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奇石讲堂】观赏石文化(一)

【奇石讲堂】观赏石文化(一)

时间:2019-02-24 16:32:37

相关推荐

【奇石讲堂】观赏石文化(一)

观赏石文化的个性

既然是一种文化,就有其文化的共性,又以自已的个性而有别于它种文化。

观赏石文化的个性表现在观赏性、天然性、科学性、珍稀性、奇特性、人文性、可采性和商品性。

1、观赏性

说观赏石是“人见人爱”一点也不过分。由石头组成的巨大山形地貌,是旅游的最大看点,几乎所有的风景线从,从泰山到黄山、华山、恒山和衡山,从石林到地下溶洞,从名山大泽到古刹、公园和曲径通幽的园林,离开了石头就不成其山,离升了石头就谈不上公园和园林。所谓“园无石不秀”就是这个道理。拜访亲朋好友,如看到书斋几案上几颗玲珑剔透的雨花石、有花有树有人有物的图纹石、有棱有角散发出阳刚之气的戈壁石,抑或“盛开”的菊花石和牡丹石,会顿觉雅室蓬荜生辉,正应了古人“斋无石不雅”的古训。

观赏石既能“登堂人室”,又能“人见人爱”, “流落”“凡尘”而悠然怡得,说明它有一种雅俗共赏的特性。

观赏石文化是种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文化形态。

2、天然性

观赏石的美是“与生俱来”的。晶莹剔透的矿物晶体当然是按照自已特有的结晶规律天然生成的,即使是各种造型石或者随机“涂鸦”而成的图纹石,也是天然生成的,容不得一点点人土的雕琢、拼接和添色。只有极少部分观赏石,例如一些图纹石、大理石之类,因为好看的图案“埋藏”太深,允许经过切割、磨平和抛光。但是依然不允许在画面土“增光添色”。

3 、科学性

观赏石的观赏性和天然性本身就含有科学意义。它们是在自然界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其他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研究这些条件是探索自然奥秘之门。科学性正是它们吸引人去探索自然的动力所在。

4 、珍稀性

观赏石的珍稀性体现在它们的产量有限,严格受地域地质条件和环境的限制,而比观赏石既不能克隆、也不可再生,是种不可多得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5 、奇特性

巍峨的山形,奇特的造型,令人羡慕不已的画面,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巧合,是地球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说起来也真是奇怪,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山东找到一方酷以香港航空照片的齐彩石,王朝闻先生称之为“天意之石”;无独有偶,正当中国奥运会组委会公布了奥运会标志“中国印”之后不久,笔者在《科技日报》上看到一幅图纹石照片,与“中国印”惟妙惟肖,只是二者呈“镜面对称”而已。观赏石之奇特可见一斑!

6、 人文性

天然的观赏石蕴涵着丰富的美和高超的艺术性,靠的是人类以美的眼光、艺术的思维去发现,去挖掘,这就使本来是大自然的无意之作,成为带有审美行为的人文结果。观赏石文化的人文性还表现在文人雅士以它“诗言志、词抒清”。看一看古代多少诗义词句皆因“石”而传世,就知道“石”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据说白居易从杭州离任而去时,带上两块天竺石,记曰:“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壁。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也确实是“‘石’话‘石’说了。

7、可采性

可采性是广义观赏石与狭义观赏石的分界线。巨大的山头,成片的石林,谁搬得动?我们将其划人广义的观常石范围,以便与我们这套书要叙述的狭义(小型或微型)观赏石相区别。

笔者曾试探过石文化与山义化、水文化、土文化的差异,虽然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例如观赏性、天然性、科学性是共同的,而山林地貌虽然也能雅俗共赏,却决不可“揽入怀中”,水和土能够采集和收藏,却在观赏性方面比观赏石略输一筹;唯独石文化和观赏石文化能将这些特性兼而有之。

由于观赏石的珍稀性和可采性,无论是专家学者,或村姑草民,只要你有心,都能在山野、荒漠,或者河滩、海边,找到你所喜爱的、赋予文化内涵的石头;任何人都不能克隆或临摹出“第二颗”你手中的观赏石。

8、商品性

上述诸多特性必然导出收藏和交流,自然会进人经济社会,进人市场:但观赏石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生产者”、使用价值、商品属性都与一般的商品有不同之处。

如此说来,观赏石交化与石文化一样,集上述特性于一身,几乎“个个到位,样样遂愿”;这在所有文化形态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结论只有一个,观赏石文化和石文化一样,都不愧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

(图文来源网络,感恩作者分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