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如何精读一本书?这么做最有效 别让孩子的书都白读!

如何精读一本书?这么做最有效 别让孩子的书都白读!

时间:2019-06-22 22:28:23

相关推荐

如何精读一本书?这么做最有效 别让孩子的书都白读!

很多家长不知道什么是精读?如何让孩子精读?

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些家长提问与专业老师的回答。全面解答精读疑惑,让孩子从“爱读书”到“会读书”!

01

如何读才算精读?

什么叫精读?读完之后有所反思、有所思考,这就叫精读。

不是每一本书都要精读。比如一些具有娱乐属性的书籍,像漫画《葫芦娃》这样的书就不用翻来覆去的精读。而那些对我们有帮助的、经典的书,这些是需要去精读的,而且是带着问题去读会更好。比如你想要了解经济类的问题,那你就要去精读经济类的书籍,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带着问题去思考。

那一本书读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叫做精读?其实我们普通人在读书的时候是有4个不同的角度或者维度:①浏览②略读③精读④赏析。

很多家长在说到精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一些词汇是:逐字逐句、勾勾画画、日积月累、反复的琢磨,甚至达到记忆背诵的程度,但这种程度实际已经达到赏析的地步了。

精读应该放在略读与赏析之间,比简单、快速阅读要细致,比揣摩、研究的赏析要稀疏一些,这是对于精读的定位。

所以,精读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就是有思考的、有目的性的、认真享受地主动地阅读一本书。

02孩子几岁可以开始精读?

其实当孩子有认知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精读了,只不过是阅读的题材和内容要有所区分。

比如四、五岁的孩子,在语言体系刚刚形成的阶段,这个时候你要求他读历史、文学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阶段甚至是更小一点的孩子都可以读古诗,孩子喜欢古诗的韵律,他会去模仿,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一下,什么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什么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当我们给孩子解释完,他会去思考,有一天他见到谢洪沟流水,他突然给我们说:“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认为在这种状态下,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就是精读。

孩子记住了诗中的内容,并且可以运用这个内容去描述外在的事物,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已经达到精读的状态了。

对于有些书目而言,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读。就像《快乐王子》,一年级的孩子读和初一的孩子读,对于精读的要求和目的是不一样,收获也会不一样。

03孩子喜欢反复读一本书,是精读吗?第一、从大脑认知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去体谅孩子反复阅读同一本书的行为。

孩子的基础相对薄弱,一下子看很多书会知识过载。比如他喜欢看同一部动画片,因为他能够把控情节发展的方向和内容理解的深度,那我们成年人为什么不愿意翻来覆去去看同一本书了呢?是因为我们接触的东西变多了,熟知很多事情的套路了,

第二、我们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从何而来呢?其实我认为,兴趣源于了解。

孩子喜欢反复看一部动画片,看第一遍因为情节好玩儿他产生了兴趣,这个时候他会愿意再看一遍,书也是一样,因为他享受到了这一段时光的快乐,因此他愿意反反复复去看同一本书。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去打压孩子的兴趣,而是应该给他扩充更多这样行为的机会,等到他度过这个阶段之后,再给他推荐其他的书。

第三、同一本书,孩子每次读都会有新收获,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阅读习惯。

扫码购买必考名著看如何精读

04孩子看书太快,如何又快又精地阅读?

第一、看书快慢,要看书的性质。对于娱乐性质的书来讲,读得快一些也没什么问题。对于那些经典的、对成长有帮助的书来说,读得太快了肯定是不行的。

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读得快了之后,中间最经典的那句话你很有可能都发现不了。其实对于读书而言,不管孩子读得快还是慢,只要是阅读了,它都会埋下一颗种子,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我们静待花开就好了。

第二、孩子读书快,我们要去观察他为什么读得快?

是因为他本身的阅读习惯,还是他针对某些题材、某些类型的书读得会快?我们正常人在读书的时候,自动的某些环节是会加快速度的,而某些环节因为是享受的,就会放慢一下速度。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也一样,不可能每一页的阅读速度都是均匀的。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不同,家长对于这一方面不太好发现,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够平静地沟通,了解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规律,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05孩子每本书都读不完怎么办?

首先,家长应该反思:孩子为什么没有定性?

是因为他在读书,你在看手机、看电视,家长没有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很多优秀、喜欢阅读的孩子,家庭都会有一个亲子阅读时间。比如吃完饭半个小时或睡前一小时,这个时间一家人什么都不干,就是各自读书。这样的家庭,孩子自然很容易爱上阅读!

其次,孩子的书读不完很正常,以后有可能能够读完,只要孩子喜欢阅读就够了。

如果家长不能接受,当做一种问题去批判他、去抨击他,给他扣上很多的帽子,跟他说:“你不会善始善终”“这些书我都白买了”等等,这种话就严重了。

孩子为什么读不完一本书?那原因太多了,我们应该去找原因,而不是去找答案。也许孩子之前看过,上一次是从前面到中间,这一次是从后面到中间,但是你不知道,这其实还是对孩子不够关注。

而且我相信:只要是孩子喜欢看书,他一定是想寻找结果的。你看三国就想知道,像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刘备最后有没有称王?三国是不是刘备统一的?孩子一定是想寻找这个答案。

06勾勾画画、查字典会影响阅读效果吗?

不动笔墨不读书。其实在真正阅读的过程中,批注和勾画是一门学问,它分得非常详细,就是用一些符号去勾画,因为符号是最简单的可以代表思考结果的一种代号,不用写字就可以表达出各种思维和思考的结晶。

比如有波浪形代表什么?双曲线代表什么?这些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真的去勾勾画画了,真的去查字典了,就可见他读书的力量还是非常强的。一个懒惰的人,一个没有读书欲望和求知欲望的人是不会做这样的事的。

同时,家长对于勾勾画画的行为不需要焦虑和担忧,反而应该鼓励。

如果一个孩子把书中不认识的字都查出来了,把拼音标上去,把注释写上去,一本书都是这样做的,像对待一门学科一样写读书笔记,他得有多爱这本书呀。

阅读是一门太深的学问,多少人去琢磨它都没有得到统一的答案。

每个人都在摸索,其实很多科学都是这样的,这是对的,百花齐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那么同样的作品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才是阅读的魅力所在。所以阅读想找到标准答案,这个思维本身就不科学。

07家长没时间陪读,怎样检查阅读效果?

想推荐孩子读一本书,首先父母应该去了解这本书。或者我们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就是: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事儿要重要得多。

如果你了解这本书,你爱读这本书的话,你把这本书交给他之后,他读到什么程度,你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交流你就明白了。我们把《三国演义》推荐给孩子,里边不管是君臣之道,还是朋友情谊,又或者是勾心斗角,简单跟孩子聊一聊,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简单聊几句话,孩子一回答,你就能明白他到底读到什么程度了,所以你根本就不需要太焦虑。

好的读书的是什么呢?孩子喜欢书,愿意买书,愿意进行读书这个动作。我觉得这样家长心里应该就很放心,这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而不是逼问这个孩子:这本书怎么样啊?结果是什么?你逼问几次就会打消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很多时候家长跟我说家里的书都快放不下了,我孩子读书还是没有什么效果。有一次我就跟他说:好,我能不能去你家看看到底有多少书?我真的去看了,三室两厅的大房子里只是这个孩子的书桌上堆不下了,而且里面还掺杂着课本,在这个家长的意识里这就是好多书了。

什么叫真正的喜欢读书?就像是杨绛先生和金庸先生这些大家一样,卧室里堆满了书,把它作为装饰都堆不下了。

08不了解书背后的文化背景,怎么阅读?

精读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重复。

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中去重复阅读。

比如我们给孩子讲三国,我们需要反复地看三国。我们小的时候看连环画的三国,只知道三国这个概念,后来我们长大了,由于有了更多外延的知识,我们知道了三国是魏蜀吴,后来我们再看三国,能看到东汉末年的时代感,这是一个点,由于这个点在不断的扩大,我们也在不断地进步。

想要了解书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还可以让孩子循序渐进。

比如说读三国,可以先从评书、电视剧、影视剧中入手,先建立兴趣,也是了解背景的一个方法,通过一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去慢慢了解也是可以的。想看狄更斯的书,先看看英国的历史,先看看英国的纪录片,慢慢也能了解一点,这些东西其实还是点,但是点多了,它自然就连成了线。

所以没有必要因为这个而痛苦,正是无数的点组成了面,哪怕在阅读中有一些点一时间连不起来,说不定哪一天孩子他自己就连在一起了。

读书非常神奇,非常有魅力,它不嫌贫爱富,它不挑肥拣瘦,你可以是一个学者,你可以是个白丁,读书都能给你带来收获跟感受。

09如何引导孩子精读名著?

经典著作是要读一辈子的。

家长自己是一个标尺,你如果知道自己读到什么程度,你和孩子一交流,你就会知道孩子到底是在泛读还是在精读,你跟他交流之后孩子再产生了新的疑问,他就会去进行第二遍阅读,然后进行第三遍阅读,后来他可能在和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因为一个诱因,突然间他又想到一个点,他就会不断地回过头来精读这本书。

好书千万不能快速定位。不要问:“读完了吗?”“读懂了吗?”这是一种破坏。

所以如何引导孩子精读呢?就是不要着急,慢慢地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

扫码购买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考试中回答这些名著的题目会失分。其实孩子只要是喜欢读,肯定会比那个不喜欢读的同学答题得分要高。

而且不要局限于考试,当孩子真正体会到三国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成长,他的收获会更大。挖掘书籍更深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局限于眼前的这种功利的目的,我觉得这是家长们应该有的思维和境界。

如果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就选择去信任,信任自己的孩子,只要他在读书的路上,肯定会不断的去反思来让自己成长,不要通过各种方法去打击他、压抑他。如果要奔着考试得高分的话,那其实刷题会更有效。

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自己应该去面对的和尝试、实践的东西,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认识和价值观去套在孩子身上,从而得到一个结论,或者产生一种焦虑和一种结果。

我们需要做的,是做好一个陪伴者的角色,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很多的困惑和疑虑自然也就消失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