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毕业5年做到上市公司副总裁 如今放弃400万年薪创业:真正的高手 都善于借力

毕业5年做到上市公司副总裁 如今放弃400万年薪创业:真正的高手 都善于借力

时间:2022-05-29 08:17:09

相关推荐

毕业5年做到上市公司副总裁 如今放弃400万年薪创业:真正的高手 都善于借力

5年连升5级:王不烦的故事 来自插座学院 00:00 11:49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本期音频

口述| 王不烦采访、作者| 雅倩主播 |迪美丽 编辑| 元芳程来源 | 插座学院(ID:chazuomba)

她从底层职员做到上市公司副总裁,仅仅用了5年。

在业内,她被称为“最有干货的管理导师”,30岁前,年薪从20万涨到200万。招商银行、珠江啤酒、中国航天集团等大企业邀请她做管理培训,单场培训费高达10万元。

她就是王不烦,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前《咪蒙》公司合伙人,就是那个曾教你月入五万,以一己之力改变公司薪酬体系,让1000名员工年薪同时上涨30%的神奇HR。

独立创业后,王不烦在推出了「王不烦的实用管理学」,上线一小时就卖出一万单。财经作家吴晓波、头头是道基金董事崔璀、奇葩说BBking黄执中等大咖力荐此课。

有人说,凡是能折腾的人,身体里一定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在业内,王不烦被同行称为“中国最有趣的HR”。她总是很爱笑,身边的人都说,“你很难看到有什么事情会把王不烦难住,她是极度自信的乐天派。”

这些年,王不烦的身份一直在不断叠加: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这让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小女生责任越来越多。

▲ 王不烦一家

但更多的时候,她更是自己,像个超人,不断冲破自己的边界,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从一位管理学者,到上市企业高管,再到头部自媒体大号合伙人,现在归零创业。

在这些角色中不停转换,“超人”王不烦是如何抉择、如何突破、如何与自己和解的?

以下为王不烦自述,略经插座学院编辑:

不要渴望“一夜成名”

但要早点建立个人品牌

之前有句话叫「出名要趁早」,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实这个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要不要早一些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我的建议是:要。

实际上我不算出名早趁早的典型代表,在这方面我走了很多弯路。

从早年间学术研究,到后来参加工作,从一个小职员做到HRVP(人力资源副总裁),这期间,我给很多企业做过咨询培训工作,那时候,我把这些归纳到我专业能力的递进上,并没有刻意培养我的个人品牌。

但越往后我发现,个人品牌其实是会为你赋能的。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爬山,一种人是极富有个人能力的,他只要自己一鼓作气拼命爬,到达山顶的时候自然而然所有人就会看到他。还有一种人个人能力没有那么强,但他也想爬上山顶怎么办?有个很好用的方法就是塑造个人品牌。

当你预设自己明年就会征服那座高山,并告知周围所有的人时,就会有两种力量同时推着你往前走:一是给自己断了退缩的后路,这样的你更有毅力和能量;二是同行者会关注到你,并且给予你支持。

相信我,你建立的“个人品牌”会招来一批同行者,运气好的话,还会引来一批追随者。同行者在这过程中会更加理解你,会给予你更多的信任。这一路走来的种种经历,或好的或不好的,会让你更加真实,收获更多的资源去盘活自己。

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个人品牌」?

你要明确你所处的位置,这很关键。

这些年我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学员,有一些是各行业精英管理者,有一些是职场白领,还有一些是停掉工作的宝妈。

如果我以一个成功的KOL的姿态对他们一视同仁地去分享我的经验方法,那这些人势必有一些是要离开的。因为你的标准答案,并不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我不喜欢被人叫大神。你牛不是重点,让你的客户、学员变牛才是重点。因此,我在跟我的学员、客户交流的时候,一定是仅领先他们半步,陪着他们一起成长。

让别人信任,第一件事就是降低自己的身段;让别人舒服,更是需要修炼一生的本事。

▲王不烦与丈夫

掌握宏观“场域规则”

在人生这场游戏里一路“升级打怪”

我偶尔也会返回去审视一下自己的过往经历,归结两个形容词就是:冒险的,完美主义的。

正常情况下,很多人读完博士就会留校当老师,我修完学业之后,干了很多冒险的事。

做培训导师、做课程讲师、做管理者、做创业者。我承认这不是正常的人生轨迹,但谁又能定义正确的人生轨迹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很享受这种游戏状态。有点像在不同游戏场里面“升级打怪”。

每个游戏场都有规则,比如在职场中,今天表现好给5分,明天表现一般给3分,有时候你明明挺努力,却只得了2分。

我们每天都在为这些积分埋头苦干,却没有试图跳出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个游戏场的宏观规则。

当你不仅仅拘泥于“积分”时,你就不会觉得工作很琐碎,不会陷入到每天繁杂的小事里,导致你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开心等。还有助于你找到场域的规则,更好的用“方法”去解决事情,而不是日复一日的成为996的牺牲品。

场域规则,听起来很抽象,说通俗点就是找到做事的方法。当你掌握这些并运用自如时,其实比你每天精进一点更加有效。

我之前在职场上有一次重大的变动。当时跳槽去一家公司做HRVP,当时去这家公司非常让我自信的一点是,跟我同级别的高管,都比我年纪大至少15—20岁,这让我有种人生赢家的小窃喜。

但是上班第一天开会,我就感受到来自各方的种种压力。从交流当中,我能感知到他们有足够强大的人脉,在行业内呆的时间足够长,对行业的理解是我根本不能企及的。

所以我当时就觉得很紧张,觉得这事没法搞,大脑里都是“怎么办”?

这种情绪一直在我脑海里存续了1个月,在这期间,我开始研究如何跟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一起做事,如何快速融入他们。

但后来我发现我走进了一个错误的领域,特别在意别人会的我不知道,还要强硬融入。

当你思绪里有这些想法时,其实你已经在露怯了。回归初心,你应该用你的专业性去打动别人,征服别人,这个问题就引刃而解了。

聪明的人,都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将业务水平发挥到极致。

尽管我的同事们可能在别的领域比我厉害,那我就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给自己插一面旗。

后来我就抓住一切机会来分享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这家公司当时中层离职率非常高,正处于新的人员没招进来,老员工又着急要走的过程。

然后在这个要紧的关头,主动跟大家分享你在专业领域内能做什么,怎么去做,营造出一个这样的场域来让其他部门的同事发现你,认可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