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国学修身】走出儒释道分别心的迷思

【国学修身】走出儒释道分别心的迷思

时间:2020-02-22 15:00:35

相关推荐

【国学修身】走出儒释道分别心的迷思

儒释道分别心的迷思,是历史长河中人们在离道失德过程中必然形成的糟粕认知,并不是善知识。离开“修身”这一命题谈论东方文化,只会南辕北辙,矛盾重重。东方文化诞生于内文明,文化的变迁也就必然全部蕴藏于一身之内。站在道德文化的高度我们便可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儒释道三家学问,全都在我们每个人的一身之内。证道不离身,证佛不离身,证儒同样也不离身,因为文化的母体就是身国内文明的外延。

道学文化最核心的部份,蕴藏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就在大脑核质中央的泥丸宫之内,就在一点灵光的本体之中。

什么是真正的佛学?佛学同样就在身国之内,佛学就在我们的心中。佛学的精髓,在体内对应什么地方?就在人体的真心之中。心中有佛能修佛,心中见性才能成就佛。离道失德,表现在人体内同样是一个由高向低下滑的过程。脑核中的道,虚无本有,乃本性所居,离道下滑“从性(不能打开)”以后,也就步入“去性从心”的阶段。只有心修佛性,才能逆上而明心见性,复归于德和道境之中。心中的佛性也守不住时,就必定会再继续向下滑而归脾从意,迈入“去心从意”的境地。内景图中,既有颅脑中的“白发老子眉垂地”,也有心中的“碧眼胡僧手托天”,这是古人内在图文思维慧观的实证记录。修身实践者同样也能在心中见佛,在颅脑中见道,层次分明,位置清楚。

修身内景在每个人体内的客观存在,正是真实地记载着人类逐步“离道从性”“去性从心”“去心从意”而自然形成道、佛、儒三大文化的过程,岂有彼此你我之分?试想:身国无首,岂有性命之存在?人无心臓,岂有性命之生存?性命若无脾胃,岂能善保性命?愚昧地将道释儒三大文化割裂开来或者抛弃其一,都不是明智之举。

什么是儒学?真正的儒学在体内什么地方?真正的儒学,就在眼耳鼻舌身意这人体六根之中,就在左脑和大脑皮层之内,就在于渗入心中的首焱、脾中的妄意和肾内的智能之内,这才是真正的原儒之所在。我们能将其舍弃而不修持吗?——当然不能。反对和拒绝孔子的原儒学,其实也就迷失了如何做一个贤良之人的方向。没有一个贤良之人的品质,也就根本无从进入自己的心灵之中问津于佛学,更难以进入大脑核心性光之内步入道学之境。修身,就是一个在自己身国体内实践精神文明和文化教育的逆返过程,这既是一个精与气的抽爻换位逆修实证过程,同时也是文化教育回归的逆向同步验证过程。这一过程,儒释道三学缺一不可。修身求真,必须先学做人。做人的道理,儒学中已经进行精华性提纯,不需要再自行摸索,拿过来就能用,诵读了就能学,照样做了就能行。儒学的妙处,就是能够在身国体内有效地再造好脾内的妄意、心中的首焱,并调节好肾内的智能,管理好眼耳鼻舌身的善正。这些再造和调整,都是问鼎佛学和道学的基础和前提。

有人说,儒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使其30年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材;道学的教育目的,是放眼于人类道德的回归,着眼于拯救人类脱离生死苦难的大计。其实,一花独放不是春,独木孤长并非林。尊师莫如重道,对人的敬重,远不如直接去敬畏大道。敬天爱地、尊道贵德,才是生命永恒的主题曲,人只不过是大道的传输器而已,道释儒共同践行的是将真理传播到人们的心里去。

天公造物,各有妙用。存在就是道之安排,顺而应之则是法用。细涓百溪,湍急千江,根源在海;造化升降,显布地流,终复归海。气质本一,并无二致,只是显相之不同而已。守“道○”而据“德一”者,有容乃大,不拒溪江才是博海本色;拒则非海矣。

社会上一些修身者在如何对待其它学派的问题上,并未能够由愚转智,甚至个别人还表现出拒绝接触儒学的态度,这是非常愚昧的。不能接触其它学派就说明自己所学的东西是次品,害怕货比货;若不然,就是狂妄自大,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并不是有容乃大。处下不争,兼容并蓄,才是成长的根本。“三人行,必有我师”,闭关锁国,从来都是败亡之道,而非兴邦强身之术。大爱无私,胸襟开阔,容纳万物,才可以证出真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