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农村都有哪些殡葬习俗?

农村都有哪些殡葬习俗?

时间:2019-06-14 11:54:09

相关推荐

农村都有哪些殡葬习俗?

在农村都会有很多习俗,有些还特别迷信,特别是关于殡葬这块的,充满了神秘色彩,但是大家都不敢违背。

1.逝者是男性,请仵作代理脱衣、揩身、穿衣事项(也有同辈或儿女为死者净身、穿衣的)。完成后在门板上铺上订着多根白布带的白褥子,将“司令”(这里的风俗,遗体雅称为司令,逝者为大,这是对死者的尊崇)放上去。逝者头戴黛色瓜皮帽,身穿黄色寿纹丝绸唐装,下身穿玄色寿纹丝绸长裤,脚穿黑色皮鞋。这时尚可见其遗容。稍后覆盖白布,移至灵堂。在农村不举行瞻仰遗容的告别仪式。

2.拆床。遗体处理完毕抬入灵堂后,逝者原睡之床即被拆除。帐子连竹竿一起摘下卷好,甩到灶间的屋顶上。要给“带入冥府”的被褥、衣物堆在场上(屋子前的空地上)。

为了服侍方便,病人一般卧在简易的棕绑架子床上。一旦离世,拆去架子床,放在不碍事的地方,以后还是可以再用的。

3.报丧。按风俗规矩,丧家在“第一时间”,由死者的小辈到亲戚或与之有交往的人家挨家通报死讯。只有不在本地的可以用电话通知,其余的必须口头相告。死者如在夜间故世的,则“不作兴”在天亮前去报丧。被通知的人家一定要请报丧人喝碗糖汤茶。

4.铺相。第一个铺相称为“肉相”,必定是大女儿。大女儿为长辈盖上着肉被头。按顺序再是二女儿、三女儿……铺相时,先盖被子,再将白布(相布)铺盖在“司令”上,表示纳福的意思。然后撕开成条,分给人家,每人一条,表示人人有福。余者留给丧家为留福。

5.做道场。按当地习俗,第一场由大女儿做,余下的由逝者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做。我参加的这家共做了五场,半天一场,正好到第三天上午。主做即承担做道场的费用及担当仪式中的主角。道场做几场要看情况来定,一定是单数,三、五场不等。每场均由法师念经,敲钟拉琴吹唢呐伴之,超度亡灵。主做人孝服在身,在遗体前跪拜守灵致哀;一场结束时,主做人端着放有锡箔的托盘绕供桌转三圈,儿孙辈皆得跟随,然后走出灵堂,在屋前场上祷告苍天与先祖,将锡箔焚化。

6.入殓。那天,天气很热,他们家怕尸体发臭,第一天铺好相之后,即提前入殓了。按习俗,是在第三天一早举行入殓仪式,主家全员穿戴孝服。做了最后一遍道场后,所有送行者按辈份与亲疏的顺序,站立在供桌前,依照司仪唱喏去做。司仪高声道:“礼始!”人们向神位抱拳先一躬,进到司仪喊:“跪!”大家跪下,司仪喊:“一叩首!”大家手撑地,头向下磕倒地;“二叩首!”、“三叩首!”最后司仪喊:“起!”大家立起来。这样重新来两遍。这就是行三跪九叩大礼。接着司仪持酒盘唱喏引领,主行礼者则接过盘子依喏为逝者敬酒。礼拜结束。

亲属接到丧讯后,到丧家吊唁哀悼。丧家的女儿见有人来吊唁,先要哭,这叫“哭灵”。没有女儿,由媳妇、侄女哭。吊唁人通常带来白布、黄同纸、锡箔等供品。把这些物件放在供桌上(主家会不时将黄同纸、锡箔收走,折叠成金银锭),然后,等辈与小辈要跪拜磕头。长辈是不作兴去吊唁的。

7.出殡。灵车到时,放炮仗。灵堂内司仪指挥众人将竹架上的白幔(孝堂布)拉开,让灵柩通过。(有的地方,通过人手举起,延伸到中堂门口。血统中最小一代的两个小男孩手持小灯笼在前引领(都有赏钱),亲属将纸棺抬起。当司仪喊道:“起灵!”屋外有人摔甏,抽掉屋顶上的帐子,丢在地上。灵柩从白布的“天幕”下缓缓离开灵堂)。灵柩告别家园,登上灵车,前往火葬场。死者亲属一路抛洒“纸钱”,结缘当方土地,通告八方神灵。

8.遗物处理。留守在家的人员,则将帐子与原先堆在屋前的旧衣物、被褥等要让死者带去的物品,先期在场前焚化,比遗体火化时间更早,这些物品到达阴间应该也早吧,因此有些地方称为“快件”。

9.人死后七天内盖坟时,倒石灰后的时候不要拍打倒石灰的竹筐,不然晚上家里会有声响,曾经有人不信邪,试过一次,结果吓得半夜起来烧香。

10.青壮年第一次抬棺时必须抬的是男死者,如果是女死者,即使村里劳力不够也不能去抬。小编觉得这些东西全部都是迷信,不过,对有些东西,还是要心存敬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