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探寻徐汇文脉|爬上黑石公寓的顶楼能看到什么?

探寻徐汇文脉|爬上黑石公寓的顶楼能看到什么?

时间:2022-10-03 04:34:17

相关推荐

探寻徐汇文脉|爬上黑石公寓的顶楼能看到什么?

梧桐下的街区✚●○

黑石公寓顶楼,有一座开阔的屋顶花园。如果爬上来,站在这里环顾,能看见什么呢——

在黑石公寓一左一右,分别是克莱门公寓和伊丽莎白公寓,早年均为在沪外侨的居住点。

从黑石公寓往东北望,就是上海音乐学院,过去曾是犹太俱乐部所在地。

犹太俱乐部对面的今汾阳路9弄3号,前身为中国海关关署俱乐部。

从黑石公寓往南,是今天的眼耳喉鼻科医院,其前身是1942年建的上海犹太医院。位于黑石公寓东南位置的汾阳路79号,则是一幢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为原公董局董事官邸。

黑石公寓所在的整个街区,梧桐掩映,各色洋房星罗棋布,像个小欧陆。

说法语的父亲✚●○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后,战争爆发当天,饶家驹等发起的上海国际救济会成立。2天后,救济会就在震旦大学校园内建立了三个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6000余人。9月7日,又设立第四难民收容所和第五难民收容所,后又在钱庄会馆设了第六难民收容所。1937年秋,眼看中国军队即将撤离上海,饶家驹遂提出设立保护难民安全区的设想。最终,一个以饶家驹名字命名的特定区域——“饶家驹区”(La Zone Jacquinot,也称“饶家驹安全区”)在方浜中路、民国路(今人民路)上设立,成立当天就收容难民2万多人。到1940年6月,在国际人士的帮助下,安全区一共救济了30万中国难民。

能说一口流利法语的潘大成,受中共党组织派遣,成为饶家驹的助手。他协助饶家驹在安全区开展救济工作,后来受饶家驹委托接管了国际救济会第一难民收容所的工作。1949年,在饶家驹因病去世三年后,《日内瓦第四公约》将饶家驹提出的战时平民保护列入国际公约。

也就在这一年,上海解放,新中国成立。潘大成此后担任上海医疗器械公司经理,接受组织分配,入住黑石公寓。

搬家这天,是1956年3月26日,9岁的潘光记得,走入黑石公寓的新家时,还能看见三房一厅的空间里,留有上任房客的私人物品和印有外文的书籍杂志。楼内,电梯、中央取暖设备、餐厅和舞厅等生活场所的存在,以及室内的西式装修风格,无不鲜明地留有外侨过去在这里生活的痕迹。

潘光孩提时代看到的最后一个外国人,是一位住在黑石公寓周边的锡克族邻居,他自称过去曾是警察。每日,他都会牵一条大狗在街区散步。到了1958年左右,锡克族邻居离开上海回印度老家。至此,昔日充满外侨的街区,渐渐真正成为上海人的住处。

讲故事的小孩✚●○

青年时代的潘光在黑石公寓前

潘光在黑石公寓长大,喜欢上了看书,喜欢上了讲故事。

夏夜讲故事的最佳场所,就是黑石公寓顶楼。潘光招呼同楼的小孩们上去,讲福尔摩斯探案集,讲到悬疑之处,卖弄关子,让大家听得眼睛都不眨。孩子们也讲自己瞎编的故事,比如黑石公寓底楼有一间神秘的锅炉间,新中国成立后不再使用锅炉,那房屋空置下来。大人们都说曾经有司炉工吊死在里面,大家讲故事,越传越离奇。虽在夏夜,也叫人背后发冷了。

潘光18岁去北京上大学,又去辽宁工作,兜了一圈回到上海后,机缘巧合,开始研究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历史。这才发现,20世纪初沪上的犹太医院、犹太俱乐部,原来都在20世纪中后叶他童年居所的附近。原来自己生活的足迹,早于自己学术研究的方向,踏遍了这个区域。

上海这座城市,对许多外侨来说,是生命里不能忘却的旅居之地;对于二战时期的犹太难民来说,这里是战火中救命的方舟。许多曾经受惠的犹太难民及其后裔重访上海,潘光在陪他们走访曾经的住处时,又一次看到了那对到黑石公寓怀旧的老夫妇脸上露出的神情——激动不已,五味杂陈。

来源:上观新闻沈轶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