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十余年来 他一直坚守在污水处理一线

十余年来 他一直坚守在污水处理一线

时间:2021-02-06 04:34:42

相关推荐

十余年来 他一直坚守在污水处理一线

王俊:国内首创垃圾渗滤液处理新工艺

王俊,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固废分公司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员,主要从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作。

为更好地执行生态环境部关于渗滤液新标准要求,王俊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敢为人先,通过摸索创新实行了非膜法的GZBS工艺,成为国内首创。

工作十余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污水处理一线,并将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每一位污水操作工艺员,已传帮带徒弟10余名。先后被评为“度杭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 、 “杭州市建设系统职业技能带头人”、“市环境集团优秀科技先进个人”、“度浙江省最美环卫人”。

他说

回顾十多年的污水处理历程,从毛头小伙成为青年“大叔”,从一线操作员成为技术骨干,为社会做出了一些贡献,同时也收获了许多荣誉。但我深知,这些过往都已经成为历史,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才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我一直牢记我的师傅对我的赠言:污水处理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我坚信我会潜心磨砺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为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继续奋斗不止。

早上9点,城北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很“热闹”,几百辆清洁直运车从城区的四面八方驶来这里倾倒垃圾。在这里,每天要处理3000吨垃圾渗滤液。

与城市生活垃圾相伴相生的垃圾渗滤液,比普通城市污水更黑、更脏。数据显示,普通城市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往往只有400-500毫克/升,而垃圾渗滤液中的化学需氧量高达几千到几万毫克。可以说,垃圾渗滤液比普通城市污水的处理难度更大。

35岁的王俊干的就是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工作,他从最初三班倒的污水处理员到现在的技术主管,一晃已走过十多个年头。

9月10日一早,在市环境集团污水处理厂的顶楼,我们见到了王俊。他正趴在一台台机器前,仔细往里看。

他在看什么?

“我在看污泥的性状呢!”眼前这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的小伙子腼腆地说道。

污泥有什么好看的?

见我们疑惑,王俊开始答疑。他说,这些设备叫生物转盘,每个转盘上有180片膜片,膜片上则附着着包含微生物的污泥。垃圾渗滤液从填埋场下来后,会先流到生物转盘进行第一步过滤。

“生物转盘中的膜片缓慢转动,污水中的有机物流过膜片时会被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王俊说,如果污泥颜色发黑,说明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浓度高;如果发黄,则代表浓度低。他的工作就是根据污泥的性状,及时调整进水水量水质、回流量等处理工艺参数。

经过生物转盘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还会逐步进入生化曝气池、芬顿、曝气生物滤池等处理流程,达标后最终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

为了确保处理的每个环节都不会出差错,污水处理员们每隔2个小时都要去巡查一遍。而王俊,虽然已经是技术主管,仍不忘跑现场,“一般每天巡查2-3次,一次一小时左右。”王俊说。

目前,市环境集团已有两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3000吨垃圾渗滤液。新的水资源再生利用中心正在建设中,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并进行调试运行。届时,日均污水处理能力将再增加2000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环境集团运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是王俊及其团队一起研发出来的,在当时算是国内首创。

王俊介绍,原先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是按照1997年的排放标准设计的,主要采用絮凝沉淀、生化处理、结晶沉淀、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处理后垃圾渗滤液中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限值小于1000毫克/升。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国家发布了新的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大大提高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排放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要求小于100毫克/升,相当于原来的十分之一。如此情形下,王俊明白,原先的处理工艺一定得改!

于是,市环境集团派王俊作代表,带领团队成员赴全国各地调研渗滤液处理厂处理工艺。“当时一圈调研下来,我们发现,这些处理工艺都采用传统的反渗透膜法工艺,不能实现出水水质水量的稳定达标。另一方面,通过膜法处理后的部分有机物很难再处理,只能回填至填埋场,对环境存在二次污染。”王俊说。

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市环境集团打算自己研发新的处理工艺。集团与杭州市城乡设计院、青海洁神公司合作,在园区内搭建了一个小型中试装置,开始一遍遍的试验。

“我们与各地专家一起,对各种工艺组合研究,摸索工艺参数,一遍遍尝试,历时一年时间终于试验成功。”王俊说,如今回想起那段时光,已经想不起“白+黑”的辛苦,只感受到研制成功的喜悦。

这套非膜法的GZBS工艺,由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两部分组成,相对于膜法技术,具有气味小、无浓缩液、运行成本低等优势。王俊说,经过前端生物处理后,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能去除90%以上,再经过后端深度处理达标后统一纳入到市政污水管网里。

然而,虽然这套国内首创的工艺是出自王俊之手,但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的骄傲。他说,污水处理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王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十余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污水处理一线,并毫无保留地通过传帮带将自身多年的经验传授给每一位操作人员。

朱致挺:钢铁“裁缝”慢工出细活 焊接如绣花

朱致挺,杭州汽轮股份有限公司手工电焊技术工,国家级焊接竞赛裁判员;浙江省首席技师;杭州市首席技师;浙江省首批金蓝领赴德国交流团成员;任省首批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省级),焊接高级技师,浙江省技术能手,杭州市技术能手;连续3年被公司评为公司劳动模范,公司一级劳模;公司特级技师;杭汽轮工匠;杭州市下城工匠;杭州市工业工会工匠;获“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手工钨极氩弧焊(141)第2名,所指导的团队获得“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团体铜奖和银奖;连续2年获得杭州市焊接技能大赛第一名;所带学徒有多人在国际、省、市技能大赛上获奖,其中有2人获得“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得“浙江省技术能手”;2人获得“国际焊接技师”;主持参与完成公司首台套燃气轮机、压缩机及全球最大的工业汽轮机、军工与核电的焊接工作。

他说

白天在工厂焊接,与四溅的火花相伴;晚上就要一头钻进书海里,我只有不停地学习、奔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电焊没什么捷径可走,勤学苦练是根本,要牢记“踏实做事”这四个字,每一个动作都要规范,每一条焊缝都要保持平整,把基础打牢,才能练出绝活。不仅要给自己充电,也要带动团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在朱致挺的工作间里,利用工厂的废物制作的小玩意排满了一个个架子,这些废弃物件制造出来的摆件都是朱致挺的宝贝。细细数来,话不多的他早已将10多年的青春岁月花在钻研焊接技术上,朱致挺说他最喜欢欣赏着自己辛辛苦苦焊接好的作品,那种成就感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将四溅火花变成艺术

用心解决众多技术难题

对于自己的焊接技能,他也是信心满满,“至少由我单独操作完成的产品中,还没有因为技术问题而返工过”。虽然曾经一起的同事中,不少人已经不再从事这一工作,有些已经从事管理工作,依然在一线操作的寥寥无几。但是对于他来说,正是热爱让他一直坚持到现在。作为朱致挺技能大师工作室中的主心骨,他从不认为单枪匹马能够成就一个人,在团队中更需要的是精诚协作,因此他总是带领着团队成员,不断创新技改工作。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他的团队创新了全自动送丝氩弧焊在汽轮机静叶环支架焊接上的应用,换句话说,经过改进后焊接效率提高了4倍,焊缝外观成型质量美观,PT探伤合格率为100%,同时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不仅如此,朱致挺的团队还对焊接技术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减少烟雾对焊工身体的伤害和机械精加工后的焊补,改进了燃气轮机静叶环的焊接工艺,受到日本焊接工艺专家的高度评价。而在朱致挺的眼里,他所需要达到的焊接水平不只是完成任务,更是要提升焊接工艺。朱致挺总会在任务下达时仔细查看图纸工艺,并结合机械制图,对焊接情况有全方位的了解。思考想要的焊接效果,虽然会因此花费更多的时间,但他从未放弃过。

“有技不独有” 无私奉献

用“传帮带”引领发展

而今,朱致挺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级技师。一代师傅教会一代徒弟,“我非常高兴,一代胜一代,只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个技术还是能干出成绩的”。

但焊接工作本来就比较枯燥单调,每天都要打磨、固定、焊接、检验,很少有人能够一直坚持下来。这个工作练到一个阶段,总会遇到一些难题,这时候就会想到放弃,朱致挺在教育新的徒弟时,也会反复告诉他们不要放弃。从普通焊匠到杭汽轮的核心人物,如今的朱致挺也是焊培中心的技术研发主力,并在技能传承、技能开发、教学改革、比赛指导等领域中担任核心指导力量。对于他来说,焊接就是一门艺术,像在钢铁上绣花一样。他就好比一个钢铁“裁缝”,将每一个焊接成果制作成精致的工艺品。

商报记者:邹冉 范昱

摄影:项凯张帆

值班编辑:史卓旎

推荐阅读:

深夜,杭州男子撕破钱塘江边铁丝网,刚下去结果…最凶大潮就在今天!收好攻略避免悲剧!

官宣:杭临线正式更名为16号线!

杭州小白车"上天"事故全过程视频曝光!警方通报:车上共3名女性,1名已送医...

他们用自己的手艺,成就人生

警方通报俩女孩涠洲岛失联,最后监控画面曝光!

更多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每满APP

每日商报(ID:hzmrsb)

长按二维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