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建筑 从绘画中体现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建筑 从绘画中体现

时间:2020-04-04 07:43:38

相关推荐

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建筑 从绘画中体现

此图重彩画楼阁、奇峰、云树、仙人跨鹤。清代梁清标题签定为赵伯驹之作,但从画面的画法用笔和构图立意来看,却不似赵氏风格,应是民间画师的作品。图上钤有“黔宁王子王孙孙永宝之印”和梁清标等的收藏印章。《石渠宝芨》著录。

《江帆楼阁图》绢本,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青绿设色。

图的上方是浩渺的江水,近处满勾细密的鱼鳞纹,渐远渐渺茫。近岸有一叶渔舟,天边则有二片风帆远去。下方是江边坡岸,山峰耸立,长松秀岭,密树掩映,山径层叠,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间。画七人,一人于廊内,二人于坡岸赏景,另四人则沿山径而来。主人骑马,三仆或挑担、或提物,簇拥前后。人物描绘工致,形神兼备,延续唐代绘画的辉煌。而用色上也沿用人物画优秀的重彩法,在石面及松叶上着浓厚的石绿色,在廊檐及木柱上着明艳的朱砂色,将隋以来的金碧山水演绎成一种以青绿为主的青绿山水。然而树木山石的刻画则比以前细密、老成。

山石有勾而无皴,杂树或枯枝,或有叶,枝叶都用双钩线描,而松树则更具特色,此前的展子虔画松不画松针,只用绿色点染,画法古朴,而此图则先用石绿点染,而后又用石青加上两笔交叉的线,以示松针。此图画游人在江边的活动,江天空阁,风帆缥缈。画家以俯瞰的角度,描绘了山脚丛林中的楼阁庭院和烟水辽阔的江流、帆影,境界广漠幽旷。画树已注重交叉取势,显得繁茂厚重,但枝、干、叶,仍用工整的双勾填色法;山石用中锋硬线勾描,无明显的皴笔,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墨线转折处用金粉提醒,具有交相辉映的强烈效果。

云山楼阁图页

宋 李嵩 水殿招凉图

《玉楼春思图》 为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6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画面左部是近景。江堤上,柳枝低垂,树木浓密。岸边有一水殿楼阁,重檐翘角,犹如振翅欲飞的水鸟,让观者仿佛置身于仙界的琼楼玉宇之中。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它所展示的建筑艺术可谓美轮美奂。 只可惜,古建筑多以木质材料筑成,易损易腐,能保留至今的唐、宋建筑可谓寥寥无几。 幸好有《玉楼春思图》这样以写实手法客观描绘唐、宋建筑原貌的绘画作品,让我们从中能窥其一斑。画面的楼阁中,有一位仕女正悠然地倚靠在临江的栏杆上欣赏着春江美景。江那边是远景云山。与近景工致、细腻的表现风格不同的是,远处的云山先用线条勾勒大致的轮廓,然后略加皴染,最后点苔。尽管云山着墨不多,但却意蕴无限,增强了画面的深远感。

《长桥卧波图》夏明远,[宋]绍兴(一一三一至一一六二)间画院待诏。擅工花鸟、人物、山水、杂画等。

《层楼春眺图》宋,绢本,设色,纵23.7cm,横26.4cm。本幅无款印。对幅清朝乾隆皇帝题五律一首。钤乾隆内府诸收藏印。此图崇楼纯以细笔勾勒,玲珑空透,远山春意烂漫,却在明丽中带有淡淡的清寂。层楼上一妇人携侍女凭栏远眺碧波中的归帆,虽然描绘的主体是没有生命的建筑物,但整幅画面却分明透露出一丝“春怨”的气息,表现出南宋楼阁画家在借物言情方面的高超技艺。

宋 佚名 《高阁凌空图》 27.2x27cm。

宋 佚名 《江山殿阁图》 23.2X24.3cm。

《金明池争标图》宋 佚名,绢本,设色 ,纵28.5厘米 横28.6厘米金明池坐落在北宋东京汴梁顺天门外(今河南开封城西),是当时著名的御苑之一。每年三月由皇帝赐令开放,并与士庶于此共观龙舟争标,郊游赏玩,成为京城一大盛事。靖康之变后,赵宋王朝南渡,“争标赐宴”则成为历史的陈迹,不复存在。因此传世近千年的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金明池争标图》成为我们领略当日繁华胜境的最直观方法。

宋 佚名 《云山楼阁图》

《松壑层楼图》宋 张敦礼 绢本 设色,25x29cm,故宫博物院藏。绘远处高山峭壁高耸,山上松树成林;山脚下一座楼阁拔地而起,屋顶飞檐,层层绘制细致入微,楼阁左侧松树高大粗壮,微风过时,松涛阵阵,此处为隐者极佳之地。张敦礼,熙宁元年选尚英宗女祁国长公主之驸马,授左卫将军。

宋 赵伯驹 《蓬莱仙馆图》绢本设色,26.4×27.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款印。对幅清朝乾隆皇帝题七言绝句一首。此图设色画屋宇、远山、溪水、奇石异木、各式陈设,宛似仙境,正如乾隆所题:“参差仙馆类蓬瀛,临水依山风物清。可望不可及之处,画家别有寄深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