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中医辨治小儿咳喘临证经验

中医辨治小儿咳喘临证经验

时间:2020-02-19 22:14:16

相关推荐

中医辨治小儿咳喘临证经验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其正常生理功能。小儿脏腑娇嫩,为稚阴稚阳之体,肺脾常不足,表卫多不固,脾运多乏力,易外感病邪,内伤痰湿。无论外感六淫侵袭肌表,或内伤痰湿郁阻肺气,均可引起肺气失宣,出现咳喘症状。小儿咳喘病位多在肺脾,病因多外感风邪、内伤痰湿,病性多寒热,基本病机为肺失宣降,故宣肺化痰为小儿咳喘证的基本治疗法则。笔者临证,常分五个证型,结合患儿具体证候,予以疏风、散寒、清热和祛湿化痰、养阴生津、补肺健脾等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兹介绍如下。

一、外感风邪

小儿表卫多不固,易感风邪。风为百病之长,易于兼加寒、热病邪致病,临证多风寒、风热为患。若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者,则为风邪犯肺,治以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可予以止嗽散治疗。若见鼻塞、流清涕、伴咳嗽、喉中偶有痰声,舌淡,咽不红,脉浮紧者,则多风寒为患,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予以杏苏散加荆芥、防风;无汗者加麻黄。若见鼻干或稠鼻涕,舌淡或舌尖红,咽红,脉浮数者,则多风热为患,治以疏风散热、宣肺止咳,可予以桑菊饮加牛蒡子、二花;身热气促者加麻黄、生石膏;咽部红肿者,加射干、山豆根、玄参。

二、痰湿郁肺

小儿脾常不足,易积痰湿。若外感后出现咳声重浊,胸闷气憋,食欲减少,痰多、色白粘稠,舌淡苔白腻,脉濡滑者多为痰湿郁肺,治以祛湿化痰、宣肺止咳,可予以麻杏二三汤加百部、紫菀、白前治疗。

三、痰热蕴肺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病后易寒易热。若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犯肺,痰热互结,蕴阻于肺,肺气不利,见咳喘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则多为痰热蕴肺为患,治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可予以麻杏石甘汤合清气化痰汤加射干治疗。

四、阴虚燥热

小儿外感燥邪,或素体阴虚,或咳嗽不已,久咳伤肺,肺阴不足,出现痰少而粘,咳痰不利,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者,多为燥热犯肺或阴虚燥咳,治以疏风润燥、宣肺止咳或滋阴润燥、宣肺止咳,可予以桑杏汤或清燥救肺汤加泻白散治疗。

五、肺脾两虚

小儿脏器未充,易实易虚。若素体肺脾气虚,或久病伤及脾肺,见患儿易于感冒,咳嗽声低,痰多清稀,易出虚汗,面色黄,食欲减少,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者,则多为肺脾两虚,治以健脾补肺、宣肺止咳,可予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三子养亲汤,或补中益气汤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三子养亲汤治疗。

备 注:此为个人临床经验,仅供交流。若非笔者亲诊,如发生医疗意外,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为保护知识产权,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