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考古界:房山长阳汉墓发掘简报

考古界:房山长阳汉墓发掘简报

时间:2024-01-14 09:29:45

相关推荐

考古界:房山长阳汉墓发掘简报

长阳汉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东北部,距长阳镇2.5 公里,西为京石高速公路(图一)。 年6 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房山区分中心住宅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的3 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 M1 位于发掘区的中西部,西邻M2。南北向,方向178°,开口于④层下。墓口距地表深5.5 米,墓底至墓口深1.18 米。平面呈刀把形,为竖穴土圹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通长5.7 米(图二)。

图二 M1 平、剖面图1.铜钱 2、3. 陶甑 4、5. 陶鸡 6. 陶奁 7. 陶猪 8. 陶猪圈

墓道:位于墓门南部。平面近长方形, 南北长2.64 米, 东西宽0.87 ~ 0.92 米。底呈缓坡状,深0.8 ~ 1.06 米。内填花土,土质稍硬。 墓门:位于墓道北部,与墓室相连。顶部残,东西仅残存两层壁砖。门宽1.1 米, 进深0.28 米,残高1 米。用青砖一顺一丁砌制而成。用砖规格0.28×0.14×0.05 米。墓门外侧封门砖用整砖和残砖呈横"人"字形封堵,残存封门砖7 层,高0.96 米。 墓室:位于墓门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 米,东西宽2.74 米。券顶被破坏,仅残存四壁,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残高1.06 ~ 1.12 米。 墓底用青砖二平二丁平铺。未发现骨架及葬具。用砖规格0.28×0.14×0.05 米、0.26×0.12×0.05 米。随葬陶甑2 件、陶鸡2 件、陶奁1 件、陶猪圈1 件、陶猪1 件、铜钱5 枚。 M2 位于发掘区的中西部,东邻M1。南北向,方向183°,开口于④层下。墓口距地表深5.5 米,墓底至墓口深0.84 米。平面近似刀把形,为竖穴土圹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前室、双后室五部分组成,通长8.16 米(图三)。

图三 M2 平、剖面图1.铜钱

墓道:位于墓门南部。平面近长方形, 南北长2.54 米, 东西宽0.84 ~ 0.93 米。底呈斜坡状, 坡长0.65 米, 深0 ~ 0.84 米。内填花土,土质稍硬。 墓门:位于墓道北部。券顶被破坏, 门宽0.86米, 进深0.28 米, 残高0.84 米。两壁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封门用青、红砖残块混合呈"人"字形砌制,高0.85米。 前室:位于墓门北部,与双后室相连。平面近正方形, 南北长2.16米, 东西宽2.16 米。四壁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 残高0.6 ~ 0.84 米。未发现葬具,骨架仅残存部分下肢骨。底部用青砖二平二丁平铺。内填花土,土质松软。 东后室:位于前室的东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68 米,东西宽0.82 米。四壁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残高0.2 ~ 0.72 米。底部用青砖残块错缝平铺。墓室前端甬道门东西宽0.5 米,进深0.8 米,顶部被破坏。西壁中部未砌砖,东壁与墓室东壁砌砖方法相同,残高0.65米。未发现葬具及骨架。西后室:位于前室西北部,与东后室间距为0.25 ~ 0.33 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8 米,东西宽1.02 米。四壁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残高0.42 ~ 0.82 米。底部用青砖残块错缝平铺。墓室前端甬道门东西宽0.82 米,进深0.9米,顶部被破坏,东壁中部砌砖方法与墓室东壁砌砖方法相同,西壁与墓室西壁砌砖方法相同,残高0.44 ~ 0.58 米。用砖规格0.28×0.14×0.05 米。随葬铜钱10 枚。 M3 位于发掘区的中西部,东邻M2。南北向,方向173°,开口于④层下。墓口距地表深5.5 米,墓底至墓口深1.3 米。平面呈刀把形,为竖穴土圹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通长6.1 米(图四)。

图四 M3 平、剖面图1.铜钱 2. 铜环 3. 陶盘

墓道:位于墓门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56 米,东西宽0.7 ~ 0.75 米。底呈斜坡状,坡长2.1 米,深0 ~ 1.3 米。内填花土,土质稍硬。 墓门:位于墓道北部,北与墓室相连。券顶被破坏,门东西宽1.1 米,进深0.28 米,残高0.94 米。用青砖一顺一丁、二顺一丁砌制而成。封门砖墙用红砖内、外双层平砌而成,内层封门砖墙残高0.22 米,外层封门砖墙残高0.38 米。 墓室:位于墓门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02 米,东西宽1.4 米。券顶被破坏,仅残存四壁,用青砖二顺一丁、一顺一丁砌制而成。残高0.94 ~ 1.3 米。墓室北部置一生土器物台,东西长0.34 米,南北宽0.4 米,高0.35 米。墓室内发现人骨架2 具,均头北足南;东侧骨架为仰身直肢,西侧骨架为侧身屈肢,背向东侧骨架。墓底用青砖残块无序错缝平铺。用砖规格0.28×0.14×0.05 米。随葬陶盘1 件、铜环10 枚、铜钱2 枚。 二、随葬器物 3座墓葬因破坏严重,出土器物较少,器类有陶器、铜器,共计19 件(所出铜钱按1 件计),分别介绍如下: 1. 陶器 8 件,有奁、盘、甑、鸡、猪圈、猪。

图五 出土陶器1. 陶奁(M1:6) 2. 陶盘(M3:3) 3、4. 陶甑(M1:2、M1:3) 5、6. 陶鸡(M1:4、M1:5)

奁 1 件。M1:6,泥质灰陶。直口,方唇,直壁,平底,象鼻状三足。外壁上下各饰一道凹弦纹。口径19.8、通高10.2 厘米(图五,1)。 盘 1 件。M3:3,泥质红褐陶。敞口,平沿,圆唇,斜腹下部折收,平底。内壁及内底饰凸弦纹二道,通体留有轮旋痕。口径21.2、底径17.2、高3.8 厘米( 图五,2)。 甑 2 件。泥质灰陶。侈口,宽平沿,尖圆唇,斜弧腹,小平底,底部有镂孔6 个。M1:2,口径7.2、底径2.5、高5.2 厘米(图五,3)。M1:3,口径7.2,底径2.4,高5.2厘米(图五,4)。 鸡 2 件。泥质灰陶, 手模兼制。M1:4,面部模糊不清,短嘴高冠,竖高颈,尾上翘略残,体羽纹理不清,底座呈半圆形。腹部遗有二指压痕。残长11.5、通高10.8厘米(图五,5)。M1:5,面部模糊不清,尖嘴高冠,竖高颈,尾上翘,底座呈半圆形。长12.7、通高11 厘米(图五,6)。

图六 出土器物1. 陶猪圈(M1:8) 2. 陶猪(M1:7) 3 ~ 5. 铜环(M3:2-1、M3:2-2、M3:2-3)

猪圈 1 件。M1:8,泥质灰陶。近圆形,方唇,直壁,平底,口沿上部一角置一长方形斗式漏食孔,一角以方形立柱支撑。口径20.8、底径21、通高8.2 厘米(图六,1)。 猪 1 件。M1:7,泥质灰陶,手制。短嘴,张口,上唇翘起,小耳贴于颈部,眉目不清,鬃毛耸立,卷尾残,四肢粗短作站立状。通长9.5、高5.6 厘米(图六,2)。 2. 铜器 10 件,均为铜环。 铜环 10 件。圆形。标本M3:2-1,截面呈半球状,外部一周有圆形乳突。内径1.9、外径2.3 厘米(图六,3)。标本M3:2-2,截面呈椭圆形。内径1.9、外径2.1厘米(图六,4)。标本M3:2-3,截面呈椭圆形。内径1.6、外径1.9 厘米(图六,5)。 3. 铜钱 17 枚,有五铢、大泉五十两种。

图七 出土铜钱1 ~ 4、7、8. 五铢(M1:1-1、M1:1-2、M1:1-3、M1:1-4、M2:1-3、M2:1-4) 5、6 大泉五十(M2:1-1、M2:1-2)

五铢 11 枚。圆形,方穿,正反面有郭,正面篆文"五铢"二字,"五"字交笔弯曲;"金"字上部呈"△"形,四点均竖笔。标本M1:1-1,"朱"字上部直折,下部圆折。直径2.57、穿径1.05 厘米(图七,1)。标本M1:1-2,"朱"字上部直折,下部圆折;上部置一圆形孔,孔径0.02 厘米。钱体直径2.5、穿径0.95 厘米(图七,2)。标本M1:1-3,"朱"字上下部直折。直径2.6、穿径1 厘米(图七,3)。标本M1:1-4,"朱"字上下部圆折。直径2.5、穿径1 厘米(图七,4)。标本M2:1-3,"朱"字上部直折,下部圆折。直径2.55、穿径0.95 厘米(图七,7)。标本M2:1-4,"朱"字上下部圆折。直径2.4、穿径0.9 厘米(图七,8)。 大泉五十 6 枚。圆形,方穿,正反面有郭,正面篆文"大泉五十"四字,"大"字横笔弯曲,撇捺为竖笔,"泉"字竖画有断笔,"五"字交笔弯曲,"十"字横竖为直笔。标本M2:1-1,直径2.65、穿径0.75 厘米(图七,5)。标本M2:1-2,直径2.5、穿径0.7 厘米(图七,6)。 三、结 语 此次发掘的3 座墓葬,均为刀把形竖穴土圹砖室墓。其中,M1、M3 为单室墓,其形制与北京近年来在房山南正①、大兴亦庄②、丰台王佐③等发掘的同类汉墓相近;随葬陶器如奁、盘、甑、猪圈等都是东汉时期墓葬常见器形,鸡、猪等动物俑在东汉晚期已很盛行。M2 为双室墓,北京地区带有前、后室的砖券墓出现在东汉中期④。墓中所出"大泉五十"为新莽时期通行货币中流通时间最长、铸量最大的货币,但出土的"五铢"钱"五"字交笔弯曲,"金"字上部呈"△"形,四点均竖笔,"朱"字下部直折或圆折,则具有东汉中晚期铜钱的典型特征。综上推断,该批墓葬年代应为东汉中晚期。此外,3 座墓葬均结构简单,墓葬规模较小,表明墓主人身份、地位不高。 此前曾在该区域发掘过3 座墓葬⑤,与本次清理墓葬年代相当。该批墓葬的发掘,为北京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①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房山南正遗址--拒马河流域战国以降时期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 年。 ②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亦庄考古发掘报告( 年~ 年)》,科学出版社, 年。 ③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丰台王佐遗址》,科学出版社, 年。 ④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考古四十年》,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年。 ⑤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房山长阳1 号地汉墓》,《文物春秋》 年第2 期。 发掘:张智勇 绘图:郝红红 摄影:王宇新 王殿平 执笔:张智勇 郝红红

(文章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