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综研观察|从经济特区到全球城市 深圳欲再杀出条血路

综研观察|从经济特区到全球城市 深圳欲再杀出条血路

时间:2022-04-06 08:40:23

相关推荐

综研观察|从经济特区到全球城市 深圳欲再杀出条血路

郑天骋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博士后工作站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到本世纪中叶,深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是首次在中央的正式文件中对深圳提出“全球城市”定位,对于深圳城市整体定位的提升意义重大。

01

“全球城市”的概念和含义

“全球城市”(global city)这个概念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全球化而诞生的,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下,逐利的资本主义(国际资本)为了其生产方式的利益最大化在全球布点和扩张而出现的。1991年,萨斯基娅·萨森(Saskia Sassen)在其著作《全球城市》(《The Global City》)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全球城市”理论。2001年,她又在《全球城市:纽约、伦敦和东京》(《The Global City: New York, London, Tokyo》)一书中持续完善了此理论。在萨森的“全球城市”理论中,强调了生产者服务业(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比如金融、咨询、会计、信息服务、广告、设计和营销等在全球的布局。生产者服务业的全球布局比制造业产业链的全球布局更加广泛,而且聚集在城市的CBD中(而制造业可能会在城郊)。所以“全球城市”是一个生产空间,其所生产的内容不仅仅是制造业,更包括高端的生产者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

把“全球城市”概念再具象化,“全球城市”是现今在全球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国际大都市,是全球人才、资金和信息流通的枢纽,在国际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话语权。

“全球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生产者服务业类跨国公司集聚。

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各类服务高度集聚于城市内CBD—在全球化过程中,产业的专业化让各行业的生产者服务业公司所拥有的专业知识都有其局限性,这个局限性让各类专业公司集聚在一起优势互补,形成了金融中心或者CBD。

“全球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引领的位置,领导全球的生产与创新。

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基地,并且是创新产品投放的市场所在。

国际性组织的中心。

国际性的旅游和会展目的地。

全球性的精英人才的汇聚地,信息、通讯、交通枢纽。是全球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场所。

02

深圳建设“全球城市”的重大意义

1.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上世纪80年代,美英等国通过解除管制、给资本家大幅减税、打压工会和公共服务外包等方式释放了资本的全球流动,大力推进了全球化进程。这个进程在发生了倒退,推动者同样是美英。以贸易冲突和脱欧为标志性国际事件,让80年代以后逐渐成熟的全球化框架体系受到了空前挑战。“全球城市”因全球化而生,在如今逆全球化甚嚣尘上的大背景下,由中国政府和企业倡导的“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正在全球城市网络里生根发芽,而深圳作为中国重点建设的新兴“全球城市”,正在也将会高举中国的全球化大旗,成为中国的全球城市新典范。

2.深圳所建的是具有中国特色和示范意义的“全球城市”。现时,西方“全球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外生性特点,随着新国际劳动分工和跨国主义在全球的布局,西方“全球城市”全力发展来钱快的高端产业比如金融业而挤出制造业,因此错过了低端制造业向高新科技产业升级的过程,内生性的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好处并无法在这些“全球城市”体现。在可预见的将来,全球性生产者服务业(金融、咨询、会计、审计、信息服务、广告、设计和营销等)大部分将继续留在纽约、伦敦等主要“全球城市”。老牌西方国家“全球城市”的传统优势依旧稳固。深圳所建设的“全球城市”将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兼顾城市的内生性(自己内部的产业升级)和外生性(连接全球经济生产、分工和协作)。在增加自身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大力推进城市科技创新的发展。1979年,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助力中国引进外资,以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姿态,学习和消化西方先进知识。,深圳的目标和使命又得到了升华。深圳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路径,从原来的模仿者和追赶者蜕变成为将来创新者和引领者。3.以“全球城市”的姿态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1983年,于洪俊、宁越敏在《城市地理概论》一书中首次用“巨大都市带”的译名向国内介绍了戈特曼(Gottmann)关于Megalopolis的理论思想。1988年,周一星提出都市连绵区(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MIR)的概念以指代“城市群”。此后,“城市群”一词在中国社会各界逐渐成为高频率用词。目前,“全球城市”正在呈现区域化的新特点,从纽约市(city)扩展到纽约大都市区(Metropoli),从东京市拓展到东京都市圈,从硅谷扩展到旧金山湾区。城市竞合时代进入城市群竞合时代。粤港澳大湾区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因此,深圳要建设“全球城市”离不开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与稳定。把深圳建设成为“全球城市”,有助于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作用,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进一步促进深港、深澳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要素流通,克服流通梗阻。有助于深圳巧用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一二三四”格局的独特优势提升城市能级,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03

深圳建设“全球城市”应当做些什么?

一方面,深圳需要补短,加快国际化进程建设,全面对标国际先进城市。政治经济活动更加国际化,加强与港澳金融的互联互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把更多跨国企业引进来,建设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央商务区(CBD),基础设施对标国际领先城市。加大引进国际化会展的力度,补齐国际化活动和赛事较少的短板。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引进更多国际组织,承担重大外事活动,成为全球交通和信息的枢纽。文化输出国际化,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深圳故事”。民生水平对标国际领先城市,补齐深圳和国际先进城市在教育和医疗领域的短板等。

另一方面,深圳需要扬长,通过产业升级促进更加均衡的城市产业结构,保持城市对外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发扬深圳城市精神。回顾80年代,深圳曾有过杀出一条血路的光辉历史,而今的深圳也要走出自己差异化的路线,再度杀出条血路。深圳当坚定不移的产业升级,避免出现脱实向虚的不利局面,深挖城市的内生性,以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促发展,孵化出更多的华为这样的能够用科技影响全球,带来民族自豪感的跨国民族企业。提升对港澳开放的水平,继续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态度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落户。提炼并发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城市精神,最终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示范意义的“全球城市”。

此外,深圳还需抓住《意见》中关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组建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和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等机遇,集聚创新要素和高科技生产要素,增强经济实力,提升深圳“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比较优势,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作用,并最终建成为国内外经济循环的节点城市和全球生产要素流动的集散场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