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老人与海鸥》授导型教学设计评议结果 思考记录

《老人与海鸥》授导型教学设计评议结果 思考记录

时间:2024-05-12 22:25:27

相关推荐

《老人与海鸥》授导型教学设计评议结果 思考记录

小组成员:臧雨川、李宝建、赵岩辉、张洋、王岩

臧雨川:今天我们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和确定教学流程、处理教材和选择教学策略、编写教学方案六个方面对《老人与海鸥》进行一次教学准备研修。

一、教材分析。

臧雨川:《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老人与海鸥》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并且是精读课文,具有引领整组的作用。通过单元导语,我们可以知道,本组是围绕着学习专题“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展开的,并且明确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即“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为我们从宏观上对本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其次,本课作为本组的首篇,对于需在本组落实的重点训练项目“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和其它发展性训练项目,都应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为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立好标、做好铺垫、打牢基础。

赵岩辉:我们再从课文内容上来看,“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李宝建:从文章的表达情感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与动物之间浓浓亲情的动人画面。老人的过世固然让人感伤,但作者想留给我们的并非是悲凉,文章的结尾是温暖人的,给人以余思的,怀想、感动、思考。这丰厚的回味远胜于一时的震撼。文中蕴藏的丰富情感需要学生悉心体会。

张洋:从文章的表达形式看,作者的笔触自然流畅,看似真实的描摹,却句句藏着情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转化成形象的画面,将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另外,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也值得学生细细揣摩品味。

二、学情分析:

王岩:我们班学生不算多,他们都很机灵聪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较高,很多孩子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已经在我这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甚至背诵,学生提前感知了课文内容。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入手,引导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从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三:确定教学目标

研读课标

王岩:《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从课型上来说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想把握住阅读教学的命脉,必须要结合《课标》对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定位有清晰的了解。

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我们可以先来谈谈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附:《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建议的陈述

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5、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6、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张洋:不难看出,一、二、三条说的是“阅读”;四、五、六条说的是“阅读教学”,大家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吗?“阅读教学究竟是干什么的?”

赵岩辉:主要是为了学习语言的,是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的。

李宝建:对。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学生规范的书面语言是怎么学来的?

赵岩辉:是读来的。

李宝建:语文能力是老师讲出来的吗?

赵岩辉:当然不是。如果讲能讲出来,那教学这件事不就太简单了吗?

张洋: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一定要以读为本。大家看第六条是不是已经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李宝建: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读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读的练习。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

张洋: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读是培养语感的需要,读是识记的需要,读也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

王岩:我们再来看第二条: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这句话,我有我的理解。“对话”的实质是昭示平等、民主。教学中,要求老师要与学生“平等沟通”,尊重学生,转变“权威”角色。传统的课堂,老师是个“小朝廷”,居高临下,学生则是“臣民”,正襟危坐,规规矩矩地接受老师的教训和灌输。“对话教育”说的就是改变这种状态。

张洋:王岩的意思我明白,就是在教学中,要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东西的容器,并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点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才能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学生才能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学,才能真正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赵岩辉:我理解对话,即钻研教材,我备课没有什么决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读,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这也是“对话”。

张洋:赵岩辉说的是课前教师与教材对话,我再来说说走进了课堂,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课标第三条提到“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我理解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本文”,自己探究。不要动辄讨论,把“对话”误认为只是“互相交流”。读书要学会作记号,加批注。要求学生作记号、加批注是为了促使他们思考,养成动脑子的习惯。学生只有熟读课文,悟出其中某个东西,才能和同学、老师“对话”。学生只读了一两遍课文,便发议论,常常言不及义不说,还常常出现错误。这不能怪学生,怪老师没引导好学生读书。学生说得不好,说得不正确,说到底是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再说,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要目标,积累语言,学会读、写,才是主要目标。所以万变不能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读书。

王岩:总之,我们要正确把握“对话教育”的实质,明确师生应是平等的,课堂教学应是民主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课堂上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老师则是组织者、引导者。老师说得最多的话应该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激励的话和纠偏的话。

臧雨川:通过大家刚才的研讨,我想,我们对“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明确《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接下来请各位老师继续看大屏幕,这是《课标》总目标第七条的阐述。

附:课标总目标第七条: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大家可以谈谈对总目标的理解。

王岩:这是对学生九年学习语文的一个总的目标,学生最终要形成良好的语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那么大家思考过吗?什么是良好的语感,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怎么的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李宝建:我理解,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受力。语文具有模糊数学中所说的模糊性。例如“人”、“管理”这些常用的词汇,如果不翻词典,我们大人也很难一下子说清它们的意思。但是连小学生也可以在阅读中理解它们,在表达中运用它们。人们之所以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可以从语句或一段的开篇即能预测出整个语句或语段的趋向,可以在一瞬间辩认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正是凭语感,凭语感的模糊识别功能。这是我们强调阅读教学必须多读,要在反复的吟哦中去揣摩、去领会文章内蕴的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洋:即靠诵读。我提高后进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一个字——读。一是多读,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量;二是出声地读。即使看课外书,读报纸,也要求他们出声地读。当训练到拿到一篇生文章能较为流畅地朗读下来的时候,你就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的语文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已大大地长进。

李宝建:我们是怎样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呢?

张洋: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的训练。

李宝建:对,就是说,学生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也就会读书了。下面我们可以再来回忆一下课标中提到的阅读方法有几种?

王岩:有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略读还有背诵。

张洋:对朗读和默读,课标中要求重视。对精读、略读、浏览读课标中谈到的是要求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默读,重点是边读边思考;精读有助于品词析句,利用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快速浏览有助于搜集信息,如果孩子们真的能在不同的学段,按课标的要求学会这些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也就不是难题了。

臧雨川:刚才我们对总目标做了分析和理解,还温习了课标对各种阅读方法的要求,我想,这对于我们有效准备这一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理解了总目标的要求,对学段目标我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老人与海鸥》一课隶属于第三学段,本学段的目标共有11条,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就《老人与海鸥》这一课,我们看看应该完成哪些学段目标呢?

附:学段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伤口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张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王岩: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赵岩辉: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李宝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王岩: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赵岩辉: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王岩: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合起来是这样七条。

确定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四、最近发展区分析

从学情和教学目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实际认知状况与我们完成的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结合这节课,在最近发展区里,我们为学生搭建了几个节点?

赵岩辉:我清晰的记得,“快速阅读课文,正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段落大意”这一要求是在四年级下册提出,虽然学生经历一年多的学习,但学生还不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简洁、明晰。有的学生能简洁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但不能做到清晰明了,有的学生能做到清晰但不简洁。这是我们在最近发展区里必须要考虑的一个节点,所以我们将最近发展区的第一个节点定为:粗知课文大意,简洁、明晰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因为一切技能的提升都是在实践中习得的,所以我们必须为孩子创造这样的实践机会。这样能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生字生词的巩固和第三个目标中的快速阅读课文的练习,为完成其他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洋:在前五年的学习中,学生已习惯于在默读中思考,也敢于提出一些要和同学探究的问题,但提出有价值问题还是一个困难。这还需要老师加以引领和方法的指导。所以我们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呢?所以我们在制定最近发展区的第二个节点是在默读课文时围绕着问题进行思考并找出重点句子深入感悟。这样在老师的示范下学生会明白他们的学习活动是围绕着一个问题而开展的。这样我们就能完成教学目标中第三个目标。

李宝建:找到重点句子以后,就要想想如何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充分的读中感悟、讨论、交流,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和写法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为了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制定了最近发展区的第三个节点: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对文章有所领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我们就能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第二个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第三个目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五、设定教学流程

臧雨川:经过大家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下面我们确定教学流程的设置。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大环节:一是从整体入手感悟全文,让学生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情深意浓。二是品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将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围绕着“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老人对海鸥情深意浓?”开展“默读思考、交流汇报、有情朗读”的读书活动,进而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教学,在这环节中放手让学生按“围绕问题(这个问题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情深意浓?”)抓重点、默读思考做批注、交流汇报有情读”的流程来完成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进而再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环节是整体回顾,情感升华。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进入角色,“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灰头”你会对老人说什么?”些时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话语不正是老人与海鸥情深意浓的表现吗,无需在说什么,在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中,已经升腾起爱护动物,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