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国家宝藏》上海博物馆篇 内容简要速记

《国家宝藏》上海博物馆篇 内容简要速记

时间:2022-12-18 19:56:14

相关推荐

《国家宝藏》上海博物馆篇 内容简要速记

一、强国之计:商鞅方升

1、高:2.32cm;深:2.3cm;长:18.7cm;内口长:12.4cm;宽:6.9cm;重:480g;容积:202.15ml;

主要参数

2、秦孝公时期,商鞅任“大良造”时所颁发的标准量器。铭文显示,到秦始皇时,秦国仍以此为标准,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它是商鞅变法目前唯一的物证。

3、铭文1(侧面):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cun)五分尊(cun)壹为升。(即16又1/5寸为一升)。

4、铭文2(底部,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wan,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5、商鞅变法中重要的一点,是把土地从国有变为私有,然后统一交税,方升的主要用途在于此。商鞅变法的其他内容涉及到:废井田、重农桑、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

6、隗状、王绾、李斯等人,皆为秦国相。

高渐离:荆轲友人、燕国门客、《易水歌》作者。眼睛被李斯熏瞎了。世传高渐离击筑悲怆,击筑而歌,宾客无不涕流而去。

商鞅,又称卫鞅,因其是卫国人。《史记·秦本纪》:孝公“十年,卫鞅为大良造”。

7、诸子百家未有一人出自秦国,秦国虽无名士,但山东六国名士,皆在秦争鸣。秦穆公重用楚国百里奚、宋国蹇叔、晋国丕豹、公孙支,兼并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卫国商鞅,实施变法,国富民强,大败楚魏,扩地千里;秦惠文王重用卫国张仪,拆散六国合纵,转为连横;秦昭王重用魏国范雎ju,远交近攻,蚕食诸侯;秦始皇重用楚国李斯,助其破六合成帝业。

8、布手知尺、掬手成升、迈步定亩是最初的度量概念,随着社会进步,求精准、夺万物、量天地、衡公平的解计释量工作一直在进步。

9、《伏羲女娲图》,出土于新疆阿斯塔纳,唐代绢画。画左女娲执规,画右伏羲执矩,二人头顶太阳,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类始祖形象。规与矩,体现了最早的度量衡。

规:用来研究天象的,不单指后期的圆规。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女娲历》

矩:用来丈量。象征权力与秩序。

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底部铭文

商鞅方升侧部铭文

二、锦绣中华: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长:107.5cm;宽108.8cm。

南宋高宗年间,江东丝织重镇松江,出现了一位神秘画家,作品倍受追捧。但是除了一款“朱刚印”外,无人知晓其真身。其实朱刚就是江南大丝商庞家的儿媳。

朱克柔,名朱刚,字克柔,女,南宋华亭县人(上海松江)。其以缂丝作品著名,所作树石花鸟均极精巧,以丝线调色,如运笔作画,作品“古澹清雅,为一时之绝技”。

缂,动词,同:刻。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丝织业中最巅峰的作品,极具欣赏装饰性。宋元以来一直为皇家御用,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缂丝作品:经线作底,用墨线勾勒轮廓,用纬线织就色彩。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存世精品极为稀少,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妇人一衣,终岁方就”,用来形容缂丝技艺易学而难精,织造过程极其繁复,耗时许久才能织就一件。也正因此,缂丝几无赝品。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唐·鱼玄机,表现女性没有机会展露才华的无奈与不甘。

沈子蕃,南宋另一位缂丝名匠,以摹缂名人书画著称。

此件缂丝作品,画幅极大,色彩丰富,丝缕细密适宜,层次分明,是现存宋代缂丝作品中最大的杰作。图中双鸭浮游于萍草间,尾有乳鸭相随,旁有白鹭一对。翠鸟、红蜻蜓点缀其间。坡岸青石,质感凝重。周围白蕖、慈菇、荷叶、萱草、芙蓉等花草环绕,色彩雅丽,线条精谨,具有春夏池塘的自然生趣,俨然院体风格。青色湖石上緙织“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款。莲花盛开、一池春水、双鸭惬意、乳鸭萌萌,寓意着成双成对的美好祝福。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从侧面印证了当时丝织技术的水平,也印证了民众消费水平。

朱克柔将长短戗qiang发挥到了极致,形成朱缂法。长短戗qiang是指利用缂丝线条伸展的长短变化,使深色纬与浅色纬相互交错,从未得到自然晕色的效果,来表现花纹由深至浅的色彩过渡。

此件缂丝作品保存完好,可能是因其贵重,历代的拥有者都对其做了各种收藏环境的保护。

画面里的鸭子、乳鸭、白鹭,甚至是水面的昆虫,都是成双成对的,但是翠鸟、燕子、蜻蜓却都是单独的一只,有人猜测,这幅画是从更大的一副上裁剪下来的。

通经断纬:又称挑花结本。南京云锦、缂丝等等织造都遵从这个方法原理。缂丝以生丝作经线,熟丝作纬线;云锦则是以丝线作经线,棉线作纬线。

为了表达颜色的过渡于渐变,一副作品用到200多个色彩。织造者通过劈线的方式,将一丝线分成1/2、1/4、1/8等等方式,再将不同的色彩线混在一起,用作织造,极为繁复。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局部放大图

三、华夏正礼:大克鼎

西周孝王时期铸造,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窖藏,同时出土的有小克鼎、钟等器,现分散在世界各地。为潘达于女士捐赠。

高:93.1cm;重:201.5kg;口径:75.6cm

器身内铭文290 字,鼎的主人是一位西周的膳夫(宫廷厨师长)的,名叫“克”。铭文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克对祖父功绩的追述;二为周王对克赏赐的记载,包括赏赐的礼服及大量土地、人民。

除了大克鼎以外,同时发现的还有小克鼎七件,用来盛放肉食等祭祀品。克作为膳夫,却享有诸侯级别使用的七件列鼎,可以确认在当时他极受周王重用,是一位权重一时的重臣。

它是青铜转变期的典型代表,清朝末年就跟大盂鼎、毛公鼎并称为“海内三宝”。

牢礼之法:周礼中饮食礼制的法纲,具体规定了在朝觐、会同、聘见宾客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等,等级多少及使用场所。天子礼十二牢、上公礼九牢、诸侯诸伯礼七牢、诸子诸男礼五牢。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西周孝王时期,雍侯三年未到镐hao京朝见天子,意在谋反。按照周礼,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之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孝王姬辟方意欲攻伐,膳夫克从中斡旋,用一块祭肉化解僵局。

周以礼治天下,直至战国末年,秦拉开以法治天下的序幕。

大克鼎里的铭文书法,在清末受到很大推崇,它字迹规整有力,是青铜铭文的典范,对后来的书法篆刻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克鼎的铭文也是研究西周历史极为重要的史料,第一段记载周王赞美他祖父的功绩。第二段铭文记载了周孝王对克的赏赐,这些对西周的土地制度、社会制度、官品制度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清末,苏州金石收藏大家潘祖荫集齐了西周时期2个最大的青铜器,大盂鼎和大克鼎。后其孙媳潘达于女士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同时捐赠的,还有其他400多件文物。

上海博物馆的捐赠收藏家有九百九十几位,收藏家捐赠的数量占上海博物馆珍贵文物数量的25%。

大克鼎

铭文

同时出土的七小克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