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谁闭目塞听,谁就会吃大亏,谁善于网罗信息,利用有利信息,谁就等于抓住了发财的机会。

【行动指南】

信息是一种商业资源,如果能加以正确的运用,将会给自己的生意带来勃勃生机和蓬勃发展的机会。现代社会是以信息传递为主要运行特征的,没有信息,就无法经营。随意留意身边的机会,才能掌握主动权。

经营者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正确地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如果经营者不能冷静地分析形势、预测未来,常常因头脑发热或因对未来悲观失望而做出错误的决断,就很容易使企业陷入难以逆转的困境而不能自拔。

3.眼睛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小口袋,要看到世界大市场

【李嘉诚语录】

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一个商人能够把生意做多大,取决于他能够看多远。

【商场故事】

李嘉诚发家的基础是投资塑胶业。当年,他的长江工业在塑胶业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香港塑胶行业的龙头老大。

就一般人看来,李嘉诚在这个行业轻车熟路,应该继续开拓,争做世界塑胶业的泰斗,然而李嘉诚清醒地认识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盛衰的定律,要看到世界大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天,李嘉诚独自驱车到野外兜风,偶然看到原野上农民正忙于耕作,建筑工人正忙于盖房子。李嘉诚不由得豁然开朗,一下子意识到房地产是一个好的产业。

进一步研究发现,1951年,香港人口才不过200万,到20世纪50年代末,已直逼300万。人口增多,不仅使住宅需求量大增,再加上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急需大量的写字楼、商业铺位和厂房。所以,香港长期闹房荒,房屋的增加量总是跟不上需求量。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李嘉诚决定挺进地产,做一名地产商。就这样,李嘉诚于1958年在繁盛的工业区北角购地,兴建了一幢12层的工业大厦,正式揭开了进军房地产的序幕。1960年,李嘉诚又在新兴工业区柴湾兴建工业大厦。这两幢大厦的面积共计12万平方英尺。从此,李嘉诚便在地产界一发不可收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