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明代永乐甜白瓷特征及后朝仿品的特点

明代永乐甜白瓷特征及后朝仿品的特点

时间:2023-05-19 06:12:45

相关推荐

明代永乐甜白瓷特征及后朝仿品的特点

明永乐甜白瓷的出现,将我国白瓷发展推向了顶峰。

永乐年间,景德镇所制一种白瓷,釉色莹润,如脂似玉的白,迎光透视呈肉红色,给人甜甜的感觉,故称“甜白”,也叫“填白”。这种甜白瓷,反映了永乐皇帝朱棣特有的审美情趣以及当时工匠的高超制瓷技艺。

从中国历史看,统治者的喜好往往会影响制瓷业的走向。明代永乐年间(1360-1424),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作为陪都,两京宫廷所需用瓷大增,客观上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

永乐年间出产“甜白瓷”,以薄胎而有暗花者为佳。在白瓷的发展进程中,甜白瓷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它比唐宋时期的白瓷、元代的卵白瓷更纯洁更滋润更剔透,因此,更令人爱不释手。

永乐甜白瓷之所以与其他白瓷不同,是因为工匠们在瓷胎时增加了高岭土的比重,以固定造型;精洗原料,以增加白度和透光度;配料中增加铝氧含量,提高烧制温度与瓷胎强度;改进装匣支烧方法,提高成品质量。工艺的改革,让白瓷面目一新。又甜又白的甜白瓷,其足边和折角积釉处还常常闪烁灰青色的光泽,让人观之叫绝。

永乐甜白瓷特征

1.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玉,无棕眼(一说对光斜视,可看到釉面满布极细的小孔,俗称“棕眼”,并呈现似乎难以觉察的橘皮纹,由于孔眼细小紧密,它们与釉内的微小气泡使光线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致使甜白釉成为既区别于历史上邢窑、定窑、德化窑、又不同于同时代及以后的景德镇白釉的一代绝品)。

2.胎体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题材多为龙凤、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纹饰极精细,圆润流畅(仿品纤细而板滞),但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见。

3.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水绿色或灰黄的光泽),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釉表有细橘皮纹和少量缩釉点。

4.永乐甜白釉的纹饰一般刻于内壁,宣德白釉碗、盏则刻于外壁和底面,另外纹饰趋向繁多。

5.永乐甜白釉的釉层有厚薄之分,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露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器底不透光。

6.永乐甜白釉瓷品多数无款(一说永乐的甜白釉薄胎的多有款),有款的多为“永乐年制”四字划、印篆书款。

7.永乐器物四壁薄而透亮,但器底却不透,不仅是因胎厚,而且是由于烧制技术的特别,永乐甜白釉明代即有仿制,但胎体厚重,釉面闪黄或闪灰。

各朝仿永乐甜白瓷特点:

(1)宣德仿品的釉层中含大量气泡,釉面呈乳白色,施釉较厚。

(2)成化的甜白釉器可从足底露胎处见其制作、胎质的精细程度,薄胎者有“卵幕杯”一种,薄如蛋壳,为成化独有。

(3)弘治甜白釉器较永乐、宣德时略薄,器底均呈青色,这一特征一直延续至嘉靖。

(4)嘉靖时的胎釉与永乐极为相似;有一种暗花双凤碗为厚胎,圈足高深,器足修足不平,特别是釉面偶有黄褐色(或酱黄色)斑点,而永乐时白釉器的釉面则无此现象,且底足都很平整。

清代康、雍、乾的甜白釉,其釉色白而不润,一般多闪青色,民窑器多仿宣德、成化、弘治款,有青花书写,也有暗刻楷书款,以青花为多;清代仿品仰光透视,胎釉呈青灰色;现代仿品暗花、暗款过于清晰。

(5)雍正甜白釉白而微青,比较莹润,胎质较粗,装饰暗刻为多,题材有花草、山水等;雍正仿永乐甜白釉的同类器,则四壁透光,而器底也是透光的,这是永乐和雍正甜白釉的区别所在。

(6)乾隆的甜白含粉较重且较白,釉质不及康、雍细腻,暗刻的多较繁复,如缠枝花草等。

(7)近代仿甜白的釉较稀薄,刻花线条粗糙,图案过于简单,有的虽仿制成薄胎的,但多不平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