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江苏古镇——西津渡

江苏古镇——西津渡

时间:2021-04-17 18:28:34

相关推荐

江苏古镇——西津渡

西津渡位于镇江市城区西北部,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大码头,中心轴线1800米,保护规划面积约52公顷,厚载着自唐朝以来1300多年的历史遗存。

西津渡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自古以来,西津渡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服务于军事、商旅客货,也是皇家驿道,运送官差和皇粮国税。由此汇聚成西津渡核心价值取向——津渡文化。

如今西津渡逐渐淡化和削弱了作为渡口的功能,但是它的风貌却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西津渡街区记录了唐宋以来的镇江城市发展的历史。这里既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又是镇江的 “历史文化博览区”。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西津渡的津渡文化现象。可以分为融合以义渡局、救生会为代表的救生文化;以观音洞、超岸寺、铁柱宫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江南民居、宗教建筑、西洋建筑、民国建筑等多元聚合的渡口建筑文化;以及以宝盖山、云台山、长江、运河为主题的山水文化等。

这是西津渡清代小码头遗址。

历史上古西津渡街枕于长江之上。随着长江北岸坍江,南岸淤积,主航道不断北移,长江向东延伸。现在长江南岸已经北移了数公里。从清代开始,这里便成了一条热闹的商业街。

这就是西津渡的老街。

进老街要先登上“五十三坡”。

五十三坡实际上就是五十三级台阶。取自佛教典籍《华严经》有一个劝人为善的故事。五十三坡的地名便是从这一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老街大门上面有“西津渡街”的字样。

沧桑的石板路,青灰色的石墙,古朴的亭子,带你进入了另一个时代。

顺着石板路一路前行,就会来到特殊的所在。

英国领事馆旧址

在五十三坡的西面是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旧址是座19世纪后半叶的拱券廊式建筑,从建筑形制看,系欧洲古典建筑的变形,也称"东印度式"建筑,是一组由五幢房子组成的建筑群。在楼的顶端刻有“1890”的字样。1857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屈服于外国列强,被迫签下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将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1888年,英国巡捕打死镇江的一个小贩,激起了镇江人民的愤怒,火烧英国领事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于1890年在此原址上重建英国领事馆。

目前馆内珍藏有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文物3万余件,其中还有国家一级文物。现在镇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古街上行走不远就会出现一道门,称为券门。由东向西的共有四道券门,分别有石额题字。第一道券门的题刻为“同登觉路”。

顺着古街向东望去,我们隐约看到一个石塔,这就是昭关石塔。

昭关石塔

这是一座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据专家考证,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故称“昭关石塔”,也有人称之观音洞喇嘛塔或瓶塔。

昭关石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

镇江的昭关石塔是我国江南唯一的一座喇嘛式过街石塔。也是我国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

在石塔的旁边是救生会。

救生会

救生会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事实上,救生会的创设应追溯到宋代。救生会,顾名思义就是济渡救生的意思,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

由于西津渡特殊的交通位置和军事地位,加强安全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19,镇江与扬州士绅再次联手,成立了普济轮渡局,并购买了一艘“普济号”轮船从事渡江业务,大大减少了事故的隐患。到了上个世纪代,救生会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观音洞

在昭关石塔旁有观音洞一座。

观音洞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1859)重新作了修葺。观音洞的洞门外有一个三层的铜鼎,洞口上方有一块石额,上面刻有"观音洞"三个字,为宜兴陈任旸所书。

洞内迎面而立的是一座白石观音立像。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上指,神态娴静而安详。在观音洞的两侧还有两处神殿。东侧是眼光菩萨的“普陀岩殿”,西侧为地藏王菩萨的“地藏殿”。

在离观音洞不远的地方,有紫阳洞和铁柱宫遗址两处道教胜迹。

这条街充满着宗教色彩,在前面券门上可以看到“同登觉路”,这道门上有“共渡慈航”,前后呼应。有着轮回的深意,高墙之内更增加了神秘的气息。

观音洞继续前进,就是唐代金陵渡。

如今的金陵渡早已离水很远了,仅有古老的建筑还立在这里,看上去如一座城堡一般。

“飞阁流丹”、“层峦耸翠”为这两道券门的题字,这已经是写景了。

这一段路其实不长,但是却有着悠久的历史痕迹。

在金陵渡有个重要的文物,用玻璃缸隔离出一段土地,里面是历年来以来的土质,跨越了各朝各代。

上面石墙上刻有“一眼看千年”五个大字。

一眼看过唐宋元明清千年历史长河。

这五个字就是西津渡之魂。

金陵渡码头

位于西津渡古街的最西端,附近的玉山为当时的大码头。唐代大诗人李白、孟浩然,宋代王安石、陆游等人都曾在这里候船等待过江,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其中脍炙人口的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那首《题金陵津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作者亲笔题写在西津渡某座小楼墙壁上的。这首诗意境凄美,画面感极强,与唐张继写的《枫桥夜泊》同写“客愁”,各臻妙境。

当年康熙皇帝南巡,登上西津渡码头后也曾在这里驻足休憩。

这是张祜塑像,旁边石碑上刻有《题金陵渡》诗句。

这里还有超岸寺一座,超岸寺旧为玉山报国寺,始建于元代至大三年(1310)。清朝咸丰年间曾毁于战火,后于清末重建修成现在的规模。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偏殿等硬山式古建筑保存尚属良好。寺庙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明末曾在此建立避风馆。

过了金陵渡,就是待渡亭,为当时京江二十四景之一。

待渡亭

待渡亭是元明清时期的过江码头。当时古西津渡街是人们去金山、扬州的必经之路。

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曾在次登船上岸。诗人陆游曾经过古渡,记下:闲日同阅往来渡者,无虑千人,大抵多军人也。西津古渡当时不仅担任普通客运,也担负军运任务,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从金陵渡一路往西走,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现在,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沿街“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吉瑞里”、“德安里”等题额的小巷。

据老人们回忆,从观音洞下行一直到现在的长江路,这短短的几百米长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铺 150多家。从行业种类上看,大致有饮食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当然,这里还有许多为船家服务的店铺,诸如木匠店、缆绳店等。

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阁飞檐,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驳的柜台,那杉木的十板门,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昔日的沧桑。

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证明这千年古渡、百年老街当年的繁华。

老街的最高处有云台阁一座。

云台阁是西津渡新的地标性建筑,为仿古建筑风格楼阁,建筑形式具有宋、元古建特征,是目前镇江古建筑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建筑。云台阁内陈设的“镇江城市发展主题馆”,展现了3000多年城市发展和市井变迁的历史过程。

登顶云台阁能看尽镇江城全貌,西津渡的黛瓦粉墙一排排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相得益彰。金山焦山北固山交相辉映,美轮美奂。

除了西津渡老街,西津渡另一个重要的地点就是小码头。

小码头街

小码头街属于风貌建筑组,其中包括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德士古火油公司、大华饭店、原市前进印刷厂和滤清器厂老厂房在内的各类风格建筑组群,统称为老码头创意产业园。

众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承载了许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等的重大历史事件,使街区成为镇江“看得见的历史”。

流光溢彩的老戏台给西津渡增加了不少园林美感。

各种怀旧雕塑更是带你回到旧日盛况。比如这著名的“骑驴上金山”。

当然这里也是美食街,各种镇江的美食都可以在这里尝到,属于重新整合后的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地方。

“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人们是这样总结古西津渡街的。这里有唐代码头,宋代街道,元代石塔,明代酒肆,清代救生会以及近代英国领事馆。1982年英籍女作家韩素音来镇江,漫步在这条古街石板上,赞叹这条古街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馆,是镇江旅游的金矿。

历史在不经意间滑过了几千年,时光的流逝并没有模糊了人们的双眼,“千年古渡,百年老街”的历史风貌如同昨日,风雨依然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西津渡是古老的、历史的,但同时它又是年轻的、现代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