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即将远去的九佬十八匠——篾匠

即将远去的九佬十八匠——篾匠

时间:2018-12-23 14:58:09

相关推荐

即将远去的九佬十八匠——篾匠

“九佬十八匠”是中国民间对靠手艺谋生的民间工匠的一个统称。他们不仅是中国民间的艺人,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中国各地都有“九佬十八匠”。

鄂西大山长阳土家族的“九佬”分别为:“站三佬”,赶仗佬、打榨佬、弹花佬,“坐三佬”,钻磨佬、补锅佬、阉猪佬,“勾腰三佬”,渡船佬、杀猪佬、打掛佬。另外,金、银、铜、铁、锣、石、木、雕、画、皮、秤、弹、鼓、染、瓦、篾、梳、漆为“土家十八匠”。

“九佬十八匠”对繁荣地方经济、服务人民生活、解决就业途径,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民间艺人,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九佬十八匠”的民间故事,他们和这些工匠的手艺一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竹篾匠的活儿是个细致活,很复杂,也十分讲究,看看工具都特别精细。作为一个竹篾匠要掌握一套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的基本功,而这些对老篾匠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这些就是篾匠的家伙事儿

先说说取竹吧,春竹不如冬竹,春竹嫩,易蛀,冬竹又要选小年的冬竹,有韧劲;不管春竹冬竹,必须要鲜竹,才能编篓打簟。当日砍来的鲜竹最好,但最多也不能放过10天,否则剖不出篾来;刚编好的竹器还不能马上放在太阳底下曝晒……竹子劈成较细的篾后,最外面的一层带着竹子的表皮,行话叫“青篾”,这层篾最结实,不带表皮的篾,就叫“黄篾”,黄篾比青篾的结实度就差远了,但它也有用途,像箩筐、晒箕的主要部位,由于需要量大,一般用黄篾,而竹器的受力部位,就要用青篾来做。像经常跟水接受的用具,如篮子、筲箕之类,就不能用黄篾,但它们大多是用本地的小竹子做的,坚牢度也不怎么样,一般用上一年左右,就要换新的了。

破竹,是篾匠的绝技,一枝笔挺的毛竹去枝去叶后,一头斜支在屋壁角,一头搁在篾匠的肩上,只见篾匠用锋利的篾刀,轻轻一勾,开个口子,再用力一拉,大碗般粗的毛竹,就被劈开了一道口子,啪地一声脆响,裂开了好几节。然后,顺着刀势使劲往下推,身子弓下又直起,直起又弓下,竹子节节劈开,“噼啪噼啪”响声象燃放的鞭炮。但很快,那把刀被夹在竹子中间,动弹不得。此时,篾匠师傅放下刀,用一双铁钳似的手,抓住裂开口子的毛竹,用臂力一抖一掰,啪啪啪一串悦耳的爆响,一根毛竹訇然中裂,姿势有舞蹈般优美。

破竹(图片源于网络)

篾匠活的精细,全在手上。一根偌长的竹子,篾匠师傅掏出不同样式的篾刀,把竹子劈片削条。从青篾到黄篾,一片竹竟能“批”出八层篾片。篾片可以被剖得像纸片一样轻薄,袅袅娜娜地挂在树枝上晾着,微风一吹,活像一挂飞瀑……篾片再剖成篾条,篾条的宽度,六条并列,正好一寸。然后是“拉”,将刮刀固定在长凳上,拇指按住刀口,一根篾子,起码要在刮刀与拇指的中间,拉过四次,这叫“四道”。厚了不匀,薄了不牢,这全凭手指的感悟与把握。可想,当光洁如绸的篾条,一根一根从手中流出,与其说是篾刀的使然,倒不如说是篾匠手上皮肉的砥砺。那时刻,蔑匠师傅身边流淌的是一条条细薄柔软的竹丝,像才扞出的面条,又像刚搓出的绳子,还像小孩塑料手枪射出的子弹,一条接一条,在那里翻飞跳跃,令人目不暇接。

剖篾(图片源于网络)

接下来才专心致志编织。篾匠师傅把竹丝横纵交织,一来一往,编成硕大的竹垫、编成圆圆的竹筛、编成尖尖的斗笠、编成鼓鼓的箩筐,反正你想编什么就给你编什么。面对惊讶的孩子,篾匠呵呵地笑着,从不间断手中的活计。譬如编竹席,篾匠蹲在地上,先编出蒲团般大的一片,然后就一屁股坐下来,悄然编织开去。编一领竹席,少则三天,多则四五天,耐得了难忍的寂寞还不够,还要有非凡的耐心、毅力,甚至超然物外的那么一种境界。篾匠的话很少,或许,绝大多数都编进冰凉光滑的竹席中了。一同编进去的,还有平凡得百无聊赖的岁月,一同编进去的,还有农村的清贫、淡泊和期望,一同编进去的,还有篾匠默默无闻近似平庸的生涯。阳光明媚时,篾匠在编织,日影西斜了,篾匠仍在编织。漫长的反复劳作,让人进入一种下意识的状态。于是,他们编的篾席,那个细,那个滑,连水都渗不透。

编织(图片源于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