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想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可利用自我决定理论 父母要清楚

想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可利用自我决定理论 父母要清楚

时间:2020-11-20 06:01:51

相关推荐

想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可利用自我决定理论 父母要清楚

想让孩子学习怎么那么难?

明明已经尽量不给孩子压力了,辅导作业的时候也尽心尽力,可孩子不知怎么的,一碰上学习就像蔫了的茄子。

一会儿转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到最后作业也只是草草率率完成,正确率低得可怜。

这要是不在旁边盯着,干脆作业都写不完了,简直让人气到怀疑人生。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对学习没兴趣。但究竟差在哪里,孩子要怎样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呢?这就涉及到心理动机了。

01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主动学习?

1)畏难情绪

顾名思义,畏难情绪指的就是面对困难,孩子会表现出恐惧,从而最终退缩或回避困难,不能直接面对的表现。

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也很好解释,正因为孩子面对学业存在困难,比如哪个知识点不会,而又不能勇敢面对、积极学习,因此采用消极逃避的方法直接放弃,或一抄答案了之。

畏难情绪的根本就在于,孩子会贪恋其他更轻松的事物。试想一下,如果有手机可玩、电视可看、游戏可打,哪个孩子还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看书、写作业呢?

相比枯燥的学习来说,明显其他事物的诱惑力大得多。

因此,面对学习上遇到的那些困难,由于惰性存在,孩子便会下意识逃避。

2)多巴胺分泌不足

大家都知道,在兴奋和愉悦的情况下,大脑会释放多巴胺以强化这种感觉,并提高相关部位的活跃度。

简单来说,多巴胺就是孩子感兴趣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激素。

孩子之所以逃避学习,就是因为在做学习这件事的时候,他的大脑并未分泌出足够的多巴胺,这代表他们不快乐。

3)缺乏成就动机

所谓的成就动机,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内在驱动力,这是指孩子想要达成一种成就而能自我驱动。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对人的需求进行了层次归纳,其中高层次的就属于对成就、权利以及亲和的需求。

学习就是如此,其实孩子自己也知道,未来想找份好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学习和学历来做“敲门砖”。

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自暴自弃,本质上就是因为缺乏成就动机。

对于他们而言,找工作、未来的人生都还很远,因此只是听父母在耳边不断念叨,也感觉不到重要性和紧迫性,反而只会觉得很烦。

一个有成就动机的孩子学习,根本就不需要他人催促和监督。

就像很多孩子第一次高考名落孙山,复读之后的成绩通常都会有质的提升,是因为多了一年的学习时间吗?

并非如此,而是因为孩子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而后真正激发了成就动机,进入到了学习的状态之中。

本质上来说,这是高考这项竞争活动所催生的。

因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也好,回避失败的动机也好,都是人处在竞争下产生的生理倾向。

另外,还需要尤其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孩子缺乏成就动机,很可能会陷入到自证预言当中。

所谓自证预言,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会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即前方会发生什么事,而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做出相应的行为。

拥有成就动机的人,自证预言很可能是达成成就,那么他就会努力学习;而缺乏成就动机的人,很可能就自暴自弃,觉得学习怎样都无所谓,所以陷入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

也就是说,没有内在驱动力的孩子,就像一个玩具,需要父母在背后拧上发条,才能哒哒哒跑上一段,没有发条就会原地踏步。

因此,不要再把心思放在兢兢业业,监督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离开大人,孩子随时都会变成一盘散沙。倒不如多花点时间想想,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点父母一定要清楚。

02想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可利用自我决定理论

所谓自我决定理论,指的就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而不是听家长所说的“你要好好学习”,这是内在驱动力的核心。

1)让孩子自我决定

不知大家可否听过“习得性无助”这个实验,是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及其成员一起做的。

把小狗们分成三组,第一组不施加任何实验条件,第二组施加可控电击,只要小狗能触碰到笼子里的控制杆,就不会遭到电击,而第三组的小狗无法控制自己是否被电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小狗们都被放了出来,换到一个相对自由的穿梭箱里,只要狗狗想躲避电击就可以躲避。

第一组和第二组小狗,被电击没多久后就学会了躲避,而第三组的小狗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甚至都没有尝试过躲避。

这其实与孩子的消极学习心态很类似,如果他认为“我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好”,就掉入了习得性无助的陷阱。

只有孩子自己拥有主动选择权,让他相信自己拥有掌控局面的能力,只要努力就能改善,自然就会拥有学习动力。

而这种掌控感,除了在学习方面下功夫之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着重培养。比如给孩子制造一些胜利体验,让他觉得自己可以掌控。

2)制造心流体验,摆脱意识依赖

家长除了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之外,还要尝试着帮他制造出心流体验,使其能在脱离父母监督的情况下仍然主动学习,并体验到其中乐趣。

这就是为什么学习如此枯燥,在学霸看来却是一件有趣之事的缘故。

心流体验一般出现在艺术家以及科学家身上,他们为了钻研工作,甚至会废寝忘食。家长若想让孩子忘记学习的枯燥性,也可以进行这类伪装。

想达成这种目的,可以帮助孩子把学习中的难题分解成一个个梯度,让孩子在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愉快体验,最终进入心流状态。

除此之外,适当的奖励机制非常重要,这是用外在成就动机激发内在成就动机的方式。

3)给孩子制定恰到好处的目标

前面说过,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一大原因就是畏难情绪。但目标太过简单,又会让人觉得无聊。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制造稍微踮踮脚就能够到的目标,然后在一步步跨越阶梯的过程中,产生胜利者效应。

当然,这个目标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也要根据孩子能力的增长适当调整难度。

在制定目标这一项上,有一个金牌法则叫SMART原则。即一个良好的目标需要具备明确、可衡量、可达到、与其他目标具备一致相关性、有时间限制这5个要素。

总的来说,想让孩子用他自己脆弱单薄的意志力战胜枯燥的学习,是有些困难的,只有少数学霸才会自发主动地进入这样一种状态。

但父母兢兢业业,花费心力在辅导孩子学习上,也不见得就会取得成效。

所谓精力要花在刀刃上,家长可以利用自我决定理论,激发孩子学习上的内在驱动力,这才是真正一劳永逸的方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