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转载]六朝青瓷(二.东晋青瓷)

[转载]六朝青瓷(二.东晋青瓷)

时间:2020-01-24 01:43:27

相关推荐

[转载]六朝青瓷(二.东晋青瓷)

六朝青瓷(二.东晋青瓷)

东晋青釉褐斑羊头壶,高23.8cm,口径10.8cm,底径10.8cm

壶口浅盘式,细颈,球形腹,平底。肩部一侧置羊头形流,相对一侧置曲柄,另外两侧各置一横系。通体施青绿色釉,底部无釉。在壶口沿、羊头及系上均涂点褐斑。肩部暗划弦纹2道。

此壶的精彩之处在于羊头形壶流,羊口微张,颌下一绺胡须,双目外凸,双角向后弯曲,双睛涂点褐彩,颇具神韵。六朝时期的青瓷壶常以动物的头部作流,除羊头外,还有鸡头、虎头、鹰头等。

青瓷发展到东晋时期,装饰上呈现出新的特点。西晋青瓷上盛行的带状印纹或刻纹此时已基本消失,代之以刻划的弦纹,或者光素无纹饰,形成简洁朴素的风格。但西晋晚期出现的褐斑装饰至东晋时却大为流行。这些特征在这件器物上均有体现。

西晋青瓷的生产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物,有钵、双耳罐、四耳罐、盘口壶、双沿罐、筒形罐、蛙形水盂、油灯、虎子、鸡头壶、羊头壶、牛头罐、虎头罐、扁壶、圈足唾盂、三足盘、平底盘、长方形多格盘、镂孔香熏、熊形或兔形水注;冥器,有谷仓罐、羊形器、神兽尊、熊形尊、灶、犀牛形镇墓兽、鸡笼、狗舍、猪圈、男女俑、部族家丁形象等瓷塑。西晋青瓷的胎质比汉、三国制品细腻,体薄精巧,颜色浅灰。装饰方法流行在器物上印出一条不宽的装饰带,内印、刻细小斜方格纹、菱形纹、联珠纹,或粘贴范印的铺首;在器物上捏塑鸡、羊、虎、龙(多在器物的柄上);在香熏等器物上有楼孔装饰。

东晋,青釉褐彩鸡首壶,口径5.5cm,高15.4cm

壶盘口,鸡首状短流,鼓腹,平底,俗称“鸡首壶”。肩部两侧有桥形系,并有一弧形柄连接口沿。通体施青釉,壶口与鸡首处点缀褐彩,有画龙点睛之妙。

鸡首壶始见于西晋,与羊首壶同类。早期壶的流口多为实心,不能出水。至东晋时期,流口疏通,成为这一时期南方的主要日用瓷器之一。

龙柄鸡首壶(东晋)

高22.2厘米,口径9厘米,1975年浙江省绍兴禹陵安山出土,绍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青瓷双系鸡首壶(晋)

高15.5厘米,口径5.9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东晋青釉龟形砚滴,高5.8cm,口径2.4cm,腹径4.9-4.7cm

东晋羊形烛台,瓷质,长17厘米高14.7厘米,1976年江苏省镇江市象山园艺场出土,镇江市博物馆藏。青瓷羊形烛台出现于三国,东晋盛行,照明点在羊头上。此烛台的羊形作昂首跽伏状,羊角后弯且缠著双耳,较丰满的身躯,施以润厚的青绿色釉,别具匠心的是褐斑彩巧施于双目,神情中透出几分惊奇,而微张的口作吐舌状,仿佛咩咩有声,静中寓动,使瓷羊平添了生气。

东晋青釉褐彩羊 年代:东晋尺寸:高10厘米

东晋青瓷三头辟邪灯座。底座上三方各立一辟邪,张口怒目,犄角后伸,辟邪脊上有一灯柱,造型奇特

青釉唾壶,东晋,高14cm,口径10cm,底径8.5cm。

唾壶洗口,短颈,垂腹,平底。里外满施青釉,底有支烧痕。

唾壶又称“唾盂”、“渣斗”、“唾器”,为古代贵族宴饮时盛放唾弃鱼骨或兽骨的容器。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所出漆唾器的底部署“女阴侯唾器六年女阴库訢工延造”等铭文。瓷质唾壶始自东汉,三国、两晋时颇为流行。三国至西晋时的造型多为撇口、扁腹、高圈足。东晋时则渐成盘口、垂肩、圆腹、平底或假圈足。

青釉褐斑四系壶,高17.9cm,口径8.4cm

壶洗口,长颈,丰肩,鼓腹,腹下内收,平底。底部无釉,有支烧痕迹。肩部刻划弦纹2道,四面分别饰一横向系。外口凸起弦纹1道,器身施半截釉,釉色青黄,散布有垂淌的褐斑。

此器为东晋时期所制,褐色彩斑装饰面积较大,形态千变万化,或似泼墨,或似树叶,装饰效果绮丽,十分罕见,属于南方青瓷越窑系。

此壶于1954年由故宫著名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捐献。

东晋青瓷博山炉

盖高:10厘米盖径:10.2厘米高:20厘米底径:12.7厘米

浙江省上虞市出土

江苏省博物馆藏

炉身作钵形,子母口,下连喇叭形柱立于浅盘形炉座,座把中空至盘底。器盖呈山峰状,裹外共有三层,每层起四峰。沿峰起伏刻划斜直短线和曲线。裹面两层峰下有一出烟镂孔,旁饰有圆珠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