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喝浓茶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

喝浓茶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

时间:2021-10-07 04:43:51

相关推荐

喝浓茶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

感谢邀请懂茶帝!

我们都知道,存在于茶汤或茶叶提取物中的咖啡碱,由于浓度较低,而且咖啡碱会与茶叶中的其他成分相互制约,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不只是安全,茶中的咖啡碱还有提神、抗疲劳、利尿、解毒等功能。

但是,如果不合理地饮茶,咖啡碱也有可能起到危害健康的副作用哦!所以,就咖啡碱而言,我们喝茶时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临睡前不喝茶,特别是不要喝浓茶,以免造成失眠。在这里,咖啡碱的兴奋中枢神经和利尿的作用,就变成了危害身体健康的原因啦!

2、对某些疾病患者,如严重的心脏病及神经衰弱等,也要避免喝浓茶,或者喝茶太多。尤其是不要晚上喝茶,以免加重心脏负荷。由于咖啡碱可以诱发胃酸分泌,所以胃溃疡患者一般不宜喝茶。

3、不要在服用某些药物的同时饮茶,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可能与其发生反应,从而产生不良后果。此前懂茶帝写过专门的文章,详细讨论了几种服药的情况,尽量不要与茶水同服,不妨再来复习一下哦!

对于一般人而言,长期大量饮用咖啡碱含量较高的茶叶,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如何,现在尚存在不同的观点。不过一般认为,控制一定的饮茶量(每天5-15克干茶)和浓度(不喝浓茶),并且注意以上一些注意事项,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

世界著名咖啡专家本-盖尔迈说:“除孕妇、乳母和一些特殊病人(如心律不齐者)外,对其余一切人,咖啡碱是无罪的。”,这一论断可以作为我们喝茶的准则。

其实关于茶汤的浓度,目前的说法还并不一致。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浓度”的概念:浓度,即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该溶液的浓度。相应地,一般我们所说的茶汤浓度,就是单位茶汤中所含的可溶物质的量。按照这个标准,茶汤中可溶物释出的越多,茶汤就越浓,反之则越淡。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是根据品茶时嘴巴里的感受而定的,相对会主观一些。喝茶时觉得茶汤给自身味觉的感觉越强烈,就说这个茶越浓,反之则越淡。

有茶友说的茶越苦涩,浓度就越高的感受,其实就适用于以上的第二种解释。但导致茶汤苦涩味的成分主要是茶叶中的茶多酚,而茶汤中的呈味物质还有许多,而这些成为物质也可溶于茶水,不能仅仅说茶越苦涩,浓度就越高。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还是以上述第一种说法,即以“茶汤浓度,就是单位茶汤中所含的可溶物质的量”作为茶汤浓度的定义。而喝茶时,我们一般要求将茶控制在“适当浓度”的标准上。

什么是适当浓度?

所谓适当浓度,就是将该种茶的特性表现得最好的浓度,这其中还受茶叶原料老嫩和工艺等问题影响,但当前我们主要就浓度问题来论述。适当的浓度是否有一定的标准,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口味重一点的人,会要求茶汤浓一些,口味轻的人可能就会要求淡一点。当然,标准还是有的,我国茶叶审评的茶汤标准,就是以3克的茶量,冲泡150毫升的开水。即茶叶和水的比例为1:50,浸泡5~6分钟后得出的茶汤浓度。

茶汤有一定的标准浓度,个人对茶汤浓度的喜爱也有某些程度的差异,但其实最好还是往标准浓度修正,因为太浓的茶汤,其实也和太淡的茶汤一样,不利于品味出茶细微的味道。

既然了解了茶汤浓度的一个标准,那我们如何在喝茶时控制茶汤的浓度呢?通常有三种方法:

一、茶水分离

其实我们喝茶,某种程度上来说,最后都是实现了茶水分离。但是在喝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将茶水分离的方式,控制茶汤的浓度。我们平时实现茶水分离,一般分为“将茶水从茶渣中分出”和“将茶渣从茶水中分出”。

我们平时倒茶的这个动作,就是将茶水从茶渣中分出。但要控制茶汤的浓度,又可分出两种方法:

1. 将所泡茶汤全部倒在公道杯(又称“茶盅”、“茶海”)中,再用公道杯分别倒入杯内,这样既可以独饮,又可分杯与客人共饮。此外,独饮时也可将茶汤全部倒入一个大杯中饮用。

▲公道杯分茶

2.多人分饮时,如果要直接将茶汤从冲泡器中倒于多个杯子内,需要采取“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的倒茶方法,来回倒茶以求平均茶汤的浓度。

▲“关公巡城”来回往多个杯子倒茶以平均浓度

▲“关公巡城”后继续来回倒茶,水滴出来称“韩信点兵”

茶叶浸泡到所需浓度后,将茶渣从茶水中分出。主要的方法就是将茶叶放于有可取出的内胆茶具中浸泡,待茶汤到所需浓度后将内胆取出,实现茶水分离。

这一类带内胆或过滤装置的茶具,较多应用于办公室泡茶。既能控制茶汤浓度,又非常的方便。比如飘逸杯、快客杯和各种带滤网的杯子,之前不提倡保温杯泡茶,是因为保温杯不能分离茶水,并且盖上盖子会是茶水发闷,但现在也有带可取出长滤网的保温杯,也方便泡茶。

▲办公室泡茶常用茶具(滑动并按住屏幕可看单图)

二、浓缩茶泡法

这个方法是先将茶浸泡到超过一倍的浓度,待饮用时再稀释到所需浓度。也就是在泡茶时,把茶量加倍或者是水量减半,从而得到双倍浓度的茶汤(仅将浸泡时间加倍无法实现这一效果)。浓缩茶泡好后,也需将茶渣与茶汤分离。

这一泡法不仅能控制茶汤浓度,而且对于茶汤温度的把控也很有益,特别是在茶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可快速实现茶汤的降温,从而分茶品饮。但具体操作起来,对茶量和水量的控制有一定要求。

▲泡大桶茶时,较常用浓缩茶泡法

三、含叶茶法

这一泡法的原则,就是以“可溶物全部释出”后也不致茶汤太浓的茶量来泡茶。要将茶水比例大约控制在:水量(毫升数)×1.5%=茶量(克数),在此比例下浸泡10分钟以上,能使茶叶浸泡到一定时间后不再继续增加浓度。因不需要茶水分离,所以叫含叶茶泡法。

关于茶汤浓度的问题,大家的看法其实都不统一。有的人认为每道茶汤的浓度应力求一致,有的人则认为每道茶应泡出不同的浓度与特性,可多方面了解茶的状况。后者从审评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我们平时喝茶并不是从评茶的角度出发,所以要如何控制茶汤的浓度,还是见仁见智的。小懂只是给大家介绍几种概念和方法,以供大家了解和借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