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南怀瑾老师】人生要想前途远大 就要有远大的计划

【南怀瑾老师】人生要想前途远大 就要有远大的计划

时间:2023-02-22 09:56:54

相关推荐

【南怀瑾老师】人生要想前途远大 就要有远大的计划

人生要想前途远大,就要有远大的计划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什么叫“适”?就是走路由这里到那里。早晨的天色,古文形容叫“莽”,晚上的天色叫“苍”。南北朝的时候,有一首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是在西北地方,晚上的境界。在台湾早晨那个境界是莽,是太阳刚刚要上山的时候,因为气候不同就是两种形容。他说,一个人准备早晨出门,傍晚回家,“三餐而反”,是吃了早餐才出门,中午在朋友那里吃一餐,晚上就准备回家来吃晚饭了。“腹犹果然”,他说那个肚子还饱饱的。假使准备走一百里路呢?就不同了,就要带一点干粮了。路远一点,说不定两三天回来了,如果走一千里的话,准备又不同了,要带三两个月的干粮。

好像庄子很会旅行,告诉我们出门怎么准备,换句话说,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境界。前途远大的,就要有远大的计划,眼光短浅的人啊,只看现实,抓住今天就好了,没有明天。有些人眼光宽一点呢,只抓住明天,不晓得有后天。有些人呢!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要,他要有个永远的。因此又说:“之二虫又何知?”结论来了,这两个小东西又懂个什么!它的知识范围又如何!它也飞过,像那只老母鸡一样飞过三步啊!所以说“小知不及大知”。

“知”是见地,一个知识的范围,包括学问、眼光、器度。一个人生没有眼光的,只看到现实,再看远一点也是有限的;一个有远见、有高见的人,才有千秋的大业,永远的伟大。所以“小知不及大知”,智慧大小都有范围。“小年不及大年”,寿命有长有短,有些人自己不能把握生命,活了几十年,充其量八九十年,一百年也就死掉了。不晓得把握生命,就不能把握时间,这是“小年不及大年”。

前面讲到《逍遥游》的要点,第一部分先提出来物化。物化的作用,第一要点就是沉潜飞动。这就是中国古代生物、化学的科学观念,只属于古代的科学,不要拿现在的科学观念来比较。至于对与不对,另待求证。庄子的意思是讲变化的道理,并且以鲲鱼变成大鹏鸟作说明。

第二个要点,是说一切生物,万有的生命,之所以变化,因为中间有一个东西而使之变化。庄子对这个东西提出来一个名称,就是“息”。息就是消息,是《易经》上的消息。后来的道家称之为“气”,万物皆是气化。庄子文章的表达方法,所说的道理,把人世间一切学问、知识都归之于佛学名词的比量,而不是现量的境界。

所谓现量,就是呈现出来那个真实的东西。我们现在借用佛学名称,就了解了庄子所说的那个道理。他说人类的见解与知识,生活的经验,都是比量,不是真实。所以,同样一个气候,同样一个空间,同样一个时间,同样一个颜色,同样一个饮食,而每个人感受程度并不一样。这都是比较性的,都属于比量。比较的不是绝对的,不是真正的。庄子认为有轻重的比量、智慧的比量、大小的比量。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范围,看事物都不相同,都是比较的。

庄子的文章太美,看起来,东说一句西说一句,如果把全篇的逻辑搞清楚了,它是非常有条理的,他旁敲侧击,嬉笑怒骂,正面反面地来说;因为寿命时间长短的不同,人的智慧、境界、了解大小也就不同。

“奚以知其然也?”“奚以”是古文的写法,从秦汉到清代,都用这个写法,就是现在的何以,白话文就是“那,怎么样”。“奚以知其然也”,就是那怎么晓得这个道理呢?

《庄子諵譁》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讲到这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豫”、“跲”两个字的含义。“豫”字,包含有从容优裕,和事先要有备无患的意义。“跲”字,有并足难行的意义。至于“困”字和“疚”字的意义,大家都知道,不必另作解释。“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是说凡是做人处世,事先必须要有周详的准备,所以到了行事的时候,便可优游自在,顺理成章,虽然遭遇到纷扰变动,也不惊不乱,因此可以建功立业。如果事先没有豫备周详,冒昧从事,就会得到劳而无功,或功败垂成而作废了。这不但是处世的首先原则,就以做人来讲,一个人从幼小接受教育开始,直到后来一生,也必须随时随地要学而时习之,才能有成。因此,可知一切教育学问,也都是为了“豫则立,不豫则废”的作用。其次“言前定则不跲”,便是教诫我们开口讲话的修养,尤其是对在位从政当权的人来讲,不可信口开河,随便乱说。必须要事先谨慎思考,做到言而有信,能说必能行,说到必定做到。如果是说了不算数,或者随便应付,或是自己说过的也就忘了,那就等于自己把右脚踩着左足,结果是寸步难行,走不通的。“事前定则不困”,这是说凡做任何一件事,事先必须知道有成功和失败,优点和缺点,有正面必有反面等作用,然后确定计划,防患未然。这样才能在做事的时候,不会遭遇太多太大的困难。“行前定则不疚”,凡是一个人,有任何一种举动,或是要做任何一件事,都叫作行为,尤其是对从政的或其他建功立业的,甚之,一个普通的人,对于生活衣食等平常行事,都需要事先有豫定的抉择,尽量减少后悔,不要事后自有内疚。“道前定则不穷”,这里所说的“道”字,是指做人处世的法则、准则的“道”,也可以譬喻如开一条人行道路的道。那在事先必须要有久远的准备和计划,才不会使自己的前途,走到穷途末路,或水尽山穷而无法回头的困境。总之,这里所说有关做人处世的言语、行为的道理,统统都是从“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原则所出发。“豫”字的意义,也就是《中庸》的“从容中道”,“君子而时中”的大机大用。先要能把握到“豫”字的学养,就可真能切入“知至而后意诚”修身的要妙了。

《话说中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