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区域发展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江苏新作为

【区域发展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江苏新作为

时间:2023-12-14 17:46:36

相关推荐

【区域发展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江苏新作为

摘 要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江苏作为我国东部的经济发达省份,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潮流中,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同浙江的两翼联动,更好辐射和带动安徽发展,紧紧围绕共推市场一体化、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打造长三角产业创新共同体、实现生态绿色协同等重点领域,在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设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实施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标志着长三角地区迈入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样化、统一化的发展,而是要改变区域内的恶性竞争状态,突破行政单元的束缚,实现各类资源的自由流动,高效运转。三省一市要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加强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的协调,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

发展的江苏新作为

一是建立统一的市场标准,制定主体数据共建共享方案。加快出台统一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接口标准,确定数据需求清单,统一采集、归集数据,制定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明确管理权限,共建以“覆盖全区、全面汇聚”的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库。

《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

签署现场

二是建构统一的服务平台。加快探索建立统一的区域市场规则体系,推进区域标准化合作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统合数据资源,形成统一的经济社会数据统计、发布和分析平台。结合各地优势,成立各类专业化、跨区域的共享服务平台,在法律法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企业融资和合作、运输物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

三是健全一体化市场融合机制。各级政府要减少人为分割市场导致价格信号扭曲的行为。进一步完善政府信用体系和政务公开体系,实现政府间的互信、互通。推进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推广“科技+制度+保护+诚信”治理模式,促进规则透明、竞争有序、资源共享。

一是协同构建快速交通体系。协同推进跨域高速公路联网运营,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过江通道布点、布线论证,加快建设东西向高铁大通道;主动对接上海机场诉求,强化两地分工与合作,加快推进南通新机场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推进上海轻轨路线北向跨江延伸,联网并线,协同加强上海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

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二是协同构建航运物流体系。加快在港口集团层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上海港、安徽港群、宁波-舟山港建立港口联盟,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发挥南通在集装箱运输和江海联运功能中的巨大潜力,努力推进通州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建设。

一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生产要素对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推动先进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强传统产业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和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

二是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协作。主动强化与上海的产业协同,发挥江苏产业体系完整优势,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试验场”;叠加上海金融业高度发达、江苏实体经济基础雄厚的优势,协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和大企业。推进江苏与浙江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 ”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江苏物联网建设。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三是共建长三角创新共同体。着力提升江苏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高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加强对关键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和突破攻关,联合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加快落实好《助推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共建协议》,积极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功能区建设,与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联动发展,合力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功能示范区。

一是加快跨域规划对接,协同打造生态经济带。推进沪苏浙皖协同打造长江生态经济带,沪苏协同打造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苏皖协同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构筑长三角绿色发展新空间。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意图

二是完善联防共保机制,推进生态跨域治理。在环太湖、沿海、环淀山湖、苏南丘陵等跨界地区,积极推进产业政策、生态补偿政策、节水环保政策跨地协调,全面优化沪苏浙皖在长江、运河、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顶层设计。扎实推进“沿江化工污染和长江口沿海化工污染同步整治、长江经济带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同步控制、化工围江和其他污染围江同步治理、支流入江口和入江支流同步管控”。加强沿江、沿海、沿河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与监管。强化沿海滩涂湿地资源、岸线资源保护力度,逐步完善岸线有偿使用、退出机制,提高岸线集约利用度。

作者简介

刘峻源(1987— ),男,江苏启东人,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声 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