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鹅池春水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鹅池春水

时间:2023-12-25 12:18:48

相关推荐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鹅池春水

庆阳“八景”之一“鹅池春水”是以庆城名胜古迹鹅池洞而得名。鹅池洞在庆城东南城墻外?附着于城墙上?共有两洞:上洞在城墙半腰间? 即洞斜穿城墙拾阶而下?可到达一块七八亩大的平台上,平台原建有关帝、药王、菩萨等庙宇与亭台楼阁:平台外側有一直下深坑, 与上洞一样,有石阶可到达坑底, 坑底凿一水池, 水甘而清冽, 坑向外凿洞平通柔远河, 河水擦洞口而过。水虽在外,內能汲饮,古人预防一城居民不因城遭兵围被断水源而为祸害。

站在平台上, 可以遥望周祖陵山,苍翠而巍峩;下视柔远河,碧绿而蜿蜒。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 顿感思虑皆尽, 心旷神怡,思古之悠悠。

鹅池洞历来游人如织,为人们所喜爱。有人将其比喻为山阴道或釆石矶。范仲淹知庆州时,公文旁午,万马空偬,也来此休憇,在此写下了“飞云破空” 四字,刻于下洞的南石壁上,可惜己被人盗去。“飞云破空”,是范公对鹅池洞建造奇特的生动描述。犹如晴朗的天空,突然出现一朵彩云,打破了万里碧空的平淡。清朝末年,英国将军布鲁斯路过庆城,大加赞赏古人修建鹅池洞的构想,他将鹅池洞比拟为挂在峭壁上的鸟巢;他还坐在临水洞口,畅想将士如何祕密地通过这个暗道出击,出击获胜后又如何祕密地潜回城内。

许多迁客骚人在此游览,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对联与诗篇,现略择一二。江毓芬曰:

何来别一洞天,游采石以还,无此清风明月;

纵览大千世界,问希文而后,有谁先忧后乐?

董世彦《鹅池闲眺》曰:

石磴穿云一径通,山光溪影滿栏中;

波声终古鹅飞去,草色连阶池水空;

傍郭湾环城偃月,临流蓊郁树交风;

金汤漫作千年计,呤眺谁怜范老功。

畅游鹅池洞,触景生情,遣怀抒抱,不提他人,偏偏语及范仲淹,令人心奇!细想起来,也不足为奇,不外乎两个原因:一、范仲淹作为历史名人,人人仰慕;二、范仲淹与庆州有着很深的情缘,民众内心感念他。因此,情之所动,自然流露,不由自主。

范公仲淹于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五月二十四日到庆州知州的任上,距今恰为970年。庆历二年十月离开庆州到泾州任职仅三个月后赴京城就任参知政亊(副丞相),大力推行“庆历新政”。他在庆州任职在他三年戍边时间中算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地方,但也不过一年半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却为民着想,兴利除弊,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庆州人民感激他,为他修建了生祠。庆州民众为官员最早修生祠的即为范仲淹。范仲淹任职地方不少,差不多都建有范公祠,但据史书记载,亦为庆州范公祠最早。庆州的范公祠就在庆城内,历代多次维修,香火不断。如今,范公曽亲自修建大顺城的华池县又修建了新的范公祠,可见范公的人格魅力、庆州民众纯朴的感恩之情。

庆州人民何以如此?因范公有大恩于庆州。不要说从精练士卒、建修城寨、实行军屯、发展生产等大的方面讲,仅就几个小故亊,也足以反映出范公的亲民之德、爱民之心、护民之举。

在他还任延州知州时,凤翔府天兴令持监司的符檄来摄州事。他为了建功邀赏,不顾实际情况,成倍加大向农民征收粮草数目。庆州人民不勘重负,不得已纷纷逃窜他乡,有走不了的,就以自残逃避重税。民众听大清官范仲淹在延州任知州,“亟相提挈,驰告范仲淹麾下”。范公此时还兼管庆州,即日走符檄,责令天兴令回任,其制订的苛政暴敛全部罢去。不久,朝廷调范公亲任庆州知州。消息传出后,“窜者还,危者安,里巷相保,卒如平时之乐”。范公未来庆州,即赶走了酷吏,罢了重赋,先为庆州人民办了第一件好事。

庆州虽然两水抱城,但城高水深,取水困难,遇上敌兵围困,更是雪中加霜,虽有鹅池洞汲水,但军队的增多,仅为杯水车薪而已。范公亲自勘察,令军人在城的西北部打井百眼。民众未化寸铢,饮水的艰难由此解決,何人不乐?这是范公为庆州人民办的第二件好事。

因为宋夏战端突起,作为宋朝边疆前沿的庆州,调驻的军队越来越多。为了不扰民,范公决定在城的北部兴建军营。动工之日,挖掘出许多骸骨。这是前代阵亡将士及遭难平民的屍骨。公黯然神伤,拿出自己的俸禄,购墓地掩埋屍骨,並置办香纸,亲自祭奠亡灵。范公义举,感天动地,天降大雨,解除了庆州的久旱。范公的恩德,惠及亡灵,何论生民?这是范公在庆州做的第三件好事。

从唐末和后五代以来,朝廷及各地军阀强征民入伍,让士兵为自己私利卖命。他们担心士兵逃亡,在士兵脸上刺字,涂以黒墨,名为黥面,又叫黵面。一旦黥面,一辈子取不掉,士兵以此为耻。公在庆州始改黥面为刺手,即在手臂上刺字涂黒。到了罢战言和时,士兵退伍躬耕于垅亩,不分彼此。这种办法对上遵循了朝廷的规定,对下维护了士兵的人身尊严,深受士兵的欢迎。其他各路、府、州皆仿效之。只有将士兵当作人尊重,才能想出如此好办法。范公还说:“士未饮而不敢言渴,士未食而不敢言饥。”这样的统帅,何人能比?这是范公在庆州做的第四件好事。

在庆州戍守兵卒大部分来之关中以东,时称东兵,戍期三年。如遇战争,戍期还要拉长,这正是“将军白发千夫泪”。范公认为,戍守时间过长,士兵心中必生怨恨,不利守边。早日回家团聚是士兵的渴望,范公细微体察此情,决定改三年戍期为一年,满足了士兵的意愿,调动了守边的积极性,公私两利。这是范公在庆州做的第五件好事。

宁州草场遭雷击起火,庫存的四千束军草化为灰烬。陕西转运使司认为事体重大,派人到现场勘察取证,上报朝廷,准备严惩管理官员罪责。范公说:“这是天灾,处理官员不公。”在他积极干预下,没有处理一名管理人员。他这种实事求是、爱护下级的品格,深受大家的赞赏。这是范公在庆州做的第六件好事。

大爱无疆。范公的爱民,不仅限于汉人,而涉及各个民族,具有蕃汉一家的大民族观点。他在《答赵元昊书》中说:“朝廷以王者无外,有生之民,皆为赤子,何蕃汉之限哉?何胜负之言哉?”所以,他视羌人为兄弟,给予应有的关怀。这在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在宋夏边界上修建了许多城寨,其中一个功能就是收纳因战争而流离失所和情愿归附的羌人,並发给他们土地、牛犋、籽种,让他们安居乐业、生产自救。华池县的悦乐镇,原名业乐镇,它的建城目的及取名就体现了范公这种良苦用心。范公一到庆州,就上奏巡边,深入到羌人堡寨,同羌人共同协商,制订条约,约束他们的行为,调节他们之间的纠纷,让他们消除隔核,加强团结,和睦相处。宋兵夜袭白豹城,俘获了城主之女李家妹,将其发配一官员家为奴,引起羌人怨恨。范公知道后,派人千方百计找回李家妹,交给已归附宋朝且在庆州槐安镇居住的李家妹的亲叔岁奴,让其为侄女择配嫁人。这是范公在庆州为羌人做的好事。

范公以民为重,先忧后乐,但对贪官污吏深痛恶绝,必将其罪恶揭告于天下。范公是撰写墓碑文的高手,庆州有人慕名请他书写墓碑文。在撰文中,涉及已去世的某贵人的一件不光彩的事。夜间,贵人托梦给范公,说:“这件事我确实做过,但没有几个人知道,今天因你撰写碑文而暴露于天下,对我来说,有污盛名,请你笔下留情,不要提及这件事。”范公在梦中答到:“我隐瞒了这件事,那么被写碑文的人就得承担恶名。你本来做了这件事,並非我污蔑你,这不能改!”贵人威胁到:“如果不改,我要了你儿子的命。”范公斩钉截铁地回答说:“生死由命。”没过几天,范公二儿子纯仁有了病。再过几天,范公又梦见贵人说:“你儿子命大,我岂能夺去!今天告诉你,为我改了,你的儿子就相安无事。”范公不为所动,坚持不改。这件事虽有些荒诞,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並非完全荒诞。而且范公据实秉书,未改碑文却是事实。这件亊广传民间,反映出民众对范公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高尚品德由衷地赞扬。

当然,范公在庆州的最大功绩,在于他以军民的生命为重,不惜抗拒圣命,坚决抵制朝廷的攻策,积极训练士卒,修城建寨,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守策。为此目的,他不顾自身安危,亲率军士深入敌境,修建了由宋仁宗赐名、固若金汤的大顺城;他回到朝廷,还三番五次建议,抢修了细腰城。他积极推行守策的结果,不但捍卫了国土的完整,更重要的是为庆州人民免除了战争之苦,营造了一个相对安宁的和平环境。

以上仅是我从有关史料上搜集到的范公在任庆州知州时的故事,还有许多没有搜集到或者说根本没有上载籍的故事散失于民间。所以说,范公在庆州所做的好事很多,我这里讲到的仅是一小部分,有挂一漏万之嫌。但就从这几件事实中所表现出来的范公的思想的高尚、为官的公正、行为的道徳令人感动不已、崇仰之极。这是他先忧后乐志向的践行,是他以民为本、亲民爱民护民思想的展示,是他从政为民办事理念的延伸。范公不愧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宋理学家朱熹语)

范公在庆州的功绩卓著,有目共暏,连宋仁宗也感叹地说:“我知道仲淹可用!”所以他亲自下旨,为范仲淹加官晋爵。但范公连上三表,反复辞让观察使。当朝廷无奈之下同意了他的请求后,他又上《谢许让观察使许守旧官表》。由此我们看出,范公为官做事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为民着想,不为名不为利,严以律己,自甘贫苦,就是强加给他的高官厚禄,他都不要。像他具有这种思想与行为的人物,历史上能有几人?正如大诗人苏轼称赞到:“贤哉斯诣,轶后空前。”空前,就是前无古人;轶后,就是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我们在座的青年人即将走向社会,要像范公那样,树立先忧后乐的大志,真正为民谋利益,办好事,服务于社会,你们也会赢得身后名,名扬千古。当你们年过半百时,倘佯呤朓于鹅池洞平台上,面对青山綠水无愧地高呼:问希文而后,先忧后乐者还有我们!那时,你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次座谈会,自然会产生无尽的感慨。

年青人,努力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