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大中华诗词论坛微刊第23期

大中华诗词论坛微刊第23期

时间:2018-10-05 09:33:19

相关推荐

大中华诗词论坛微刊第23期

论坛、微群诗词选刊

将赴达州之约寄中镇友人

廖国华(湖北荆州)

好藉秋光荡俗情,有缘应约过华蓥。

不妨带醉携筇杖,岂必兼程叹齿龄。

云物已知巴国胜,舟车自挟楚风馨。

觅诗堪效元司马,也拟登高上翠屏。

益阳谢村村置酒洗尘,巧日前夕,仆正六转鸡龄生辰,席上无诗,读道法公佳作兴起借玉匆草

廖国华(湖北荆州)

赚得村村酒一壶,筵前何事话荣枯。

懒逢巧节嗟王母,恰届生辰款老儒。

好饮天涯知有约,欲诌颔下捻无须。

此心又到绯云外,信是前缘正待吾。

长沙友人邀饮好旺角酒家尽醉尽欢昨夜有命爰题一律

廖国华(湖北荆州)

壮已成痴老更饕,况今得便敢辞劳。

雍容气度知谁健,落拓形骸仗酒豪。

举箸味如湘妹辣,会心谊比麓云高。

诌诗欲效杨无敌,奈此头皮不耐搔。

元司马,元稹,贬通州(达州古名)司马,登翠屏山,解任时万人上翠屏山送行。

秋思

寒江雪寒

云横远岫暗伤嗟,谁引秋霜染鬓华。

半世飘萍还似客,千寻沧海哪为家?

推窗不见冰轮满,对酒空怜瘦影斜。

渐醉何堪风落叶,此情未许到天涯。

步韵熊东遨先生《日本投降纪念日谒蒋光鼐将军故居》

狼王

海上腥风吹又哀,寒秋细雨漫天来。

倭奴此日白旗举,淞沪经年红蕊开。

烈士精诚终为国,灵魂悠远不亲台。

蒋家也出英雄汉,有幸羊城忠骨埋。

鲁迅

镜山小可

谁为穷世逼其喉,欲问茫茫百年羞。

千阕文章独生恶,一声呐喊响难收。

朝逢日出慈航暖,死怼才高古渡头。

应信人间读书种,天门半步得其彪。

其二

饿死方山曹与刘,漫将填壑起龙头。

儒冠不谢能千载,兄弟平分惟一周。

为盗为奸身且死,良无良有志何求?

朝花夕拾朝花者,今夕朝花已近秋。

【科技与我的生活】村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九门提督

山人自古不知愁,一路弯弯几道沟。

鸡鸣铲遍南山豆,日落全家热炕头。

不及儿童催故事,爹娘呵欠已休休。

辗转年年冬复夏,飘然一叶便知秋。

山村几度有新闻,顿时上下议纷纷:

老王那个败家孙,不务农耕家里蹲。

入城半日归来晚,电视机箱扛进门。

一木巍巍九丈高,不悬酒幌不悬旄。

不求上帝添雷火,但助微波多一毫。

以前冷落无人至,从今夜夜耳嘈嘈。

黑白十七吋,可爱又可恨。

有像无声干瞪眼,有声无像徒添闷。

剧情直欲把人撩,且看英雄射大雕。

夜半怏怏人散去,奈何隔日再相招。

七夕后作

卢明霞

红尘本是多情苦,轻薄由来无却路。

咫尺银河久隔望,可解禅心西圣母?

归班懒得做晚食街边沽馄饨有感

卢明霞

夕阳含远黛,烟柳画边桥。

信步二三里,舒筋四五摇。

偏茶人自便,正席客需邀。

归去依书读,偶听月下箫。

题水涵天兄所摄《彼岸花与狗尾草》

文/胡滨

水湄花事究堪怜,张瓣奋须青草烟。

纵是卑微也遭妒,一枝狗尾压娇妍。

题七夕

韩鲁珩

一年唯一盼,逢夜又逢秋。

寒露清如许,银轮已作钩。

相牵悲鹊远,引线系思留。

朝暮情长久,无言百转愁。

隨意

文質彬彬

久為都市客,今作野郊人

夜讀三更月,閑斟五味醇

戒嗔勤審問,行篤益修身

隨意波中棹,沉浮自在巡

饮酒

毒霸一芳

秋情今不负,把酒对青芜。

邀月曾三影,高寒只一呼。

杯中遗旧恨,眼下多狂徒。

醉意无还有,何当再看朱。

青岛映像

竹叟梅友

长街漫步嗅风腥,窄道行车倚路停。

八大关前人沸动,栈桥滩上海濛溟。

岸堤迤逦凝眸眺,涛浪频仍侧耳听。

欲避骄阳寻荫急,层楼栉比枉名青。

鹧鸪天·咏爆鳝面

一苇

刻骨相思熬作汤,银丝细绾带清香。性如鳝片油中脆,心似虾仁水底忙。

情带醋,话含姜,停杯举箸笑秋娘。当年未醒姑苏梦,一碗浓鲜过下塘。

鹧鸪天·七夕

月夜如诗

七夕佳期年复年,迢迢银汉几回叹。

痴心语里藏凄泪,金鹊桥边许诺言。

情切切,意绵绵,双双执手话从前。

断肠惜别良宵短,祈盼生生共月圆。

凤凰台上忆吹箫1·鸥落霜洲(次韵李清照)

长发綰君心

鸥落霜洲,雁横烟渚,乱红零碎枝头。倚小窗无寐,浅画檐钩。

追忆风流旧事,都只恁、断梦歌休。情缘薄、兰舟不系,碎影怜秋。

东流,子规叫断,高约入诗园,挽袖相留。宿鸟今何处,风满琼楼。

惟剩凄迷芳草,频暗把、珠泪盈眸。云深处、谁家管弦,又起新愁。

鹧鸪天 · 秋夜吟

江淮一布衣

听雨临窗对远山,闲吟秋句夜难眠。江南草舍桂香淡,燕北芳园菊韵绵。

金蕉叶,玉连环。潇湘夜雨琐窗寒。高山流水思佳客,烛影摇红忆少年。

论坛联萃

出句:恋爱成三角(荒岛)

出句:恋爱成三角(荒岛)

对句:痴情悔半生(光芒)

出句:恋爱成三角 (荒岛)

对句: 结婚变内人(自信)

出句:恋爱成三角(荒岛)

对句: 翻船变一人(月影)

出句:恋爱成三角(荒岛)

对句: 徇情抵万愁(徐缘)

出句:恋爱成三角(荒岛)

对句: 纷争毁两家(南方竹)

出句:恋爱成三角(荒岛)

对句:相思苦两头(李狗蛋)

出句:恋爱成三角 (荒岛)

对句: 离婚害俩娃 (李狗蛋)

出句:恋爱成三角(荒岛)

对句: 分开乐一人(李狗蛋)

出句:恋爱成三角 (荒岛)

对句:包容乐一家(秋水)

出句:恋爱成三角(荒岛)

对句:情断恨万分(四月天)

出句:恋爱成三角 (荒岛)

对句:真诚是一家(紫嫣)

成灰

坛坫论道

评何伟棠在“蜂腰”解读上的失误

针叶林

将沈约八病之一的“蜂腰”之忌说成是永明体的“声律”,是何伟棠的失误。何伟棠是研究永明体和唐近体诗的专家,出版过著作《永明体到近体》,永明体的确是唐近体诗的先声。永明体的诞生,是因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而沈约将四声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的乐感,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八病的根据,在于沈约的经典理论:“宋末以来,始有四声之目。沈氏乃著其谱论,云起自周颙。故沈氏《宋书》《谢灵运传》云:‘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故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文镜秘府论》)八病前四病尤为重要:一,平头—上句第二字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相犯。①第二字,根据汉语词汇多双音节字,所以是平仄两两交替的依据;②决定了一联两句平仄相对的原则。二,上尾—上句第五字不与下句第五字同声相犯。决定了诗中的韵律,两句中有白脚,有韵脚。前句白脚,后句韵脚(后来首联因首句可入韵而除外);三,蜂腰—五言诗每句内部,第二字不与第五字同声相犯。四,鹤膝—上联起句第五字不与下联起句第五字同声相犯。不“同声相犯”,就是在指定的位置上不用同一个声调:一处用了“平”,另一处就改用“非平”;一处用了“上”,另一处就改用“非上”;用“去”用“入”的也如法炮制。这样一来,相邻节拍及节奏型节点之间就出现异声的对立回换。值得注意的是“蜂腰”---关系到一句内的声律变化。《文镜秘府论》说:“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元兢)。刘(善经)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瑀《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可见蜂腰的产生实际来自于“上尾”,即上下两句句尾字不能同声,要有变化。而5言诗句因为汉语语义分为前2字和后3字两个相对独立的语义单元,比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因而沈约刘滔认为一句内也存在着“两句”,这两句句尾字的音调也不能相同。但问题在于怎么认识这句内的“节奏”或“音步”。沈约刘滔只是说“两句句尾不同声”,并未确认“两句”节奏或音节相同。但何伟棠却说:历史事实的确又是如此,沈约诸人的确是认识到五言诗句存在“上二下三”(“2·3”)音步式的节律,并且曾经有意识地针对其第二、第五的两个节点字提出了用声的要求。《文镜秘府论》西卷有一段记述刘氏、即刘善经评论“蜂腰”的文字。在说明“蜂腰”是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之后,刘善经解释说:“此是一句中之上尾”。跟着又引用了沈氏、即沈约的话来加以证明。沈约说的是:“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这里沈氏所说“分为两句”中的“句”,即指音节停顿之处。“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就是把五言句分成两个节拍单位,上一个是“2”,下一个是“3”,整句的节奏型是“2·3”。这里讨论的绝对是节律问题。接下来的话――“凡至句末,并须要杀”,是要求在句节奏型的节点上、即第二和第五字上安排对立对比因素,避免出现同声相犯。《永明体诗歌的声律及其向唐代近体衍变的进程和规律》----①五言诗句存在上二下三(2-3)音步式节律,②就是把五言句分成“两个节拍单位”,上一个是2,下一个是3.----这里很明显不是沈约的原意。“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这两个诗句每句里的“两句”则是3-3,不是2-3,能和2-3都是一样的节奏吗?显然何伟棠混淆了“节律”和“节奏(节拍,音步)”的概念。“分为两句”并不见得“两句”的音步或音节是相同的,沈约刘滔没有这方面的论述,这只能认为是何伟棠先生的臆测。实际齐梁之前已有的古诗乃至乐府诗诗句长短是有变化的,即使五言的节奏也不是两个节奏。比如古诗十九首第一句“行行重行行”,明显“行行”两个字是一个音步(节拍),加了个“重”字的“重行行”怎么会和“行行”一样也是一个音步呢?再如“一弹再三叹”(《西北有高楼》) “一弹”明显和“三叹”相对,应该同样是一个音步,怎么可能加了个“再”字的“再三叹”还是和“一弹”一样还是一个音步?“努力加餐饭”-----难道古人朗诵诗句“努力”二字一拍,“加餐饭”三字要加快速度念成一拍?这能符合实际吗?很难想象。需注意,由“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瑀《止欲赋》…”这句话可知,当时八病也是适用于赋的,而赋的句子长度或字数是不等的(如该赋中就有“怀纡结而不畅兮,魂一夕而九翔”)。汉乐府诗也是长短不同的,如《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可见声调不同的两个节点之间不一定是音步或节奏相同的,也就是说两个尾字声调变化是与节奏无关的。何伟棠是过度解读了蜂腰。这样解读的结果产生了误导,以为永明体有“二五交替律”,就如网上三羊所误认为唐近体诗是讲究二五交换的,并荒谬地称谓“二五交替大唐律”一样,成为网中笑谈,客观上为诗词格律制造了混乱。

(本文作者叶林先生为大中华诗词论坛诗词理论版版主)

谈艺录

清人試帖詩句式析

潭州雨梦

看过一篇清人試帖詩谱的文章,言清人試帖詩只允许六种句式,上网查“清人試帖詩选”,见劉夢芙先生【試帖詩簡論與精品選評】一文。析其诗例,得第七句式,即平仄平平仄。与

【清人試帖詩谱】不合,特摘刘先生文附后。

试帖诗不允许其它拗句,但其它拗句入诗并非就不是格律诗,一查便知。

。。。

附:

試帖詩簡論與精品選評|劉夢芙(注:节选诗例部分)

天台仙子送刘阮还家

已作天台客,如何转念差。同来游福地,不惯住仙家。送汝乘云去,还乡落日斜。两行新眷属,一路古烟霞。丹诀防人问,红颜莫我嗟。离踪飘柳絮,别泪洒桃花。迢递归春色,团圆让月华。石梁重采药,休被晚峰遮。(其一)

懒作神仙婿,商量欲转家。郎心多世故,洞口即天涯。春好留难住,云深去莫差。御风还梓里,流水送桃花。携手离情诉,回头别路赊。 可添惟岁月,相赠祇烟霞。 犬吠泉声乱,桥通石径斜。 再寻苔迹到,长与饭胡麻。 (其二)

《列仙传》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邀还家,停半年而归,家中见七世孙矣。诗以此神话为题,无史实依据,凡手甚难下笔。作者想象丰富,写出天台仙子送刘阮时亦嗔亦怨、依依难舍之缠绵心态,并以景物烘托,诗句清畅如话,对仗精工而灵动,通篇若行云流水。原评云:“‘别泪洒桃花’五字,真是锦绣罗胸、历劫不磨之句,学者当从此等处用心”。 “二首深情远韵,工力悉敌。 ”诸如“两行”与“一路”、“迢递”与“团圆”、“郎心”与“洞口”、“御风”与“流水”、“可添”与“相赠”诸联,第二首之起联,皆颇为佳妙,炼字极工而浑化无痕。

对酒当歌

一槊功名老,楼船涌暮涛。江山余夏口,星月射秋毫。不有杯中物,谁为席上豪?酒须千日醉,歌定五云高。跌宕挥金斗,淋漓看锦袍。远天惊夜鹊,沧海汲神鳌。逝水怀前事,雄风属我曹。莫随原上露,空自滴蓬蒿。

曹操举兵征吴,屯军江夏,秋夜与麾下谋士诸将赏月饮酒,横槊赋诗。此诗笔力雄浑,境界广阔,化入曹操诗意,极写老瞒不可一世之气概。“夏口”与“秋毫”,“逝水”与“雄风”皆为活对,炼字炼句皆精当。

吴季子挂剑

挂剑当年事,高风说至今。纵横三尺影,生死两人心。秋水寒芒动,斜阳宿草深。 赠原同缟带,诺早贱黄金。 拂拭余虹气,苍茫托树阴。 难凭双鲤报,长剩一龙吟。 交谊因之重,斯人不可寻。 几时凭绣铗,弹出泪沾襟。

《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诗写古贤风义,情怀沉郁,警句珠联。

严子陵钓台

一钓严陵濑,名山孰与争。台曾传后代,地竟属先生。鱼国藏踪迹,羊裘变姓名。别联仙眷属,俯视汉公卿。诏速三征起,星占一刻明。狂奴高士节,天子故人情。祠事千秋肃,滩流七里清。 富春江畔路,不住画眉声。

严光(子陵)与汉光武帝早年同学,光武即帝位后召见,不肯出仕,隐居终老,世称高士。 诗写子陵风骨,颇见笔力。 尾联写景以衬钓台,尤有悠扬不尽之韵味。

人淡如菊

淡极篱边菊,翛然世外人。 此花宜此客,相似转相亲。 品拟秋容净,芳兼晚节新。 寒香篱下梦,瘦影画中身。 自觉无言契,偏怜有味真。 白衣同寂寞,乌帽想风神。 竹古堪医俗,兰芬愿卜邻。 一般诗致好,如此益超尘。

诗题出自司空图《诗品》:“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诗人以菊花与高士合写,人菊浑融,形神兼备,扣住题中“淡”字传神写影,可见诗人襟抱。

醉卧沙场君莫笑

放胆沙场卧,全拼一醉休。 粗豪君莫笑,酩酊我浇愁。 磷火余青闪,烽烟大白浮。 孤身偎虎豹,短梦叫鸱鹠。 痛饮楼兰血,狂惊吐谷头。 盌红盛琥珀,月黑枕骷髅。 块垒何人识,揶揄与鬼俦。 封侯多少将,生入玉门不?

题目选自唐人七绝。 诗中前四句破题,三四五六诸联写沙场之险恶环境与战士志在杀敌、视死如归之英雄气概,淋漓悲壮。 形容颜色的字词锤炼极精,交织成色泽斑斓而阴森可怖的画面,情景浑融。 以“大白”(酒杯)借对“余青”,构思巧妙。 尾联作旷达语,呼应首联,章法圆合。

易水送荆卿

衔杯浇浊酒,匹马去燕山。 发指三千客,心经百二关。 有图藏匕首,无梦卜刀环。 落日愁云黯,西风老泪斑。 将军惟死报,壮士肯生还? 气贯长虹外,魂销短筑间。 寒心衣尽白,热血剑能殷(读yān)。遗恨看流水,潇潇冷一湾。

试帖诗首句一般仄起(第二字仄声),此为平起格。诗写战国时荆轲入秦、易水饯别之场景与心态,笔势腾骞,风格苍凉悲壮。

似曾相识燕归来

绝似多情客,年年作伴来。相逢新燕到,如见故人回。社雨关心处,春风识面纔。从新安壁垒,依旧认楼台。门巷凭谁问,帘栊为尔开。红丝如有约,白屋不须猜。芳径抄能熟,香巢倦欲偎。 画梁刚小住,安稳莫徘徊。

诗题取自宋人晏殊《浣溪纱》词句,凡手作之,易落纤巧。 此诗写春燕归来,紧扣“似曾相识”展开描绘,语工韵稳,笔调委婉而落落大方。

商人重利轻别离

悔作商人妇,含愁托四弦。别离成我恨,老大有谁怜?计为蝇头误,书难雁足传。无情抛玉镜,如命惜金钱。路每三千隔,腰常十万缠。熏心真俗物,结发负良缘。夜雨萧娘曲,秋风估客船。琵琶羞再抱,回首一凄然。

题出自白居易名篇《琵琶行》,诗句平实,很不易写。作者代“商人妇”立言,曲传心绪,辛辣讥讽商人无情重利,入木三分,无穷怨愤,无限悲凉。

山月照弹琴

万古清高气,都归此夜琴。月华弹不落,山影照来深。镜寂蟾窥座,弦幽鹤避林。人谁天上听,秋是曲中心。冰玉当头鉴,星辰满指音。数峰青了了,孤籁自沉沉。调逸难为谱,霜多欲上襟。四更斜汉转,余韵尚松阴。

此为陈沆《简学斋试律》中作品。梁章巨评云:“苍莽沉雄,声律俱足,是冠集之作。 ”形式虽为试帖诗体,但极见诗人幽洁之怀、孤高之性,试帖诗岂专为功名利禄而作耶!

韩蕲王湖上骑驴

驴背西湖客,鹃声北狩年。 英雄嗟末路,山水了前缘。 壮志仍千里,余生付一鞭。 中原悲赤地,战垒失黄天。 尽我寻诗去,同谁载酒便(读pián)。落花双袖泪,衰柳六桥烟。短策堪忘世,长城孰捍边?东南偏半壁,光景尚流连。

韩蕲王即韩世忠,南宋抗金名将,曾大破金兵,困其首领兀术于黄天荡。岳飞被害后,权奸得势,韩世忠退隐,骑驴于西湖,以遣余生。此诗写英雄末路之悲,笔力深切,“落花”与“衰柳”一联,堪称名句。 尾联于南宋小朝廷深致讽刺。

其人如玉

空谷高人往,风流想见之。每当吟宛在,辄欲赋温其。缅彼千金宝,萧然一褐披。谁家生玉树,之子是琼枝。洁白平生许,雕锼几度施。蒹葭空见倚,琬琰最堪思。好识连城璧,休言无当卮。凭看裴叔则,朗朗照人时。

这是清代大学者纪昀的作品,诗题取自《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诗中化用经史,写出士君子高贵的质量和清俊的丰采。 尾联“裴叔则”指裴楷,西晋河东人,容仪俊爽,时称“玉人”,《晋书》有传。

嫦娥奔月

莫挽嫦娥驾,丹偷九转成。竟教奔月去,直欲御风行。搔首君王恨,回头姊妹情。霓裳应有泪,环佩渐无声。迅速扶鸾杳,徘徊顾免惊。六宫仙子迹,万古美人名。玉阙排新侍,金钿忆旧盟。年年秋思落,应悔觅长生。

诗写上古神话,刻画嫦娥窃不死药飞往月宫之心情与动态,“搔首”与“六宫”诸联一气流转,精彩传神。

赤壁烧兵

此壁何由赤?周郎一炬红。火船飞北岸,战鼓促东风。烟涨人声沸,江翻夜色空。大旗销烈焰,折戟落残虹。失计舟曾缆,当歌槊不雄。蛟龙思水外,乌鹊散云中。焦骨横流乱,苍山剩日烘。 清箫谁吊古,坡老自孤篷。

诗写周瑜纵火、大破曹军的历史故事,紧扣题中“烧”字落墨,有声有色,画面精采,笔锋雄劲。 “蛟龙”与“乌鹊”一联,侧面烘托,构思奇特,且化入曹操诗“乌鹊南飞,无枝可依”,写出火热之烈,妙在自然。 尾联以苏东坡游赤壁吊古作结,与前文战争场景对照,一片苍凉,无穷感喟。

木兰从军

十二频年戍,黄河黑水滩。 铅华销甲帐,巾帼出丁兰。 挥泪爷娘老,操戈弟妹难。 柳腰拖宝剑,莲步蹑雕鞍。 跋涉惭乌哺,骄憨惯马盘。 人呼花当字,天铸铁为肝。 貌纵红尘黦,颜犹白发安。 何期东阁返,依旧髻云蟠。

诗据《木兰辞》写木兰代父从军,穿插其家庭状况,以突出木兰忠于国孝于亲之女英雄形象,全诗婀娜刚健,一体浑融。诗中诸联炼句炼字与对仗,均见匠心;结句愈添丰采。

以上引述清人试帖诗十多首,可见其艺术成就。作者围绕诗题展开想象,抒发情感,描绘景色与人物,诸作字句的锻炼、章法的安排,都达到极为精湛的程度。在语言运用方面,炉火纯青,自然浑化,配合和谐的声韵,汉字之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风格上则因题而异,多姿多彩。这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应作为精美的艺术品细加欣赏,岂能以“文字垃圾”视之。 当今诗坛的“老干体”无个性无艺术,千人一面,充斥标语口号,才是令人作呕的文字垃圾。 限于篇幅,不能遍举,以后将陆续介绍试帖诗佳作。

(本文作者潭州雨梦为大中华诗词论坛诗渡国学馆教学群指导老师)

诗有别裁

转一帖子中的争议,给大家讨论!

行者

张打油家的丫头(主帖):沁园春弹铗客之戒酒

此老贪杯,每每酩酊,尽醉方回 。细屈指算来,伤心飞去,钱包一只,苹果三台 。

为恶多端,思量有日,这个东西忒破财。贼难戒,故填词明志,以挡其灾。

文章骗骗她谁,岂清圣浊贤认祸魁。借一杯在手,能消块磊,三巡落肚,可忘形骸。

荷锸刘伶,弃官陶令,归去来兮应作陪。醉乡好,愿狂歌弹铗,长此徘徊。

冷心寒蕊儿(栏目首版):

再对照一下词谱吧

张打油家的丫头:

首版是说按词林正韵,财、灾、赅,三个韵脚落韵?还是指“屈指算来”处,平仄结构与词谱有异?

如果说是指前者,那么辛公的沁园春戒酒词,拿网上的词格校验工具去校验,雷、媒、杯三处也落韵。

如果说是指后者,那是钦定定谱之失,参校不全。如:

奈今日茫然,不知明日,波波劫劫,有甚来由。——唐吕岩

自雪岭蓬婆,夷成坦道,炎州蜑獠,刬去连营。——宋何梦桂

记孤馆望云,朝饥讽午,寒炉拥雪,岁晚盘辛。——宋刘辰翁

把百个今朝,重排花甲,十年前事,似臼齑辛。——宋刘辰翁

盖攻性之兵,花围锦阵,毒身之鸩,笑齿歌喉。——宋蒋捷

似北海先生,过之又过,善财童子,参到无参。——宋赵以夫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宋文天祥

还有,不找了,就举这么多吧。

冷心寒蕊儿:

你这番言论不能成立。其一,宋代词谱尚无定格,还在探索阶段,用宋代个别人的词作例,不能成立。其二,你并未标明同辛词。三,你并未标明不是词林正韵。如果现代人只依据个别人的词作例子。古代这浩如烟海的作品。会让后人无所适从的。

版主评词要有个依据,出律落韵,毕竟只能按词谱说话。

弹铗客:

蕊儿评词是学院派风格,丫头填词是自由派胸怀。

愚以为,经典格律当依照,但不拘泥。见仁见智,各取所需。

河西旧侣:

不存在学院与自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至若非格之体,是无词之实,空有体之形。

再:词之无状,鄙也不受。先生其同乎?

弹铗客:

唐宋人填词,是先有曲调在胸,不必如今人般死板参照格律平仄,

否则因果倒置,他们填词时如果有违律,自然声韵不谐。

今人填词时词谱已经失传,只能亦步亦趋牵强平仄格律。

这时格律的重要程度已经远不如古时了。窃以为,泥古可以,

不化就是你的错了。

鄙人才疏学浅,想当然如此

还望大人先生不吝赐教。

冷心寒蕊儿:

你可以自度词,但发在公众场合必须注明。你也可以使用任何韵律,只要注明了就行。不能在公众场合打哑谜,故作高深。是不是?

河西旧侣::

嗯,铗兄所言不错,河西无他意,与兄讨论耳

河西所言是遵词之格语。词之为格,体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其谁曰不然。鄙见,偶出一、两字,不为病。设若“不必如今人般死板参照格律平仄”,余不敢苟同,恐词者十之八、九亦不认同。词之创作为“填”,虽乐谱已失,四声尚在,“倚声”第为遵乐、声而填,不为“写”,其故如此。

弹铗客:

其实丫头就是偶出一两字呢

自宋以末凡自度曲都是自欺欺人了

格律不逮就称自度、称古体,我也是醉了谨慎支持蕊版!

行者语:

词林正韵也罢,钦定词谱也罢,都是后来者清人所订的。

词格校验工具,可作拐杖,助我学步,行于字里行间,但不可为刑杖,以杖责他人。

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刘克庄此词,若按今词格校验工具,则上色四处皆“落韵”矣!以清人之词谱韵律,去要求宋代先贤裹小足,不也可笑乎?事实上此几处都不应视为落韵,宽韵罢了,宋时押韵远比今人更为宽松。

以上所引用之争议,皆我旧友,希望此坛中的拌嘴吵架,也能如此,不致言语过于冲突。

大中华诗词论坛

总编 陈智

执行主编 穿越梅嶺 深南

副主编 翁寒春 彭中文 知秋夜雨傲岸泉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