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李妍:高阻力病变指引导管 子母导管及导丝的操作技巧

李妍:高阻力病变指引导管 子母导管及导丝的操作技巧

时间:2021-08-25 01:48:32

相关推荐

李妍:高阻力病变指引导管 子母导管及导丝的操作技巧

高阻力病变是PCI中遇到的较常见的复杂病变,通常表现为器械通过困难甚至通过不了的病变段,导致后续操作困难。如何提高冠脉高阻力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在第2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会学术会议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妍教授针对高阻力病变指引导管、子母导管及导丝的操作技巧做了专题发言。

高阻力病变概况

高阻力病变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血管阻力及病变阻力显著增高、器械通过困难的病变。血管阻力是指收缩期与舒张期的血流流速比值,阻力增高表明血管血液灌注差,影响脏器的供血, 一般当动脉粥样硬化出现时均会影响到血管阻力增加。病变阻力是指病变本身如钙化病变、慢性纤维性病变以及慢性闭塞性病变等引起的通过阻力。

迂曲度主要影响血管阻力,消减器械到达远端的力量;纤维性、厚的环形的长段钙化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等病变特性增加病变阻力,阻止器械进入或通过。当同时出现血管阻力及病变阻力时,对PCI治疗造成严重影响。钙化病变是高阻力病变的常见类型,占迂曲病变的60%-70%,在PCI患者中约占30%~40%。

高阻力病变治疗难点

支架失败更高,如何能够提高导管通过性?

容易出现血管损伤,如何能够减少对血管损伤?

容易发生支架脱载断裂,如何能够减少并发症?

高阻力病变指引导管的选择

首先选择支撑力强、同轴性好的导管,如果冠脉条件允许,需要选择大半号的指引导管。具体来讲,左冠可以选择EBU、XB等强支撑型指引导管,右冠根据不同的冠脉开口可以选择AL、SAL(窦部较小,开口有病变等情况)、RBU、TR、IL或JL(RCA开口偏低,伴有羊角弯等)等指引导管。此外新型改进版指引导管,比如SPB(ASASHI)设计了第三弯增强对侧窦壁支撑,Cordis大腔薄鞘指引导管等。

指引导管操控技术

指引导管操控中,可以采用导管深插技术。此技术在右冠脉(RCA)病变处理时较为常用。尤其是RCA开口变异,而指引导管支撑力弱时,深插指引导管是非常简单奏效的方法,其核心要点为使GC顺应冠脉开口方向进一步导入。以JR4.0为例,当RCA开口较高时,其操作技巧为先提起JR4.0指引导管,顺时针旋转进入RCA口部甚至近中段(前提是无明显病变),然后继续体外保持JR4.0顺时针旋转状态,推送支架和其他器械进入RCA,送入后尽快调整JR4.0恢复到正常位置。当RCA开口较低时,则尽量送JR4.0至窦底,向上爬行至RCA口部甚至近中段。

子母导管技术

子母导管技术—4/5进6技术在冠脉高阻力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主要包括5进6和4进6两种类型,4 Fr、5 Fr子导管内径分别为1.27mm、1.50mm。4 Fr与5 Fr具有各自的优势,同等血管条件下,5F子导管可显著增加6F母导管的支撑力;4F子导管更细,尖端更软且有15cm亲水涂层,较5F子导管深入距离更远(15cm),更适合越过病灶深插。子导管每推进5mm-10mm,约相当于增加一个型号的指引导管支撑力。

使用时应考虑到子导管的器械兼容性,5Fr 子导管(内腔1.5mm)可容纳IVUS导管或2根导引钢丝及1根球囊或支架导管。以及实施KBT;4Fr 子导管(内腔1.27mm)无法容纳IVUS导管,一般推送3.0mm及以下支架较为顺畅。

快速交换的子母导管

快速交换的子导管Guidezilia较传统子导管使用更为方便,具体步骤如下:

Step 1:将体外导丝经GZ头端送入,有时因为冠脉内还有分支保护导丝或强支撑导丝,所以可以2根导丝一起送入Guidezilia头端延长导管内,一般不宜同时容纳3根导丝。

Step 2:经指引导管缓慢送入Guidezilia,注意不要暴力操作,不能旋转操作,不能超出指引导管15cm以上。建议使用远端球囊锚定技术送入GZ。在GZ接近锚定球囊时,球囊放气,同时回拉锚定球囊同时推送GZ。

Step 3:有时近端病变钙化迂曲严重,送入Guidezilia困难,可以先植入近端支架(非常规),Guidezilia经支架内推送。

高阻力病变指引导丝的选择与操作

高阻力病变导丝要求为扭控力好,可以1:1传导,复合核心的软导丝,导丝能够一直前行至导管丧失支撑力而继续前行。如sion, sion blue, Feilder XTR,Runthrough LS,NS, 较传统工作导丝更易前行。导丝塑形时,要避免折角增加翻山时的阻力;要随着心跳输送导丝,避免暴力硬推损伤血管内膜。

在软导丝通过后,可以经微导管换入强支撑导丝(Grand Slam等)及双导丝或多导丝,可以改变血管弯度、增加导丝支撑力、提供滑轨等,便于器械通过;双导丝+球囊滑动技术适用于LAD迂曲成角,或LCX与LM夹角过大不易推送时,根据不同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导丝技术。

强支撑导丝

双导丝

病例分享

该病例为全程扭曲、钙化,LAD次全闭塞,开口处严重扭曲,D1开口狭窄患者。采用SION探路,明确LAD入口形状,使用Finecross支撑增加导丝操控性,FeilderXTR顺利进入远端,然后经MC交换超强支撑Grand Slam导丝。分别采用1.5mm,2.0mm,2.5 NC球囊进行预扩张,Guidezilia采用远端球囊锚定技术推送至LAD近端,首先尝试送入2.75mm*29mm支架,仍无法送入远端,遂植入近端。充分扩张支架后,再次送入Guidezilia通过支架内,球囊锚定法分别送入远端支架,串联植入两枚。最后经GZ送入后扩张球囊充分后扩张,最后结果理想。

总结

高阻力病变多见于迂曲、纤维性、钙化、闭塞病变,其中迂曲伴钙化病变是主要类型。在高阻力病变中,加强指引导管支撑力是最重要的,要熟练掌握操控指引导管技巧,通过采用子母导管延长支撑力,采用强支撑导丝、双导丝滑轨等技术克服迂曲阻力,最终取得良好效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