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解放战争中 起义 投诚和被俘的国军将领 分别能得到什么待遇?

解放战争中 起义 投诚和被俘的国军将领 分别能得到什么待遇?

时间:2020-02-02 11:47:11

相关推荐

解放战争中 起义 投诚和被俘的国军将领 分别能得到什么待遇?

国军在解放战争中惨败,合计807万人战死(约36万人)或投降,这其中也包含大量起义及投诚官兵。今天讨论一下其中的佼佼者,也就是少将以上的国军军官。从1946-1950年间,总共有1668名将官(看起来数量庞大,包括大量后勤文职人员)脱离国军阵营,其中真正战死者仅为85人。换句话说,起义、投诚和被抓是这些国军将领的主要出路。那么这三种方式分别能在日后得到什么待遇呢?

先说最好的一种,也就是主动起义。起义就是该将领在战役、战斗未打响之前,或者已经开战但胜负形势还不能立即判明的情况下,觉悟较高,带领手下部队主动脱离国军阵营的行为。这种情况非常多,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比较出名的有北平傅作义、四川刘文辉、湖南陈明仁、程潜等等,这类将领加起来有近200人之多,普遍发生在三大战役后期以及49年中后期。由于这些高级将领的举动减少了同胞伤亡,并且有大量兵力直接被转化成了新的解放军战士,继续接下来的作战任务,所以客观来讲他们都是对国家有功的,至少能抵消很大一部分内战责任。比如长春曾泽生带领60军的两万多国军弟兄起义后,甚至在后期又投入到朝鲜战场保家卫国,这自然是有贡献的起义行为。所以对于起义的将领,1949年后新中国大都都给予重要职务,继续让这些国军将领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专心建设国家。比如傅将军日后成了水利部长,成绩并不比他带兵时逊色;再比如想留在军队的陈明仁将军,也得以继续当司令、当军长,在西南带兵剿匪保境安民。

其次是投诚。投诚这个概念有些朋友并不十分了解。其实这是介于起义和战败被俘(投降)之间的一种情况。这类将领一开始并没打算脱离本方阵营,而是当战斗不利,再打下去很可能就要成为俘虏甚至战死的情况下,才迫于形势提出协商议和,交出武器的行为。那看起来投诚似乎和投降也没有什么区别?答案并非如此。虽然投诚将领并不像起义将领那样有贡献,对于战斗的结果很难有影响,但至少投诚行为直接降低了双方的伤亡数字,不用继续打下去了,从这一点来看就是一件好事。所以投诚的将领也能够得到优待,一般情况下不会送进监狱改造。比如长春的郑洞国,成都的李文,都属于自己投诚。他们在这之后仍然有基本的人身自由,能够选择出路。(李文后来利用学习的机会潜逃,重新回到国军阵营)

最不济的一种就是战败被俘。这一类人当中有很多曾经的名将,比如杜聿明、范汉杰、廖耀湘、黄维、宋希濂等人,都是所谓的国军“栋梁”。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是在战场上打到最后一颗子弹还不肯投降,最后被解放军生俘的。应该说这些将军在战场上没被打死已经是万幸。对于这类高级将领,就不会有太好的待遇了,自由更是妄想。大多数都是被直接送进了北京的功德林监狱,反省战争责任,并且做以上的劳动改造。最后一位被放出来的黄维,在监狱里整整关了26年,出狱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满头白发。不过这批人出狱后也得到了国家安置,有了文史专员、政协文员等身份。毕竟很多国军军官也在抗战中立过功,改造完成后大部分人还是恢复了自由和社会地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